智能硬件与物联网的发展难道真的是“没希望”了?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随着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迫切希望能够随时随地乃至在移动过程中都能方便地从互联网获取信息和服务,移动互联网应运而生并迅猛发展。然而,移动互联网在移动终端、接入网络、应用服务、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还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其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的研究,对于国家信息产业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互联网创造了经济神话。我们在思考: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最终是这个国家所掌握的创新的技术在市场竞争中的表现。市场才是衡量创新价值的主要标准,而企业应是国家创新能力的主要体现者。
移动互联产业已经席卷全球,受益于该产业,中国的电子硬件产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这从我国A股上市公司就可以看出来,诞生了一批移动相关的上市公司,包括芯片公司、零部件公司、方案公司等。我们安创的股东中科创达和ARM也受益于此,在过去几年中发展迅速。
但是移动产业已经成熟,作为国家和企业来讲也亟需寻求新的增长点。现在大家都把目光聚焦于智能硬件与物联网产业,但是该产业存在着碎片化、项目化,不能像PC和移动时代,能够在较短时间里面有量的增长,产生千亿甚至万亿的市场。同时,如何去分析、判断在智能硬件和物联网领域的创业和投资机会,是一直困扰我们的问题。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基于赛道思维,诞生了一批巨头公司,其中就包括BAT、京东、滴滴、小米等。在智能硬件和物联网的领域,我们碰到的情况远比互联网时代更为复杂,面对碎片化的市场,我们认为必须从多维度的角度去分析在该领域内存在的机会可能。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访谈了大量智能硬件与物联网相关的创业企业和成熟企业、投资人、政府、媒体、行业协会等,通过与他们的交谈,我们也在不断研究与总结,对于该领域的投资和创业有着自己的认识。我们认为面对这些新的领域,我们需要从全产业链、竞争格局、技术发展趋势、应用导向和市场空间5个维度,综合分析考量,才能比较客观的分析细分领域的发展机会。下面我们将分别基于这5个维度,结合智能硬件和物联网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从竞争格局分析来说,我们习惯于用迈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即行业内竞争对手的实力和竞争强度、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替代品的威胁和潜在进入者的威胁对行业的竞争格局进行分析。
对智能硬件和物联网行业来说,由于很多的领域面对的是全球的市场、人才和技术,需要我们更多的全球范围内去考虑。在很多方面,我们需要去研究全球化的大公司的最新状态和策略,通过研读他们的财报、投资者关系的公开内容、CEO高管的发言等,去判断他们对某个方向的态度,会不会参与进来,原因及未来的可能性。
同时,对创业企业选择的某个方向,往往刚开始又是地域性的,如很多的行业应用的物联网领域,需要结合当地的政策、法规,分析当地的小生态,需要我们去横向比较,判断可行的商业模式。所谓商业模式,在我们看来是各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通盘考虑路径和逻辑的可行性。竞争格局的分析,有利于我们较全面的分析创业和投资的可行性。
过去全产业链是大企业考虑的更多,通过涉足产业链上下游各个环节,扩大企业规模,增强自身对产业链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对初创型企业来说,只要完成好自己在产业链里的分工即可。但是由于智能硬件和物联网行业的产业链非常长,就拿一典型的智能硬件来说,包括了各个公司的参与,包括芯片、模组、算法、设备、应用软件、内容、云、数据、渠道品牌等等,企业需要通盘考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或者说护城河在哪里,如何持续强化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的碎片化,只是为某个领域提供单一的模组、算法等,市场空间和投资价值有限,所以需要把产业链上下游更多的价值部分纳入其内,获得足够的市场空间。在这方面,我们也推崇京东的十节甘蔗理论,尽可能的做到垂直,赚取产业链里面更多的价值部分。但不是说全产业链意味着所有的事情都做,而是要结合公司自身的实际情况,尽可能的扩大自己的价值存在。在这方面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我们看到做封测的公司,基于SIP封装,未来可能会做系统性的方案。芯片或模组公司,未来可能会越来越多的切入到数据。产业链下游的公司,会把上游的更多价值包含进来。当然你可以用现在很流行的跨界来做解释,但从我们看来,主要是基于实际情况和全产业链思维下的反应。
市场空间是我们一直关注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大量的细分市场,市场空间太小意味着没有投资价值,创业的天花板也太低。我们希望在选择智能硬件和物联网的细分领域创业的时候,刚开始可能是以某个具体的项目或者说解决方案在某个点上实施,但我们希望这种项目具有一定的可复制性,也就是说可以跨地域的开展经营,当然由于智能硬件和物联网行业的客观属性,不会像互联网行业一样边际成本可以忽略,但也希望带来一定的规模效应。而且通过一段时间的经营,企业可以凭借项目的经验能够抽象出自己的核心能力,包括核心技术或者渠道或者组织能力等。
同时,如刚才说到的,在一些市场空间不大的地方,尽可能的做到垂直,得到产业链上更多的价值。我们希望在细分领域的市场空间在10亿级别以上的市场,或者说未来的市场空间足够支撑起一家上市公司。
技术趋势的分析是我们一直坚持和擅长的,我们一直在研究各个公司特别是硬件公司的Roadmap,研读关于技术趋势的报告,同时通过与企业特别是初创企业的访谈,了解最近的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我们更加关注的是早期公司,我们认为新的技术在商业领域的应用,才是打破现有商业格局的最主要因素,也是产生新的具有投资价值的企业的内在因素所在。
但同时,我们也希望新技术的应用,也是需要与实际的商业应用相匹配的。新技术固然很好,但也需要实际可落地,需要以消费者的需求和体验为导向。同时在我们看来,虽然很多技术应用已经很成熟,但是针对特定的应用场景,会产生更多的机会,而且这样的细分行业可能更有创业或投资价值。
因此我们一直非常关注实际用场景下,对技术、商业模式、资源等方面的需求,向上倒推。就拿语音识别来说,我们都知道已经有Nuance、科大讯飞、云之声这样的大公司或者知名企业存在,那是不是意味着没有其他的机会?我们都知道现在的语音主要还是以云端处理为主,但有延时性与实时通信等方面的限制,未来向离线方向发展可能是趋势。
目前虽然可能做不到,但有相当程度的可以在本地处理,那这一块在家庭机器人或者智能家居上可能是机会。再拿语音在车载方面来举例,车载场景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环境,声音的接收不想普通语音交互那样直接,这之中存在音源距离和环境噪音等等问题,最主要就是噪音问题,所以要解决噪声消除,同时在车载环境下的用语语境也是特殊的。所以在我们经常以实际应用场景和用户体验为导向去分析判断各种可能存在的机会。
在我们看来,全产业链、竞争格局、技术发展趋势、应用导向和市场空间5个维度是相互关联的,可以较全面的分析智能硬件与物联网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的分析要以实际的应用相配合,智能硬件与物联网行业的碎片化现状需要我们时刻从全产业链与市场空间的角度去看,同时,时刻关注竞争的格局,即某个特定的细分领域还有没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