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向购菲斯克 拟终结新能源车盈利空窗期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美国时间2月18日上午,当地法院对于万向集团收购美国菲斯科的听证正在进行中,之后将进行判决。集聚在法院之外的万向美国公司管理层并没有因此焦虑,他们向媒体记者表示:”基本没有障碍了。”
从2013年3月到今年2月,经历11个月、19轮竞标,菲斯科与(Fisker AutomotiveInc.)众多中国汽车企业接触后,最终与万向牵手。来自万向集团的声音称:”万向是菲斯科最合适的选择。”
此次菲斯科竞价的最终成交价为1.492亿美元,较首轮竞标价格提升6倍左右。不过,一位接近万向集团的知情人士表示,仅从竞标价格上做对比并不合理。”好比此前只买篮子中的一个苹果,现在万向买下了整篮子。”这个”篮子”与原来相比,含金量也明显提升。两次价格的主要差别主要来自菲斯科的清算费用、折价以及众多非现金计算。
收购菲斯科是万向集团迈向整车制造领域的关键一步。对于已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投入十余年的万向集团及其董事长鲁冠球而言,菲斯科将成为产业布局的关键棋子。
”万向在电动车领域已耕耘近十年时间还没有盈利,肯定希望不会再等十年。”上述接近万向集团的知情人士表示。
重返竞购成转折点
”万向是以10万美元的优势险胜李泽楷的混合动力技术控股公司的,”上述接近万向集团的知情人士表示。
2月15日,万向集团出价1.492亿美元拍下菲斯科,来自李泽楷方面的报价定格在1.491亿美元。最终,比原计划提前一天,万向集团竞拍团队经过了长达三天的19轮竞拍后最终获胜。
去年3月13日,菲斯科公司创始人兼执行总裁亨利克·菲斯科突然宣布辞职。此后,中国竞购者相继浮出水面,吉利汽车、东风集团、北汽集团都曾被报道与菲斯科有过接触,但由于价格等因素又”闪电退出”。
”万向作为菲斯科的唯一电池供应商,无论以何种方式都会参与到菲斯科重组当中。”上述接近万向集团的知情人士表示,比如菲斯科的卡玛车型只有万向可以提供电池供应。
资料显示,李泽楷组成的财团曾以2500万美元购入菲斯科欠美国政府的未偿贷款,并计划购入该电动汽车厂商的余下资产。
本来李泽楷的关联公司可以相对轻松获得菲斯科所有权,可就在李泽楷得手前夕,万向集团提交了申购文件,并提出2472.5万美元的初步收购报价,还表示将承担菲斯科的部分债务。
去年12月,菲斯科债权人邀请万向集团”重返”竞购菲斯科,这一时间点,被认为是万向集团最后胜出的关键转折点。万向集团提出申购之后,李泽楷方面出价上调了100万美元。
来自万向集团的分析也认为,这是万向集团成功收购菲斯科的最关键转折点。究其原因,上述接近万向集团的知情人士表示,这主要是由于在成功收购A123之后,万向集团在美国政府、媒体以及当地舆论中得到支持。
有分析认为,与李泽楷财务投资的身份相比,万向集团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出发点,成为打动债权人、法院和美国舆论的关键所在。
重启生产面临技术困难
万向集团此次提出的新竞购方案,包括计划尽快重新启动菲斯科的生产,并将其制造场所从芬兰逐步搬至美国,这样将避免专利技术等问题。
作为2007年成立的年轻公司,菲斯科在2008年的北美国际车展上以一款造型性感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豪华跑车卡玛引来全球精英人士的追捧。
然而,以设计起家的菲斯科,在卡玛的销售上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据悉,菲斯科在2011年及2012年这两年间共生产了2450辆卡玛,但平均每生产一辆卡玛都至少会亏损3.5万美元,一辆卡玛的售价为10万美元。
因此,在万向集团入驻菲斯科之后,复兴计划将从卡玛开始。第一步,”万向版”的菲斯科将对市场上2000余辆车型提供维修、保养等”三包服务”;第二步,将尽快销售菲斯科现有库存,据记者了解,卡玛现有库存约100-200辆;第三步,万向集团将尽快重启在芬兰和美国的生产。
对于菲斯科未来经营中面临的问题,汽车评论员田永秋告诉记者,菲斯科重启生产面临的技术困难仍旧较大,此前菲斯科的电驱电控系统是由量子技术提供,这一合作继续的希望不大。
实际上,菲斯科这家以设计见长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并没有明显的技术优势。据了解,以卡玛这款车为例,为了保证设计层面的完整性,很多零部件需要重新开模型,因此耗费成本巨大。
不过,”这种情况在万向收购之后,将会得到明显改善,”田永秋向记者表示。
希望新能源车走向盈利期
入驻菲斯科成为万向完善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链这一 ”闭环”的关键一步,至此,万向集团希望投入超过十余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始走向盈利期。
不过,菲斯科的盈利情况并不乐观。有分析指出,菲斯科目前有高达10亿美元的债务,从经营层面看,菲斯科从未盈利过,亏损还将持续。收购菲斯科意味着要不断填补”窟窿”。
近期备受关注的特斯拉身上可以看出,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巨大空间将成为众多企业追逐的布局之地。特斯拉明确表示,希望未来30%以上的销量贡献来自中国,而在本地建厂也在特斯拉规划之中。
不过与特斯拉相比,菲斯科更显实用性。”此前,菲斯科在美国市场的势头远比特斯拉强劲,”田永秋告诉记者。
据了解,作为插电式混合动力的代表,菲斯科对于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需求远低于特斯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