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动汽车未来仍不明朗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近日,世界观察研究所(WorldWatch)发文分析了中国电动汽车难以实现预期发展目标的原因。
WorldWatch指出,首先,由于电池成本导致电动汽车价格偏高,即使中央与地方分别给予12万元和最高6万元补贴,比亚迪E6的价格仍在17至18万元之间,是相同配置和性能的传统车型的2倍。
因此,中国25个示范城市中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有80%用于公交,民间需求长期萎靡不振。
其次,中国电动汽车品牌号召力弱于国外竞争对手。美国特斯拉的高端电动汽车品牌吸引了众多高收入消费者,丰田的普锐斯也成功地将目标瞄准环保节能人士。
相比之下,中国电动汽车企业由于实行低价策略,品牌认知度低,难以获得高收入消费者的认同,而低收入消费者又无法负担。
第三,中国企业技术落后于国外竞争对手,特别是燃料电池和电池技术。目前,鲜有国内零部件供应商能够满足电动汽车厂商对成本、质量和可靠性方面的要求,因此无法与聆风、普锐斯等国外车型相比。
即使是领先的比亚迪E6,也夸大了其性能,并有安全性和使用寿命等问题。2010年,“中央企业电动汽车产业联盟”成立以协调电动汽车相关核心部件和技术的研发,但进展甚微。而且在利益分配、技术共享、信任度和同业竞争等方面,仍存在重大分歧。
第四,充电基础设施不能适应发展目标和需求。截至2013年4月,深圳已建起1000多个充电桩,而原定目标是到2012年达到40000个。北京到2012年底仅有60个充电站或电池交换站、1080个充电桩,距离2015年实现256个充电站和42000个充电桩的目标尚有很大距离。
目前,全国25个示范城市到2012年底仅有8107个充电桩和174个充电站或电池交换站。根据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的数据,2011年全国共有16184个充电桩和257个充电站,分别仅达2015年目标的4%和13%。
充电设施的短缺和分布不均以及国家电网与多数汽车制造商之间在技术规格上的相互冲突使电动汽车的拥有者面临不便处境。
第五,中央政府混乱和摇摆的政策信号使产业界和市场感到困惑。工业标准和政策确定性及相关技术路线图缺乏,使得中国汽车制造商担忧可能投资于“错误的”不被政府选择的技术。
因此在国外竞争者向前发展时,中国汽车制造商却仍在等待政府出台清晰的政策指引,而不是首先考虑消费者的需求,这也使国内车企偏离市场需求,错过了快速发展的机遇。
WorldWatch认为,总体而言,尽管目标宏大、政府支持力度强,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未来仍不明朗,政府还需要灵活地协调市场力量和政策激励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