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的商业前景非常好?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
在本届CES ASIA上,VR/AR行业依然备受关注。记者注意到,一家名叫易瞳科技的深圳初创企业,提出了MR(介导现实)的概念,即将亮相本届CES Asia。易瞳科技CTO艾韬告诉记者,MR的发展将使头戴设备将VR/AR融合,并通过视频透视延伸人眼的能力,目前其通过研发使延时降低到人眼感知不到的程度,从而有望解决视频透视延时大造成“眩晕感”这一行业难题。
MR:商业应用场景比VR/AR更广泛?
MR即介导现实,全称Mediated Reality,由多伦多大学教授Steve Mann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值得注意的是,因对智能穿戴技术有着近乎疯狂的热情,Steve Mann被媒体和学术界尊称为“穿戴电脑之父”,他也是艾韬在多伦多大学求学时的老师。
相较于火爆流行的VR(虚拟现实)和AR(增强现实),艾韬介绍,VR是将完全由电脑绘制的虚拟图像呈现给用户,AR则是在电脑绘制的虚拟图像叠加现实图像后呈现给用户,而MR是将双目摄像头采集到的现实图像数字化之后进行实时渲染,融合虚拟图像后呈现给用户。因此,“在技术维度上VR是AR的,子集,AR是MR的子集”。
因此,MR的应用场景相对更广。在采访中,艾韬向记者演示了MR在工业领域的有关应用。戴上MR智能眼镜,使用者便可与远在异地的同事进行实时通话,本地端视角中的信息将会通过眼镜同步传输至远程端,远程端可以将指导信息、视频、音频等以MR形式添加至本地端视角,快速完成远程沟通协作。
艾韬还向记者介绍,借助MR智能眼镜上传感器的成像优势,可增强人眼看到物体的能力,帮助人眼获得更多的图像细节。例如在强光照射下和隐藏在暗处的车牌,即使两处明暗对比极大,但戴上MR智能眼镜后,就可同时看到高亮和暗处的图像细节。据悉,这项技术或可应用于自动驾驶、数字影像、焊接建筑等领域。
“未来取代手机的一定是智能眼镜”
“实验室里往往把一项技术做到80%到90%、还不完美的时候,就转手去研究下一项技术了。”艾韬说,希望借助研究院把Steve Mann教授很多尚未产业化,但有巨大潜力的技术引进深圳。
艾韬认为,在可穿戴计算领域乃至整个互联网领域,人们将会普遍使用的、下一代最大的移动通信设备一定是智能眼镜。他分析,从台式机到笔记本再到手机,作为“人的延伸”,智能设备发展的趋势就是离眼睛越来越近,而且目前技术能处理、模仿和传输的数据,绝大部分就是满足人的视觉和听觉。
艾韬告诉记者,借助语音识别、机器学习等诸多技术,智能眼镜将会产生更方便的交互方式,不过“这个行业永远是突变式发展的,谁也不知道那一天什么时候来”。
他判断,在一款像iPhone4定义“智能手机”那样定义“智能眼镜”的“爆款”来临之前,会有一款设备先出现在某一个细分领域,它将很好地满足行业的刚需痛点并且是一款不可替代的设备。艾韬说,这个行业的每个创业者,都在寻找这样的需求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