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发展应有高标准护航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近日发生在深圳的一起重大交通事故,把电动汽车的安全性问题推向风口浪尖。26日凌晨,深圳市滨海大道侨城东路段,一辆G T R跑车与一辆宝马深夜街头狂飙,途中撞上两辆的士,致使其中一辆比亚迪电动出租车起火,车内3人死亡。
此事故引发网民对于电动汽车安全性能的讨论。不少网民认为,比亚迪防撞模拟未考虑高速撞击。很多网民在肯定电动汽车发展趋势的同时,希望重视其安全性能。不少网民建议制定更加严格的行业标准,在加大技术攻关力度的同时,对整车企业以及动力电池企业加强行业监管。
确有安全隐患
网民“齐天大剩”指出,与普通汽车不同,比亚迪E 6电动车的电池位于底盘下,与地面仅有15厘米左右的距离,且没有防撞杆的保护,显得分外脆弱。按照专家的说法,比亚迪电动车或在量产前没有做全面的检测,如在追尾情况下发生着火爆炸可能性的测试。况且,目前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并未完全符合要求。
署名“夏天”的微博表示,消费者对于电动汽车安全事故已经不陌生,去年4月,一辆众泰汽车生产的电动出租车在杭州街头营运时就曾发生过自燃。其实,就连被认为是业界较为成熟的量产电动汽车之一的通用雪佛兰V olt(沃蓝达)电动车也出现过安全隐患:去年5月,一辆V olt电动车在撞击测试中电池损坏,三周后,电池起火,引燃了这辆汽车以及同在车库中的另外三辆汽车。
也有网民表示,电动汽车最大的特点就是有一套电池系统、一套高压电系统,存在电池高压电方面潜在的危险。网民“周荣”分析,电动汽车安全方面的隐患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高能量动力电池有燃烧的隐患;电动汽车有高电压、大电流的回路,如果人体接触会造成伤害;发生碰撞时,由于电动汽车质量比传统汽车重200公斤左右,给人造成的伤害更大;电磁波对人体也有影响。
影响消费者信心
不少网民表示,这个事件的影响不仅局限于某个电动汽车品牌,还可能使消费者产生心理阴影。而这种信任危机将会削弱消费者对新技术的信心。
网民“任m ottom”表示,首先需要说明电动汽车有其发展的必然性,不能因些许波折便将其一棒子打死,但是需要强调的是,提高其安全性能确实迫在眉睫。在中国市场,几乎所有汽车制造商都希望借助新能源汽车项目“上位”,但由于行业本身在电动汽车安全的研发、生产、电池管理等方面尚未形成规范,鱼龙混杂的生产企业充斥在整个行业中,其安全性确实令人担忧。
网民“比奥斯”表示,这一次的事故是否会给新能源汽车发展蒙上阴影?按照上月公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到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目标是争取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市场产销量达到50万辆,到2020年超过500万辆。但是电动车如果不能更好地提高安全性能,那么消费者信心得不到保证,实现2015年的目标会变得非常困难。
亟待提高行业标准
不少网民表示,目前我国涉及电动汽车方面的行业标准多达46项,虽然在这46项标准中有26项已经被工信部在做公告管理时所引用,具备了强制性标准的效力,但数量庞大的标准面对鱼龙混杂、乱象丛生的电动车行业,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从碰撞安全性来说,目前我国只有两个国家标准对E V (电动车)和H EV (混合动力电动车)的碰撞安全性提出了要求,且内容仅仅局限于正面碰撞要求,条款表述也过于简单、宏观,可操作性较差。
网民“海獭”表示,在新能源汽车成为未来中国汽车产业的重要战略方向的大背景下,必须保证包括碰撞标准在内的行业标准与时俱进,并充分实验,保证其安全性能。可参考国际或其他国家的标准和法规,细化试验前车辆状态要求,对车辆碰撞后提出详细的、可操作的条款,合理预防试验中爆炸、起火等事故的发生。
网民“菲斯”也表示,应及时提高电动汽车行业标准,让高标准为电动汽车良性发展保驾护航。另外,在加大技术攻关力度的同时,对整车企业以及动力电池企业应加强行业监管。因为就目前来讲,不管是磷酸铁锂电池还是锰酸锂电池都没有从本质上解决安全性问题。但在新能源概念的巨大利益诱惑下,却涌现出成百上千家车用电池生产企业,由于电池进入门槛低,造成行业鱼龙混杂的现状,在质量监督、销售与回收监管环节存在诸多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