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与车联网携手共进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CyrilZeller是泰利特无线通信有限公司全球车载通信业务的高级销售总监。泰利特无线通信有限公司是高质量机器对机器(M2M)模块和服务的全球供应商,专门开发、生产和销售GSM/GPRS,UMTS/WEDGE/HSDPA,CDMA/EVDO和短程射频应用模块。CyrilZeller负责为泰利特开发和执行全球车载通信业务,尤其是车辆管理领域的销售策略。
Zeller拥有在许多不同行业丰富的谈判经验,并且在无线通信领域所涉及的金融和法律方面也有丰富的知识。在加入泰利特之前,Zeller担任过移动设备公司Ingénierie的销售和市场部门副总裁职位,Ingénierie公司总部位于欧洲,是开放平台无线通信技术的领先公司。在他担任此职位期间,Zeller为公司开拓了新的市场、建立了全球销售策略、并赢得了保险行业的七个试点项目和与一家一级供应商的第一份合同。
《没有两片云是一样的》描述了云计算的特征和商业应用、云与人性、云时代的意义等一系列问题,表层而言,它是姜奇平与胡泳笔下源于技术的文本,但它似乎更关注技术的语境极其背后的“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与其说云是一种技术,不如说它是水汽;与其说它属于真实世界,不如说它回归虚拟空间。不可否认的是,现今,“云”已不再单纯,其概念在不断地泛化,并从内涵与外延上被赋予更为广阔的意义空间。近日,车联网时代记者参与泰利特无限技术通信有限公司的访问,从与销售总监Zeller先生的对话中获取不少有关无限通讯技术及泰利特公司的信息资源,但同时也捕捉到云时代下车联网的相关信息:泰利特的市场进入机制;车载信息系统应重视尖端技术;中国市场是一支“潜力股”;车联网发展机遇大于问题。
“云”在酝酿:泰利特的市场进入机制
云是流动的,虽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但也会受到诸如风、水汽等因素的制约,有着自身的运行规律。车载信息市场烟雾迷蒙,许多企业都在发展中徘徊,那么泰利特是如何进入市场的呢?
Zeller先生介绍,车载信息市场有一个特点:与计算机领域相比,客户群体极其少,迄今世界上没有一个车载信息供应商的客户超过100万。在M2M领域,没有哪个操作系统是完全为其服务的,现在拥有的只是一些较为简单的诸如位置等服务平台,需求多但硬件跟不上。而很多M2M以及车载信息的服务供应商都想拥有一个较为复杂的操作系统,正如Google、Android平台,有很多应用可以实现。进一步而言,如果把Android和Windows系统运用到车载系统操作上面,也是不现实的,因为所需成本比较高,比如需要高成本的CPU,在追踪方面可能一个要花费50美元。
至于市场进入机制,Zeller先生说提到,泰利特不是设计一个操作系统,而是有其他的运作方式。从产品内容生产来说,它起步于一个平台模块,经过发展,由2003年的一个产品逐年增长到2012年的18种产品,预计2014年将有超过34种的产品。从企业战略层面而言,泰利特会为合作伙伴提供周到的服务,在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独立的实验室,从设计、测试,一直到申请认证,都会免费服务,比如合作伙伴的产品想进入美国,我们就帮助申请FCC认证;如果预打入欧洲市场,我们就协助申请CE认证。就结构模式而言,泰利特主要是从最基础的车辆管理系统发展起来的,现在的结构是纵向的,首先是一个整合的TSP,然后从整合往外包方向发展,中国的比亚迪、德国的MLIS等都是其合作对象。
收购对于泰利特来讲是一个香饽饽,2011年12月21日,泰利特以300万美元收购全球首屈一指的GPS模块和解决方案设计制造商NAVMAN,将会给双方都带来利好效应。正如Zeller先生所言:“对于合作商,如果能给予GPS服务,会使我们的服务更加趋于全面和完整,且更为省时。”泰利特市场经理李庚俊先生自豪的说:“现在客户只要和我们一家公司沟通,就可以畅行无阻,因为我们是唯一一家可以提供任何车载信息技术的公司。”
“云”在前端:车载信息系统应重视尖端技术
云计算被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变革后的第三次IT浪潮,为大众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加速器”。它是一种IT资源的交付和使用模式,其中的资源呈无限发散扩展和即时获取的特性,以客户为需求的功能调度得到有效地发挥。在信息高速高速公路上,以云计算为代表的各种技术浪潮不断席卷车联网时代,这对于新生事物不仅是一种挑战,更重要的是,对车载信息范畴来说也是一种源于发展的动力。“云”即技术的象征,车联网发展需技术先行,这不是麦克卢汉的技术决定论,只是为了突出技术的重要性罢了。
谈及泰利特在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Zeller先生颇有自信地说道:“我们公司的战略规划及风格是有一定步骤的,始终重视高端技术的发展,就发展2G、3G、PintoPin而言,我们是首先考虑先从技术高端的3G做起,成功之后再很容易的转到2G,这样就提高了产品质量的安全系数;但反之,如果我们先从2G做起,在转变为3G时将会有很多不定性因素,无法保证质量,相应的增加了风险程度,对公司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
