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硬盘等存储元器件涨价超50%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准备自己装机的张先生最近很无奈,因为他到电脑市场发现固态硬盘(SSD)等又涨价了,“而且涨得好离谱,花同样的钱,去年能买到500G的今年可能只能买到250G了。”近日,记者对华南最大的电脑市场深圳华强北调查发现,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从固态硬盘到内存条,甚至是优盘,只要和存储相关的元器件都在涨价,有的涨幅超过50%。
而原因无非是供应端和需求端的巨大变化:在供应端,三星等国际厂商把持着闪存颗粒(储存单元)的生产价格;在需求端,由于全球智能手机尤其是中国企业产量的突飞猛进造成了闪存颗粒需求的猛增。
由于闪存颗粒这一存储元器件的核心技术和生产都控制在三星等国际大厂手中,中国企业没有发言权,在强劲的需求带动下,上游厂家坐地起价,赚得盆盈钵满。这些上游产品的涨价在最终产品方面情况却不同,华为等相对有定价能力的智能手机企业纷纷推出高端手机,没有定价能力的传统PC厂家如联想、华硕以及消费者则只能成为待宰羔羊。
6月15日下午,记者在深圳华强北走访了十多家销售固态硬盘、内存条等内存产品的商家发现,各卖家在售的SSD等内存产品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涨价情况。多家热销品牌的销售人员向记者表示,这一年来,内存产品的价格涨幅很大。
在华强北赛格电子市场,一家“三星固态硬盘旗舰店”负责人表示,三星的固态硬盘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到现在,涨幅都超过了50%以上,“原来225元的SSD现在400元,而原来380元的SSD现在570元。”
对于涨价的原因,上述负责人称,主要是因为供不应求。无论是固态硬盘还是其他存储元器件,存储单元几乎占据了整个SSD制造成本的70%以上,不夸张地说,选SSD实际就是在选择闪存颗粒。现在各大SSD厂商都在争夺稀缺的闪存颗粒,必然会在竞争中抬高NAND(计算机闪存设备)的出厂价,最终上涨的成本就由消费者来承担。
而在附近的其他主营SSD、高端内存的门店,记者了解到了类似情况。从业7年的销售人员张先生告诉记者,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SSD等产品的价格一直在波动,虽然今年4月~5月份的价格出现了短暂回落,但是累计涨幅已经达到70%。
对于此前价格的回落,张先生认为,“因为SSD 一直在涨价,所以部分经销商开始囤货,但价格上涨得太厉害,抑制了一部分消费,经销商为保证资金流动只好进行降价处理,不过他们的进货价格并没有下降(价格倒挂)。等经销商手里的货销售得差不多了,价格自然又上来了。从目前的趋势来看,第三季度应该还会上涨。”
一方面,在消费端,对于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下游企业来说,这意味着成本面的明显增加,相关企业都希望通过涨价来转嫁成本。最终,这些都会由消费者来买单。
另一方面,记者近日在查询相关上市公司公告发现,在这轮涨价潮中,生产内存的企业首先成了大赢家。其中,兆易创新(603986,SH)等企业的业绩就十分亮眼。根据今年一季报,兆易创新实现营业收入4.52亿元,同比增长46.61%;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6948.9万元,同比增长94.20%。
智能手机提价
对于闪存、SSD等必要元器件的涨价,下游企业能够选择的方法只有涨价或者自己消化成本。
事实上,从今年上半年开始,一方面除了苹果之外,中国的智能手机企业已经开始了一波涨价潮,虽然涨价幅度仅在50元~100元,但由于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巨大,对于生产企业来说还是能产生很大一块的业绩补偿。
另一方面,华为等企业纷纷推出了高端智能手机,以弥补存储元器件涨价等因素产生的损失。
对于存储元器件的另一个传统大户电脑生产企业来说,在充分竞争的红海中,联想、华硕去年的业绩并不好,元器件的不断涨价更是吞噬了他们的利润。
今年以来,联想、戴尔等品牌的高管在不同场合均表示,元器件的短缺和涨价将逼迫企业涨价,但在这样一个红海市场中,任何企业轻易涨价的结果都可能是失去市场,以至于大部分电脑企业还是选择了自己消化涨价成本。
生产企业受益涨价
当然,存储元器件涨价意味着Flash原厂三星、海力士、美光以及国内的兆易创新等内存生产厂商营收和利润进一步增加,相关半导体概念股也受到市场极大关注。
对于国际大厂而言,无论是三星、海力士还是东芝、美光等都从此轮NAND闪存、DRAM内存涨价中受益颇多。其中,美光的财报已经实现了扭亏为盈。根据今年3月美光发布的2017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当季实现营收46.5亿美元,同比暴涨58%。在强劲营收的推动下,美光当季度盈利情况也大为改善,毛利率从第一季度的25.5%提升到36.7%;净利润达到了8.94亿美元,而第一季度只有1.8亿美元,去年同期则净亏损9700万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美光第二季度业绩强劲增长的动力在于,公司DRAM平均售价涨了21%,而NAND的销量也提升了18%。
