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电子 > 汽车电子
[导读]7月21日午后至22日凌晨,北京市普降特大暴雨。截至22日凌晨2时城区平均降雨量215毫米,这也是61年来北京经历的最大强降雨。官方数据显示,已有37人在北京大雨中丧生。暴雨之下,雨水汇集成汪洋,意外险象环生。城市内

7月21日午后至22日凌晨,北京市普降特大暴雨。截至22日凌晨2时城区平均降雨量215毫米,这也是61年来北京经历的最大强降雨。官方数据显示,已有37人在北京大雨中丧生。暴雨之下,雨水汇集成汪洋,意外险象环生。城市内涝导致市民出行不便,智能交通何处发力,为城市洪讯解难?与此同时,为预防未来的暴雨灾害,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四个历史罕见:北京暴雨致190万人受灾

北京7月21日中午至22日凌晨的特大暴雨,为首都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截至昨日17时,已致约190万人受灾,已发现因灾死亡37人。据初步统计,经济损失近百亿元。

北京市在新闻通报中以四个“历史罕见”来形容此次降雨。首先,这次降雨总量之大历史罕见,全市平均降雨量170毫米,城区平均降雨量215毫米,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一次降雨过程。房山、城近郊区、平谷和顺义平均雨量均在200毫米以上;强降雨历时之长也是历史罕见,强降雨一直持续近16小时;局部雨强之大历史罕见。全市最大降雨点房山区河北镇为460毫米,接近500年一遇,城区最大点石景山模式口328毫米,达到百年一遇;小时降雨超70毫米的站数多达20个;另外,降雨导致的局部洪水之巨也是历史罕见。

智能交通紧急疏:导助力汛期交通安全

这个夏天,从北到南,由东至西,暴雨以它独有的方式,给一座座现代化城市留下了深刻烙印。街道成河、汽车没顶、交通堵塞、人员伤亡……内涝似乎已成为我国许多城市遭遇强降雨后的普遍状态。智能交通如何助力,缓解城市汛情?

继7月初发生入汛以来最强局部强降雨天气后,各大城市部分道路和低洼易淹区出现积水,个别区域发生局部内涝,给市民的安全顺畅出行造成严重影响。为进一步做好强降雨天气道路交通应急疏导保障工作,不仅要求各级交警单位做好应急准备,确保恶劣天气条件下的交通保障工作。期间,将突出平安城市天网视频监控的作用,及时发现下穿隧道和立交桥等重点路段的险情。

当强降雨导致交通中断时,为防止发生局部瘫痪性交通拥堵,将加强与气象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天气变化,并运用天网视频监控,发现恶劣天气引发的路段树木倾倒、交通隔离设施受损、信号灯停电故障、下穿隧道和立交桥积水等情况,及时通报园林、城管、电力、水务等职能部门积极处置,快速排除道路险情,消除交通安全隐患,恢复道路通行秩序。

(一)预设早晚高峰潮汐车道

北京研究预设早晚高峰潮汐车道,所谓交通“潮汐现象”,即每天早晨进入中心城区方向交通流量大,出城方向则流量小;晚上出城方向交通流量大,进城方向则流量小,这样的一种交通现象。刘小明表示,作为下一步的重点工作之一,本市将完善轨道交通车站引导标识系统,研究早晚高峰进出城主要放射线设置潮汐车道的可行性。

据了解,“潮汐车道”是指根据早晚交通流量不同情况,对有条件的道路,试点开辟潮汐车道,通过车道灯的指示方向变化,控制主干道车道行驶方向,来调整车道数,提高车道使用效率。比如,早晨从城外往城里走的车多,就可以通过增加某一道路进城方向车道、减少出城方向车道的方式,缓解交通压力,疏导交通。晚高峰时分则可以采取与之相反的车道调配疏导车辆出城。

(二)拥堵应急保障预案

制订出台中心城交通严重拥堵应急保障预案,建立交通拥堵分级响应机制,加快建设轨道交通安全防范和极端天气条件下道路交通保障两个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提高应对轨道交通大客流冲击和确保道路交通运行状况的能力。

