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和谷歌电视谁最可能颠覆传统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苹果公司9月2日在旧金山推出了二代苹果TV,这款机器更加小巧和便宜,而且设置了更灵活的网络接入功能。另一IT巨头谷歌正发起活动,以寻求美国各大电视网对谷歌TV服务的支持,谷歌TV对将用户的电视转换成电脑雄心勃勃。谷歌TV试图将频道浏览与网络浏览融为一体。这项即将于今年秋季推出的服务功能将会让用户通过使用谷歌Chrome浏览器在他们的所有电视频道、网站以及网站应用程序之间实现切换。
两大巨头在互联网电视领域的巅峰对决引来众多目光,二者谁将最后取胜?谁能将网络与电视进行完美结合,谁就将笑到最后。
IT企业竞相占领应用电子高地
新的苹果TV只有原来产品的四分之一大小,全黑色,拥有HDMI、USB、音频和网卡接口。新款苹果TV价格为99美元。在内容方面,苹果CEO乔布斯宣布所有的电视节目租赁价格都为0.99美元。除了租赁,新款苹果TV还可以播放Netflix流媒体、观看YouTube视频、Flickr及MobileMe等内容。在乔布斯的演示中,苹果TV播放的视频质量都非常高。另外,iPad正在播放的视频也可以很容易地推送到苹果TV上。这是IT产业一直以来试图占领家庭起居室市场长久努力的最新结果。
据了解,谷歌TV服务能帮助用户通过电视机和机顶盒查看并搜索有线电视、卫星电视和网络节目。首款集成该服务的产品由索尼和罗技共同推出,将于今年秋季面市。
另一方面,最新报道和传闻显示:亚马逊、谷歌、微软和索尼等巨头都在开发低成本娱乐设备,这种设备可流畅播放各种娱乐信息,包括电影、电视节目、音乐、图片等等。
苹果TV能否挑战谷歌?
在苹果重启TV计划之前,谷歌宣布要联合英特尔、索尼等推出号称“可收看一百万个频道”的智能电视产品。继两大巨头在智能手机上互不相让之后,双方战火再次烧入电视机领域。
谷歌称将推出的TV是互联网电视,属于开放模式。谷歌在一段YouTube视频中称,谷歌TV是一个“娱乐中心”,用户可以搜索电视频道和网站,录制电视节目。“对用户来说,只要能获得喜欢的内容,就会不在乎从哪里得来。”谷歌工作人员演示了谷歌TV观看MSNBC、亚马逊、Hulu、YouTube、ESPN以及来自白宫网站的视频新闻。他介绍说,谷歌TV从不同网站跳转就跟电视换台一样容易。谷歌TV的搜索框使大屏幕电视得以与互联网广阔的内容相连接,可以收看“一百万个频道”。 [!--empirenews.page--]
苹果TV的体积很小,而且放弃了电视节目购买,而将注意力放到节目租赁上,将iOS设备整合为遥控器。该产品还配备了环绕声音频输出,售价也只有区区100美元。苹果希望,每集0.99美元(每部电影4.99美元)的租价可以改变电视观众的习惯,或将有1.2亿苹果用户会租借电视节目,以便在杂货店排队或坐飞机时观看,因此各大内容制作商将借此增加数十亿美元的收入。
苹果TV二代在这些高清播放机中,解码能力并不算强大,但是它却拥有强大的网络连接功能,有PC、互联网作为内容来源的坚强后盾,无疑就大大提升了它的实用性和产品吸引力。苹果涉足网络电视前沿技术,必将加入和谷歌、微软和亚马逊公司的战斗中去,毫无疑问互联网电视领域将迎来一次巅峰对决。
能否和网络充分融合将成取胜关键
日前有报导引述消息人士指出,谷歌正与好莱坞片商洽谈线上影片计划,预计年底前通过旗下的YouTube网站推出付费随选电影服务。此外,谷歌在今年稍早向外界宣布谷歌TV平台的构想,并拉拢多家硬件厂商共同合作,通过内置谷歌TV平台的电视或机顶盒即可收看网络电视与电影。
2006年面市的苹果TV是一款机顶盒,可以用于播放电影和其他数字内容。全新上市的苹果TV的外观有所变化:外壳由白色变成了黑色,体积只有老款产品的四分之一,而且还一改以往出售电视节目的模式,转而提供租赁服务,价格也从原先的229美元下调到只有99美元。乔布斯对《商业周刊》表示,当时机成熟时,苹果可以面向电视创建一个应用商店,将iPhone的应用模式复制到电视中。在被问及iPad今后是否会进化成为电视时,乔布斯说:“我现在看电视的时候,通常都是这么做的。”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以谷歌TV、苹果TV为代表的互联网电视开始进入我们的传统生活。大部分业内人士认为,苹果推出新款苹果TV的背后,是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苹果清楚地知道,努力加强用户家庭中已有的设备,并将这些设备与电视连接。这对于教会用户如何改变和拓展其原有电视的观看体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苹果TV之于传统电视,就好比iPhone之于传统手机一样,为未来提供更优质的电视产品和服务创造了条件。具有网络功能的电视是趋势,苹果TV的远见才能颠覆传统,取得胜利。而国内近期热议的“三网融合”似乎也有与之有类似的发展趋势,不仅是将现有网络资源有效整合、互联互通,而且会形成新的服务和运营机制,并有利于信息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政策法规的相应变革。融合以后,不仅信息传播、内容和通信服务的方式会发生很大变化,企业应用、个人信息消费的具体形态也将会有质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