纵观国内市场,兆易创新等企业的财报业绩也十分亮眼。根据兆易创新此前发布的2016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14.8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5.25%;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7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82%。而今年一季度,兆易创新的营收和利润增幅均超出市场预期。根据一季度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2亿元,同比增长46.61%;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6948.9万元,同比增长94.20%。
而台资企业华邦电2017年1月至5月的合并营收为178.61亿新台币,较去年同期增加4.68%,其中,5月的营收为37.98亿新台币,较去年同期增长9.96%。公司董事长焦佑钧表示,目前NOR Flash供应缺口大,缺口可能到明年年中,华邦电将以NOR Flash产能为主,希望一年内能把缺口补起来,满足市场需求。
无独有偶,另一家台资企业旺宏电子受惠于NOR Flash缺货带动的涨价,公司2017年1月至5月合并营收为107.49亿新台币,较2016年同期增加25.5%,其中5月的营收为20.91亿新台币,较2016年同期增长20.2%。
集邦咨询半导体研究中心研究协理吴雅婷曾表示,DRAM寡头供应格局短期内不会变化,而且大厂皆无新增产能,DRAM价格仍维持高位,3D NAND Flash新增产能要到2018年下半年释放。只有等到技术转换导致的产量缺口被弥补后,其价格趋势才可能变化。
与吴雅婷持相同观点的并不在少数,深圳亿储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乐在接受中关村在线采访时则表示,“后续市场价格难以预测,就目前几家原厂了解到的消息而言,Flash颗粒的价位与供货量没有明显变动,依然要高成本采购Flash颗粒,虽然市场需求变现低迷,随着市场Flash颗粒以及各品牌库存的不断消耗,到第三季度是市场需求旺季,若原厂没有增加产能供货,SSD产品价格还会有波动,甚至是涨价。”
从2016年第二季度开始,以SSD固态硬盘为代表,包括固态硬盘、内存条、优盘甚至闪存卡在内的整个内存行业,开始缓慢涨价。进入2017年后,涨价的势头并没有停止,整个存储行业反而掀起了新一轮的大幅涨价潮。
2015年~2016年上半年,120G/240G的SSD价格一度降至299元/399元,而512G的SSD也有不少低至599元。不过,好景不长,自2016年下半年开始,SSD的价格出现全面上调,涨幅超过市场预期。
近日,记者通过线下走访十多家销售商家以及采访业内人士了解到,固态硬盘等存储产品大幅涨价的原因是供需失衡。但也有部分业内人士认为,此轮涨价背后并非完全由市场供需决定,也不排除部分NAND Flash供应商有意为之的可能。
供应端:主要厂商暂无增产计划
从供应端看,目前全球范围内从事NAND闪存颗粒的厂商有很多,但能够有市场定价能力的只有六家,他们分别是三星(Samsung)、东芝(Toshiba)、英特尔(Intel)、海力士(SKhynix)、美光(Micron)和闪迪(SanDisk),这些企业很多在中国有生产企业,几乎垄断了全球大部分闪存市场。
从行业看,今年三星、东芝、美光、海力士等主要的内存大厂都没有增产计划,而是进行制程转换,目的是将主要产能从2D NAND制程转向生产3D NAND。2017年,三星新工厂Fab 17和Fab 18都将投入V-NAND生产,3D技术也将向64层提升。
中国闪存市场China Flash Market预计三星V-NAND生产比重在2017年一季度可达到45%,二季度将达到50%以上,在3D NAND爆发元年将有很大的市场竞争优势。
英特尔在2016年第三季度开始试产32层3D NAND,预计2017年中期转至64层量产;而2016年美光32层3D NAND MLC版本单Die容量32GB,TLC版本容量48GB,是目前除原厂品牌之外,市场3D SSD的主要货源之一,在3D NAND技术上,美光选择了跨过48层NAND闪存,计划在2017年直接量产64层 NAND颗粒;海力士自然也不例外,2017年海力士计划提升至72层3D NAND量产,公司将在一季度推出样品,并于二季度开始小批量生产,从堆叠层数来看,已经赶上甚至反超竞争对手。
虽然各个厂商都力图提高制程,但在切换的过程中,3D NAND量产严重不足,良率过低,而2D NAND产能也在下滑,这种局面造成全年内存都面临缺货的状况,供不应求也导致内存价格一路飙升。