通过实时发布动态交通信息,诱导出行者合理选择出行路线,均衡路网流量,缓解重点区域、重点路段常发性、规律性交通拥堵。本市将建设1700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和公共优先控制系统,增加交通综合监测、视频监控、违法检测、诱导显示屏等设备。

轨道交通作为大容量的公共交通工具,保障安全是重中之重,要加快建设轨道交通安全防范相关项目。中心城市针对极端天气的应急措施,现在属于被动的应对,而非主动的防范。从近期的几场暴雨也可以看出,在预警之后并未对学校和大型单位采取提前放假等措施,而是在堵得水泄不通的时候才采取补救措施,从中暴露出应对极端天气准备不足的问题。总之,除了不可预料的事件以外,对于可预料事件来说,事前预防重于事后应对。

五大子系统助力智能交通

随着五大智能交通子系统和智能交通顶层系统的建成,基本可以实现交通管理可视化、交通组织科学化、交通运行有序化、信号配时合理化、指挥救援一体化、交通出行信息化的目标。

(一)交通事件检测系统:自动检测交通事故并报警

检测范围:主城区

在主城区重要路段、事故多发路段和22条下穿隧道,建设交通事件检测系统。利用视频图像分析处理技术,对交通流量和交通事件进行系统自动检测并及时报警,及时、准确发现车辆违法停驶、逆行、抛洒物等信息。

(二)干线路网交通流量视频采集系统:视频采集交通流量

采集范围:中心城区主干道

在中心城区主干线上部署交通流量视频采集系统。系统利用视频图像分析技术,以主干道交通流量、流速的实时采集为主,同时进行车牌识别、违法抓拍、交通事件检测。

(三)交通视频监控系统:可及时发现隧道积水

监控范围:下穿隧道与重要路段

在原有视频基础上,针对主城区范围内主要下穿隧道以及重要路段,新建高清视频监控系统。涂智说:“当突降暴雨下穿隧道出现内涝时,隧道内的交通视频监控系统能够及时发现。而设在高点的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将实现360度调整旋转,全面可视化地监控整个片区以及小街小巷的交通情况。”

(四)交通诱导系统:实时发布路况信息

信息发布手段:诱导屏

主城区内环线、三纵三横、11条放射线和进城主要路段,建立户外交通诱导屏,主要采用图形和文字实时发布交通路况信息、交通事故信息、交通管制信息、道路施工信息等。

(五)三环路智能交通管控系统:匝道可实时关闭、开启

管控范围:三环路

三环路上除了安装上述四种系统外,还将安装匝道控制系统、电子警察。匝道控制系统将在综合分析采集到的路况信息后,实时关闭和开启相应匝道,有效引导车流,匝道口的关闭和开启采用预告牌告知(匝道口前方200米)和电子警察抓拍结合的方式实现。

智能交通顶层系统,该系统将实现5个功能:综合调控、数据分析、信息发布、交通仿真、交通应急决策。该系统可根据数据自动生成交通处理预案。系统会通过不断积累的数据流量,来设计一套适合成都大部分人早晚高峰出行的交通运行方式,而不是原来单一的哪个路口禁左、哪个路段单行。

经验借鉴:看香港如何防内涝

在香港,城市内涝被称为“水浸”。与内地许多城市相比,香港地处沿海且地形复杂,常遭台风和暴雨侵袭,属内涝高发区。根据记录,香港的年降水量高达2300毫米以上,而且经常遭受台风的滋扰。尽管大雨不断,但香港并未出现如内地很多城市般遇雨即可“观海”的内涝情况。那么香港是如何预防水浸的呢?

(一)排水标准200年一遇

特区政府渠务署土地排水部高级工程师陈尚希表示,香港水浸问题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尤为严重,有时大雨会造成齐腰深的积水。1996年,特区政府展开了“雨水排放系统整体计划”,先后建了元朗排水绕道、恢复蓄洪池等工程。对于新发展区的雨水排放设施的设计,政府要求必须能抵御在“平均重现期”发生的一次严重的水浸事件。这主要包括:市区排水干渠系统200年一遇,市区支渠系统和主要乡郊集水区防洪区为50年一遇,乡村排水系统为20年一遇。

