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弦传感器采集读数模块:专指针对振弦传感器的特性而设计的传感器激励、读数模块。具有集成度高、 功能模块化、数字接口的一系列特性, 能完成振弦传感器的激励、 信号检测、数据处理、 质量评估等专用针对性功能, 进行传感器频率和温度物理量模数转换,进而通过数字接口实现数据交互。 振弦传感器读数模块是振弦传感器与数字化、 信息化之间的核心转换单元。
VM 系列模块提供全双工串行 TTL 电平的 UART 接口以及基于 TTL 扩展的 RS232 或 RS485 接口,默认端口设置为“ 9600,N,8,1” , 并支持由软件修改为 9600~460800bps 通讯速率。
发个方便测试I2C、SPI、1Wire接口的工具模块 总的思路是通过USB或者UART接口发送一些协议字符串,由模块转换成上面几种接口的硬件时序电信号,实现与这几种接口芯片、设备的快速测试。 首先声明一下,大家都是搞硬件开发的,这几种接口当然是很简单的事,但有些时候对于一个新的设备或者芯片的测试,有个现成的工具当然更顺手,节省时间,也更可靠嘛。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陕西公司一方面紧跟政府防控需求,极速确保防疫期间网络安全畅通,4小时开通西安高陵“小汤山”千兆光纤、5小时完成5G“云监工”,西安“一码通”平台从开发到上线测试两周时间;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云网融合优势,运用5G、云计算、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提供云会议、云课堂、大喇叭、视频监控、智能门磁等“5G+”智慧应用,实时、准确、全面地为疫情防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如运用云端技术搭建起“空中直播课堂”,实现5万名师生同上“开学第一课”,确保“停课不停学”。
随着各类智能设备如智能汽车、智能手表、智能家电、VR/AR等越来越多地走入人们生活,人工智能也在快速从“云端”走向“边缘”。在此趋势下,从近日召开的“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2022)”上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芯片企业开始加强其在边缘智能领域的布局。
“智慧医疗”是医疗信息化发展成熟迈入下一阶段的产物,它通过将大数据、XR、物联网、5G、云计算、AI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疗业务深度融合,使医疗体系逐渐开始向数字化、智能化、无人化发展。“智慧医疗”能够改善医生行医体验与患者就医体验,还能通过远程就诊、AI诊断等技术弥补医疗资源不平衡不充足的问题,促进医疗效率的提升。
近日,罗格朗智能家居体验馆(漳州)开业庆典圆满举办。当天众多贵宾齐聚现场,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一同感受了罗格朗智能家居完整解决方案。
有一部电影叫做《机器管家》,故事的主人公是机器人安德鲁,他不只是家务机器,还是主人家庭的一份子,懂得人类的习俗与情感,能够一起分享欢笑与悲伤;而电影《她》里的人工智能系统萨曼莎,尽管没有具体的形态,但她风趣幽默、温柔体贴的性格,让她逐渐走入主人公内心,成为彼此的精神伴侣。
以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和网络为载体的移动物联网,是我国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践行网络强国的重要基石。近年来,我国在政策层面加强顶层设计,根植移动物联网发展沃土,构建移动物联网综合生态体系等,推动实现人、机、物的数字化、智能化,引领信息通信产业变革的新浪潮。
从城市移步乡村,陕西公司持续深化网络覆盖,进一步夯实农村地区4G和光纤网络基础,逐步探索开展5G网络建设,越来越多的乡村生活因“网”而变。在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龙头镇六一村,种植户在稻渔综合种养过程中,利用中国电信5G技术,在田间地头安装了视频监控、物联网等设施,搭建了稻渔数字化管理系统。遍布基地的传感器通过5G信号实现了集中管理,减轻了人工劳作的辛苦,提高了管理效率,种养户们变身智慧新农人。
移动物联网迎来规模化爆发的重要时间节点,进入“迈向百亿物联”的新时代,这无疑规模化市场对物联网设备需求将大大增加。另一方面,提前知晓物联网连接结构变化,对整个产业能否充分享受“物超人”所释放的红利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快速向基建强国迈进——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长足发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勇立潮头的杭州,抢抓新基建风口,发力布局5G等核心领域。杭州移动争做5G建设的排头兵,服务5G终端用户超500万,建成5G站点近15000个,实现了5G网络市区、县城、乡镇、各行政村100%覆盖。
以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和网络为载体的移动物联网,是我国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践行网络强国的重要基石。近年来,我国在政策层面加强顶层设计,根植移动物联网发展沃土,构建移动物联网综合生态体系等,推动实现人、机、物的数字化、智能化,引领信息通信产业变革的新浪潮。
标准相对于移动通信产业来看,起着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移动通信是标准性比较强的产业,从3G时代开始基本上就是全球统一标准,进而降低研发和产业链成本。
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移动物联网网络。截至2022年8月底,窄带物联网,4G、5G基站总数分别达到75.5万个、593.7万个和210.2万个,多网协同发展、城乡普遍覆盖、重点场景深度覆盖的网络基础设施格局已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