云在空中瞬息万变,技术随着时间的推进也在不断地改造、升级,那么车联网技术前进的动力在何方?一言以蔽之,一切源于大众的应用需求。正如受众所熟知的,交通堵塞、车辆智能管理、环境保护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对构建一个高效实用的车联网应用体系和环境提出了挑战,车载信息相关技术的提升就成为车联网行业发展的必要因素。
据Zeller先生介绍,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改善导航性能,2月28日,泰利特公司推出GPS&GLONASS双频模块,可支持导航设备接入美国GPS系统和俄罗斯GLONA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使导航设备从开机到获取位置信息的时间,从几分钟缩短至短短几秒。不仅如此,该模块还可以接入更多的定位卫星,减少定位盲点,实现更精确的定位,提升人们的安全感。
为了验证GPS&GLONASS的高端性及优越性,Zeller先生还亲自介绍了在双频模块正式推出前所做的一个测试。测试员A在装有GPS系统的车辆中围绕伦敦市中心24小时无间断驾驶,结果搜索到的卫星最多有8颗,最少有3颗,且持续三个时间段;在相同时间、地点、车型,测试员B在装有GPS&GLONASS的车辆中24小时无间断行驶,结果搜索到的卫星最多15颗,最少6颗。“所以人们永远不会丢东西”,Zeller先生最后说,“该模块能够让个人导航、资产跟踪、汽车导航等各类导航设备实现最佳性能”。
“云”在集聚:中国车载信息市场是一支“潜力股”
“集聚效应”是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经济效果以及吸引经济活动向一定地区靠近的向心力,是导致城市形成和不断扩大的基本因素。同理,中国车载信息需求的不断增长及经济效益的吸引也注定车载信息市场的形成与不断扩大,随之,问题也就应运而生了,车载信息市场这朵云不断地累积,所产生的集聚效应会是乌云效果还是白云朵朵?
Zeller先生给予肯定的回答,“中国的车载信息是一个大市场,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与赞助,为车载信息行业的发展增加了助推器;中国的汽车密度在不断增强,交通问题日益突出,为车载信息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同时也可以为交通事业做出贡献”。所以,中国的车载信息市场是白云朵朵的时代,是一支“潜力股”。
谈及中国车联网商业模式问题,Zeller先生表情显得较为诧异,也许这就是中外文化差异所在。中华五千年上下文明,已习惯于定势思维与框架理论的实际运用;而欧美国家更倾向于发散想象及自由权利的争取。Zeller先生说:“现今,车载市场属于未成熟时期,在结构上很难有明确的市场模式,它不像计算机领域,有一个较为清晰地纵深发展框架,硬件、软件、操作软件、应用等市场分类明晰,结构化明显。”泰利特市场经理李庚俊先生补充说:“在商业模式上,大家都有一个双向选择,比如追踪器可以直接卖给客户,同时也可以跟运营商合作,让运营商帮助销售产品,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并存。”
当然,车载信息市场的开拓与车联网的发展可以汲取国外的相关经验,Zeller先生给出五条建议。首先,在政策方面,如果一个国家在车载市场出台相关的规则支持车联网的发展,那么整个生产销售链就会迅速扩大,产生较大的市场运作份额。其次,南非是世界上车载系统运用最广泛的地区,不是因为政府相关政策的出台与资金的支持,而是业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任何车辆必须装有车载系统,否则就会碰壁,比如就保险公司而言,如果汽车没有车载系统而想投保,会遭到拒绝,已成为行业的约定俗成。再者,车载技术在经济效益的提高上功不可没,比如美国的一些车辆管理公司,如果装了车载系统,以前可能会看做是高科技,但现在是必要的,因为这样可以提高公司的营运成本回报率,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第四,北美现在很流行OBD,这种车载自动诊断系统可以直接连到汽车终端,而且是可携带的。最后,在以人为主体的当下,发展车联网要要充分运用人的因素,比如在巴黎的中国人游客,看到有一个出租车队配备一个先进车辆管理系统,也许可以得到一些启发,运用到中国实体市场中去。
“云”在前行:车联网发展机遇大于问题
车联网产业链看似只包括设备提供商、服务商、使用者三部分,但整条产业链的发展有着更为久远的系统效应,各要素及子要素间的整体性及协同效果就要求车联网的发展需谨慎中带有信心,Zeller先生坦言:“车联网的发展,我只看到的是市场机遇,机遇多于问题,尤其是在中国。”
Zeller先生认为,虽然车载信息领域是举步维艰的,但市场在不断增长,公司要做的潜在事情还有很多,比如在硬件设计,元器件选择,软件研究,服务器研发,运营商关系处理等方面,都需要积极探索,研究发展策略。
另外,Zeller先生还提及,“急救车、出租车、快递这三项服务在车载系统领域的提升就较大潜力,如果在车内安装了车载信息系统,就可以再最快的时间与范围内找到想要找的人。”在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打破了人互联最多六个人的数量限制与空间阻隔,也是对六度空间理论的一种挑战。据李庚俊先生介绍,在韩国,出租车里都有自动刷卡系统,这个也是潜在的提升源。
“注重多卫星的发展是我们的长期发展目标,GPS&GOLONASS兼容模块是我们的最新产品,2012年年底将运用到北斗中去。”Zeller先生说,“同时,我们也有一揽子的收购计划,当然也包括中国的企业,我们会适时的公布相关信息,敬请关注”。这也为此次采访增添了一层神秘的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