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守or转型?乱战之年本土手机IDH何去何从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2011年对于整个消费电子行业来说可谓是一个拐点,这一年不仅是手机智能普及元年,也是手机品牌乱战之年。一方面是曾经的五大洋品牌除了三星之外均风光不再,而国产手机品牌如中兴、华为等在全球手机市场已经杀入前十甚至前五;另一方面,手机行业新军纷至沓来,国内已知的手机品牌已多达600多个。继煤老板投资的尼采手机之后,又出现了小米手机、阿里云手机;而步步高、OPPO、金立等国内一线品牌也纷纷打起了智能牌。一时间智能手机前景看似一片大好,不是小好。
在日前深圳举行的“全球手机跨国采购定制峰会”上,电子工程专辑记者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提到智能机,基本上清一色的都是高通平台,都是一些新兴的手机公司如思路国际、优美等公司在做。此外,类似于闻泰、赛龙这样的老牌IDH,摆出的产品仍然以feature phone为主,仅有的几款稍高端机型,也都是所谓的“类智能机。”
在一家专为MTK平台提供push mail服务的参展商“尚邮”的展台上,笔者拿起一款为金立海外渠道定制的类智能机,发现完全颠覆了笔者脑中固有的MTK手机形象。UI不再是传统的九宫格,取而代之类似于Android OS的排列界面,ID更是4寸的大屏直板,电容触控,可以说从外观到体验与智能机基本没有多大区别。这款采用MTK6536平台的手机定价并不便宜,这让笔者不由疑惑到:为什么不一步到位,直接生产智能机?
事实上,这种情况在本土IDH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就在一年前,深圳一位做外单的整机老板曾对智能手机不屑一顾,他对笔者说:“我为什么要做智能机?我的客户都在印度、东南亚市场,这些地方对智能机没有需求。”另一位本土IDH公司的老板则对电子工程专辑记者说:“我国广大的三线城市和农村地区还有大量的市场空间,我们认为在VRE平台上做一些动态加载软件已经够用,不需要上智能机。”事实也是如此,尽管当时高通、博通、STE、MTK等公司在智能芯片领域已经开始了大战,然而到目前为止实际量产出货的IDH聊聊无几,大多都在观望。
原因是否来自MTK的市场管控?目前来看还未得而知,事实上由于MTK的6516毫无起色,而6573一直没有针对IDH放货,所以今年上半年MTK一直在大力宣传它的“类智能”概念。2G市场MTK遭遇展讯、Mstar、互芯等厂商的强力冲击,尤其是Mstar也加入了“类智能机”的战团,使得MTK的控制力已经很弱,不太可能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反而是在3G智能机领域,虽然有多个芯片平台供选择,由于专利问题,都要给高通交“保护费”。事实是,在问到为何都选择高通平台时,各IDH老板回答颇为一致:“反正都是要交专利费,不如直接交给高通。”辉烨总经理翁伟民就表示,目前辉烨仅高通的licence就缴了几百万了。甚至连主要采用MTK平台的凡卓通信CEO刘俊明也表示,未来有可能考虑高通作为第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