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需要的不是“隐私保护” 是“做选择”的权利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这个世界总是在“矫枉”与“过正”中间摇摆,“隐私问题”正在成为一个新狂热对象,如果你不支持,那么就是那些隐私偷窥狂的“帮凶”,微软、Google、Facebook、雅虎他们会把收集的信息交给政府与恐怖分子,他们会共同摧毁我们所拥有的美好世界。
事实并非如此,我们要清楚三件事:
1、对那些利用我们隐私赚大钱的公司而言,他们会比我们自己更重视隐私安全,因为我们关注的是一个人的隐私,而用户隐私则是他们商业模式的根基,如果数据被泄露,所有用户的愤怒与质疑,会让他们享受“一夜暴负”的快感,国内的CSDN泄密时间就是前例。
2、选择的同时意味着放弃,当你选择“Do Not Track”的时候,意味着百度、Google、新浪微博他们不再能为你提供个性化广告,它们也不能为你挖掘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他们甚至不能获得你所在的地区,因为这是隐私。如果你手动填写,意味着更高的使用成本与更低的准确率。
3、隐私是一个不断被重新定义的概念,在没有家庭与个人观念的原始社会,我们不会知道什么叫个人隐私;在没有互联网之前,我们完全不了解什么叫互联网隐私,什么叫IP地址、Cookies。今天我们所知道的隐私,可能在明天变成随处可获取的信息;今天我们毫不在意的事物,可能会在某一天被定义为隐私。
今天雅虎做了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IE 10默认启用了“Don Not Track”,雅虎发言人说:去你的“Don Not Track”,我们才不鸟你。他们提到一个关键的事情,需要符合“用户的真实意愿”。因为考虑到以上三件事,也许会有用户心甘情愿“隐私”被收集,然后换来更简单易用的产品体验。
雅虎发言人的潜在语言是:微软你别拿着鸡毛当令箭,你不能代表用户。这似乎也代表了大多数广告商与浏览器厂商的意见,他们愿意给消费者选择“是否被跟踪”的权利,但他们不希望消费者稀里糊涂地就选择了“屏蔽”,只是因为所谓的专家与律师言论,这会伤害到互联网未来的无限可能。无论你愿不愿意承认,隐私=信息=大数据=钱,文明的讲法叫“商业模式”,无数人从中消费并获利。
那么合理的做法是什么?也许是类似Android的权限控制,使用一种聪明的方法让用户知道网站需要什么信息,用来做什么,网站可以自定义一部分说明,然后让用户来选择是否允许或者部分允许。这个做法的真正意义在于,微软是自以为是,而后者是尊重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