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自主可控,RISC-V将是至关重要吗?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导语:从政策层面来说,要实现国产RISC-V自主可控发展,必须完善扶持机制,否则将举步维艰。从企业自身来说要做到三点,一是,不能以盈利为目的进行RISC-V IP核的开发,否则只会适得其反;二是,一定要以市场为导向,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和客户群,且在IP核开发时就跟市场衔接好;三是赶紧行动,如果等上个三五年,就真的难有机会了。
目前,全球微处理器指令集架构被Arm和Intel X86垄断。RISC-V指令集的横空出世,有可能打破这一格局,并给大陆处理器IP带来“自主可控”的发展契机。然而,美国和台湾RISC-V指令集IP已开始商用,大陆厂商为何迟迟不动?如何才能跟上节奏?
Arm和X86垄断成型,RISC-V以“开源”制胜
在探讨本土厂商如何发展RISC-V之前,先了解一下什么是RISC-V指令集,相比Arm和Intel X86,RISC-V有哪些自己的优势。微处理器指令集架构(ISA)是沟通软硬件运算之间的桥梁,是处理器的灵魂,它包括复杂指令集运算(CISC)、精简指令集运算(RISC)、显式并行指令集运算(EPIC)和超长指令字指令集运算(VLIW)四个种类。
其中Intel X86属于CISC复杂指令集架构,ARM属于RISC精简指令集架构,RISC-V与Arm同宗同源,也属于RISC架构,因其是RISC的第五个版本,故称为RISC-V(five)。
自RlSC-V 2010年在伯克利大学诞生以来,业界出现最多的一个声音就是,RISC-V可能改变现有的由Arm和Intel X86主导的处理器架构竞争格局,尤其将会对Arm在消费类、IOT等嵌入式市场造成冲击。今年6月,Arm还建立专门的网站riscv-basics.com对RISC-V从“成本、生态系统、碎片化风险、安全性和设计保证”五个方面进行攻击,彰显出Arm对RISC-V这个潜在对手的高度重视。
相比Intel X86和Arm架构,RISC-V究竟有哪些竞争优势呢?
首先是功能优势:
1、RISC-V架构的篇幅很短,不用背负向后兼容的历史包袱;
2、模块化的灵活设计,RISC-V可根据特定应用场景对指令集进行裁剪或修改;
3、RISC-V支持可扩展定制指令;
4、RISC-V硬件设计与编译器实现起来非常简单。
其次是开源的优势,也是RISC-V进攻Arm的核心武器。
美国和台湾正积极布署,大陆企业却仍在观望
如上所述,RISC-V开源的特性、极简的架构与模块化哲学,将给开发者带来极大的便利。然而,相比Arm和Intel X86,RISC-V也有自身的短板——生态不完善。
2016年成立的RISC-V基金会吸引了IBM、NXP、西部数据、英伟达、高通、三星、谷歌、特斯拉、华为、中天微、中兴微、阿里、高云、中科院计算所等国内外150多家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加入,但真正宣布基于RISC-V指令集开发IP核的企业仍是凤毛麟角。而在这极少数的企业当中,大陆企业又明显少于美国和台湾企业,更多仍处于观望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