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润背后的辛酸,iPhone中国造承受之重(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近日,美国学者发布了一份名为《捕捉苹果全球供应网络利润》的报告,其中针对iPhone手机利润分配的研究显示,2010年苹果公司每卖出一台iPhone,就独占其中58.5%的利润;除去主要原料供应地占的利润分成,其他利润分配依次是:未归类项目占去4.4%,非中国劳工占去3.5%,苹果公司以外的美国从业者获得2.4%,中国大陆劳工获得1.8%,欧洲获得1.8%,日本和中国台湾各获得0.5%。
可怜的1.8%
中国大陆劳工可以获得1.8%的利润。真是可怜的1.8%。再联系到笔者近日看到的一个帖子。有网友“gg1234”在太原本土网站发帖称,今晨7时许,太原富士康发生员工跳楼事件。有媒体记者从太原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富士康园区派出所获悉,今晨确实接到“太原富士康”员工跳楼的报警,具体原因正在调查当中。联想到此前富士康不断传出的跳楼事件,要知道富士康是苹果产品的直接代工者,还记得那个苹果女孩吗?还记得那些iPhone和iPad的输出吗?当大量的劳动力成本不断地压缩的时候,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无声的抗议?
或许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强劳动力背后的获得却是最底层的少之又少的利润。这也是价值链中的一种无奈。我们无奈的是在价值链中没有技术含量可言,没有技术也就落后,落后就只能获得最底层最廉价的劳动力成本收益。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无可厚非的。谁让我们自己不争气?谁让我们的产品不过硬,谁让我们没有iPhone的那种风靡?
苹果的吸金能力已是业界公认,在手机市场的份额苹果并不是很多,但是在智能手机市场,苹果攫取的利润却是近乎是业界的过半。这种盈利能力让人叹为观止。也正因此,中国市场上渠道商、运营商争食苹果的战役愈演愈烈。但如今看来,在苹果庞大的利润面前,中国市场分到的羹汤似乎少得可怜,不过是白白为苹果做嫁衣裳而已。当然,苹果为运营商吸引用户,拓展其他业务收入起到一定的作用。这也恐怕是国内运营商不惜成本也要引入iPhone的原因所在吧?但是依托一款手机的市场影响力模式,随着越来越多的产品涌现也将逐渐淡化,创新的乔布斯已经离我们远去,诺基亚渴望借助微软“芒果”重新崛起,谷歌不断推进Android的发展步伐,黑莓的卧薪尝胆,或许市场的改变已经为时不远了。
84%的忠诚度
苹果获得极大的利润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用户对其产品的追捧。根据市场研究机构GfK发布的最新调查报告显示,在打造手机用户的品牌忠诚度方面,苹果远远领先于竞争对手。该调查结果显示,84%的iPhone用户表示他们在更换手机时,还会选择购买iPhone,60%的Android手机用户表示,他们会继续购买搭载这款移动操作系统的手机。而在RIM手机用户当中,只有48%表示他们会继续保持对黑莓手机的忠诚。
市场研究机构IDC的数据显示,自2007年苹果推出首款iPhone以来,全球智能手机销量激增,尽管近来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在上个季度同比增长仍达到49%。这是值得所有的手机厂商深思的,为什么iPhone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出了时尚靓丽的外观之外,苹果应用模式,大量的第三方软件支持都是潜在的优势。如果想超越苹果,需要全方位地抗衡才有机会。
超过70%的受访者表示,由于对各种功能实现了无缝整合以及可以访问的内容,他们仍会继续使用现有品牌的手机。这也警示我们做一款产品要长期的规划,要有长远的发展谋略。其实,我们看到,苹果的成功,除了在产品方面做得比较精外,其精心打造的从宣传、营销到销售的强势盈利链条更值得我们借鉴。
吸金的苹果给我们什么启迪?
苹果iPhone以及iPad的吸金是有目共睹的。为什么在整个移动市场都普遍萧条的情况下,苹果能够一枝独秀?包括谷歌Android都没有这种运气,而诺基亚、黑莓等等都已陷入困顿。对于国内手机厂商而言,虽然也占据着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是在利润率方面依然少得可怜,那么我们能够从苹果的成功中汲取什么经验呢?除了制造商之外,对于运营商来说,是不是也能从苹果身上获得一些启迪?
笔者观察苹果吸金以及营销策略有几个值得借鉴的地方:其一、产品立足高端用户。苹果iPhone和iPad的价格都不菲,拥有者更多的是苹果的粉丝和高端用户,这部分用户的重复消费能力普遍很强。这就为苹果的应用模式带来了持续的可增长消费需求。其二、模式先进,应用范围广。苹果APP Store给第三方开发者带来很多收益,这和苹果率先实现这种模式有很大关系。而且由于苹果本身已经做到极大,堆积起来的用户群体和开发者团队也越来越多,这样带来的一种从众效应和财富示范效应,使苹果模式能得到更多用户的认可,从而刺激更多的开发者选择在苹果iOS系统下进行开发。
因此对于我们的制造商和运营商来说,模式带来的平台效应将非常关键。目前国内的很多制造企业都是构建在谷歌Android系统下,这是一个开源的系统,包括中移动推出的OPhone系统等等都是。但是这个平台的第三方技术还很有限,并没有形成合力,这就很难吸引到更多的技术人才在这个平台下淘金。对于制造商来说,如果不能吸引到更多的第三方开发者,就应该自己集中技术力量,进行常规开发,并积极引入Android本身的技术应用。而对运营商来说,同样面临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和Android形成良好的互动,并积极鼓励适合自己的应用需求。
其三、苹果独有的饥饿营销模式。其实,这种模式对于其他的制造商来说是很难学到的。因为这是苹果品牌优势带来的一种市场追逐。对于制造企业来说,其实并不需要学习这种模式,而更应该学习的是如何细分市场,推出新型的个性化产品,比如微博手机,SNS手机、淘宝手机、QQ手机等等,其实这都是一种尝试。制造商需要进入到更多的细分市场,推出类似于行业定制的产品,在一定的小众市场获得更多的机会。苹果并不是不可以被超越,曾经的诺基亚也是风光无限,如今照样没落,盛极必衰,后乔布斯时代,市场的机会其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