行业咨询机构DRAM eXchange的数据显示,NAND闪存在2017年一季度供货依然紧张,NAND闪存芯片的平均价格在一季度上涨了20%~25%
长城证券在6月初的《电子元器件》周报的标题就是,“NAND闪存颗粒依旧供求,全球范围闪存价格持续上涨 ”。该周报认为,“要等到所有的闪存原厂在3D制程上实现了完全突破,良率获得大幅提升,几大原厂能够在同样的技术和成本体系下进行竞争,当前存储产品涨价情形可能会得到缓解。通过我们从市场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大部分闪存原厂都是在2017年开始量产基于最新堆叠层数的3D NAND技术产品,量产的产品经过最终封装和分发到存储厂商手中,然后经由存储厂商进行产品方案的选择和最终推出到市场,可能还会经历一段时间。因此当前的涨价趋势可能还会持续半年以上。”
需求端:智能手机和服务器需求大增
在需求端,对于存储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包括中国企业大量切入的智能手机市场、无人机市场,以及服务器市场。
首先是智能手机等数码产品容量的提升。目前,智能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等设备一直向大容量迈进,苹果、三星、华为、OPPO、VIVO等品牌的手机出货量都在千万级别,也加剧了闪存颗粒的稀缺。
二是由于目前固态硬盘技术越来越成熟、稳定,固态硬盘开始大规模应用在服务器市场。事实上,在传统的存储行业,一直存在着消费级市场和服务器级市场。一般来说,新兴的存储技术在消费级存储市场得到了充分验证,保证技术上的稳定后,服务器级市场便会开始大规模应用。
在固态硬盘技术处于2D NAND时代,服务器级市场几乎很少使用固态硬盘作为存储介质,但随着3D NAND Flash从无到有、从32层向64层堆叠,越来越多的服务器级市场开始进行产品的更新换代。而此前,Intel官方还在公开场合宣布,随着3D Xpoint的成熟,Intel将在2017年优先生产高速增长的数据中心应用的固态硬盘,而不是低成本的消费级固态硬盘。
三是新的应用需求出现,包括物联网、云计算、智能家庭和智能建筑,以及自驾车、无人机和机器人等新应用的流行,NOR Flash(非易失闪存技术)作为储存驱动程序码的储存装置被大量应用。但在扩产有限,需求不减反增的情况下,价格势必持续上扬。
日韩供应商‘默契’涨价?
虽然市场方面认为内存大幅上涨的原因无非就是供需失衡,但也有部分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此轮涨价背后并非完全由市场供需决定,也不排除部分NAND Flash供应商有意为之的可能——“很难说这是不是部分日韩供应商‘默契’的涨价行为。”
自去年下半年三星发生了Galaxy Note 7“爆炸门”事件以及实际掌门人受到腐败指控后,唱衰三星的声音不绝于耳。在外界看来,这些事件将导致三星的利润出现大幅下滑,但结果却出人意料。
4月27日,三星公布了2017第一季度的财报,公司取得50.55万亿韩元收入,同比增长1.5%;营业利润9.90万亿韩元,同比增长48.2%;而净利润为7.68万亿韩元,同比大涨46.3%。
事实上,三星今年首季度利润大增得益于三星半导体业务的贡献,其半导体部门营业利润为6.31万亿韩元,同比大增139.9%;设备解决方案部门营业利润为7.59万亿韩元,同比暴涨225.8%,但IT和移动通信部门的营业利润仅为1.07万亿韩元,锐减46.8%。
一些分析师认为,2017年的内存供应将会持续紧张,随着NAND、DRAM的继续涨价,三星的利润还将被推高。来自韩国IBK的分析师 Lee Seung-woo曾表示,三星今年第二季度的运营利润可达12.1万亿韩元,折合110亿美元。
可以说,半导体业务将为三星今年的业绩立下“汗马功劳”,正因如此,三星也在积极巩固其在NAND Flash市场的竞争优势。三星电子于6月15日宣布已经开始大量生产64层256Gb V- NAND,被称为第四代VNAND。三星目前V-NAND占整体NAND Flash产能的70%以上,随着64层V-NAND(3D垂直闪存)进入量产,V-NAND产能比重将更高,并不断扩大在服务器、PC和移动设备等领域的应用。
针对外界认为部分日韩供应商“默契”涨价的观点,记者联系了三星方面,不过截至发稿,尚未获得回应。
上述三星固态硬盘旗舰店的门店负责人表示,三星Fab 18工厂已经在6月份投入生产64层V-NAND,三星还计划基于64层V-NAND在第三季度推出UFS3.0新品,以及推出M.2和2.5英寸规格形态的SSD产品。与48层256Gb V-NAND相比,新的64层256Gb V-NAND将提高30%以上的生产效率。此外,64层V-NAND是2.5V输入电压,与使用48层VNAND的3.3V相比,能量效率提高了约30%。
产业观察家洪仕斌认为,闪存颗粒的核心优势并不掌握在中国企业手中,而国际大厂的垄断也会导致“坐地起价”。其中,三星必须在核心部件中找出盈利空间来弥补其在智能手机、彩电等领域的营收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