该方案主要归纳了三种方式以缓解水浸问题:第一,通过更换、扩充地上和地下排水管道,提升抗洪能力。第二,通过兴建雨水排放隧道,将高地集水区的雨水直接引流入大海,减轻下游市区排水系统负荷。第三,在水浸严重的“黑点”地区设立蓄水池,待高峰期过后,利用水泵排出储存雨水。统计显示,全港水浸“黑点”已从16年前的90个降至目前的16个,易形成水浸土地面积也从3000公顷降至356公顷。

(二)重点监控水浸“黑点”

香港特区政府会定期巡查有问题的路面集水沟、雨水入水口、排水渠及水道。每年,渠务署都会巡查大约1623公里的排水渠及水道,其中包括洪泛抽水站及洪水警告响号系统,以确保这些装置在暴雨期间能完全运作正常。并定期清理潮汐垫和疏浚,使其的排洪能力不会受到上游地区冲下来的沉淀物影响。在不能派人进入巡查的排水渠内,已大量使用闭路电视。此外,渠务署还特别向部分水浸“黑点”地区的住户提供“预警短信”服务。

陈尚希说,渠务署设有24小时值班热线,负责处理市民关于水浸等问题投诉。在大雨到来时,渠务署会在全港范围内派出三十几个小分队,每队4至5人,携带清渠设备,在容水浸“黑点”地区蹲守,一旦发现管道堵塞等问题,即时清理,避免问题扩大。

结语

我们的城市未能修建像国外那样“十至十五年一遇”的城市排水系统,表面看是“规划”落后,但实际上,却是观念的问题。因为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城市在规划设计时并不差技术,差的是魄力和胆识,是务实的长远观念。除了城市地下系统的畅通外,还有地上“生态基础设施”的健全完善。智能交通建设的好,关键时刻方可临危不乱。此外,不少城市对预警信息判断不准确,采取措施不到位,都是导致现代化城市频频经不起一场暴雨侵袭的重要原因。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9月2日消息,不造车的华为或将催生出更大的独角兽公司,随着阿维塔和赛力斯的入局,华为引望愈发显得引人瞩目。

关键字: 阿维塔 塞力斯 华为

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县2024年8月30日 /美通社/ -- 数字化转型技术解决方案公司Trianz今天宣布,该公司与Amazon Web Services (AWS)签订了...

关键字: AWS AN BSP 数字化

伦敦2024年8月29日 /美通社/ -- 英国汽车技术公司SODA.Auto推出其旗舰产品SODA V,这是全球首款涵盖汽车工程师从创意到认证的所有需求的工具,可用于创建软件定义汽车。 SODA V工具的开发耗时1.5...

关键字: 汽车 人工智能 智能驱动 BSP

北京2024年8月28日 /美通社/ -- 越来越多用户希望企业业务能7×24不间断运行,同时企业却面临越来越多业务中断的风险,如企业系统复杂性的增加,频繁的功能更新和发布等。如何确保业务连续性,提升韧性,成...

关键字: 亚马逊 解密 控制平面 BSP

8月30日消息,据媒体报道,腾讯和网易近期正在缩减他们对日本游戏市场的投资。

关键字: 腾讯 编码器 CPU

8月28日消息,今天上午,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开幕式在贵阳举行,华为董事、质量流程IT总裁陶景文发表了演讲。

关键字: 华为 12nm EDA 半导体

8月28日消息,在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华为常务董事、华为云CEO张平安发表演讲称,数字世界的话语权最终是由生态的繁荣决定的。

关键字: 华为 12nm 手机 卫星通信

要点: 有效应对环境变化,经营业绩稳中有升 落实提质增效举措,毛利润率延续升势 战略布局成效显著,战新业务引领增长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高质量发展策略,塑强核心竞争优势...

关键字: 通信 BSP 电信运营商 数字经济

北京2024年8月27日 /美通社/ -- 8月21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联合牵头组建的NVI技术创新联盟在BIRTV2024超高清全产业链发展研讨会上宣布正式成立。 活动现场 NVI技术创新联...

关键字: VI 传输协议 音频 BSP

北京2024年8月27日 /美通社/ -- 在8月23日举办的2024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联合招商会上,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软通动力")与长三角投资(上海)有限...

关键字: BSP 信息技术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