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i3电动车背后的超级豪赌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i3不是特斯拉的竞品,甚至随后更高档的宝马i8也不能算是。因为在很多性能指标上,特斯拉远远超出。i3真正的重要性在于,宝马用一种前所未有的疯狂举动看待电动车行业,很难有人想过,宝马会如此激进。
北京车展让电动车“大神”马斯克现身。同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豪车公司宝马也在中国推出i3电动车。i3不是特斯拉的竞品,甚至随后更高档的宝马i8也不能算是。因为在很多性能指标上,特斯拉远远超出,比如一次充电后的里程数;最高时速;价格,等等。
但是,i3也许是里程碑式一款车。因为它背后的战略。
有人说,i3是宝马第一次切入纯电动车领域。这话有点言过其实。其实i3的前身是BMW ActiveE,这是宝马i战略(专门为电动车建立一个子品牌)之前的一个实验,2012年在全世界范围以“出租”的方式投放了1000多辆。
i3真正的重要性在于,宝马用一种前所未有的疯狂举动看待电动车行业,很难有人想过,宝马会如此激进。
纯电动车(battery electric vehicles 即BEVs)的主流思路是以锂电池为核心。最早的电动车Enfield 8000是这个思路;中国的奇瑞QQ3 EV和比亚迪e6是这个思路;雷诺佐伊是这个思路;世界上卖的最好的电动车日产Leaf是这个思路;现在,特斯拉S也是这个思路。
从材料学的角度,特斯拉代表主流思路就是尽可能做大锂电池组的容量,尽管电池组越大带来的重量问题也越严重,但一切让位于更久的里程。所以,特斯拉和马斯克的未来重心放在电池上面,马斯克的一个重大规划发展自己的锂电池工厂gigafactory,就像我在《特斯拉哀求中国?》里面写的那样,马斯克的锂电池战略意味着他要更多的钴、更多的稀土、更多的稀有金属,以及对充电体系的制度性支持。我们可以简称为“钴路线”。
“钴路线”是清晰的、确定的、可预期的。大家没有意见。
顺便说一下,宝马的老对手奔驰推出的B级掀背车,走的也是特斯拉代表的、以电池组为核心的“钴路线”。
宝马i3则跟“钴路线”完全不同。宝马是这样思考的:电动车最核心的指标其实是里程数,里程数不仅同电池能力和快充时间相关,同时也跟车的重量相关,同样的电池电力针对不同重量的车,轻的车会跑得更远。这意味着如果采取一个合适、最保险的电池组,只要将车的重量降低到一定的程度,那么该电动车依然可以跑出一个可以接受的里程数。
宝马i3选择的是重新审视汽车的整体构造材料。i3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碳纤维(carbon fiber)作为日常轿车框架的材料,仅仅承载电池组的用的是铝材。碳纤维比头发还细,重量非常轻,不到钢的1/4,但强韧度是钢的20倍。此前,碳纤维主要是用在跑车上面,例如布加迪威龙,或者用在波音787飞机上。
换而言之,宝马i3代表的是“碳线路”。
宝马的首席财务官Friedrich Eichiner说,宝马不可能将钢变得更薄。他言下之意,宝马不可能像日本人那样造车,将钢材铝材做得薄得令人发指。因为碳纤维的缘故,i3比世界上卖得最好的电动车Leaf还轻20%,但坚韧程度却要强很多倍。
碳纤维造车非常昂贵。每公斤的成本大约在20美元左右,而钢则为1美元。从材料学和成本的角度看,宝马是非常激进的。它首先要找一家专业的生产大量碳纤维的公司,然后将材料运到宝马的莱比锡工厂,然后用复杂的工艺将碳晶体上面的链,嵌合并层叠在一起,注入塑料树脂,做成了车身面板。这是一套昂贵的工艺体系。
为了保证有大量的碳纤维,宝马入股了碳纤维生产商西格里(SGL Carbon SE),持有16%的股权,另外宝马的家族控制人Susanne Klatten买了27%西格里的股权,相当于牢牢掌控了西格里公司(对手大众汽车也持有10%的西格里股权)。西格里在碳纤维领域不像Hexcel,是一个中等角色,每年营收也只有17亿欧元。
现在,宝马和西格里共同投资1亿美元建立一个新厂,为了尽可能降低碳纤维的生产成本,宝马选择了美国华盛顿州的摩西湖区域,因为可以用到超级便宜的水电(碳纤维生产大量耗电),价格是莱比锡的1/5。
类似这样的合作伙伴和生产地并不好找,全世界有能力大规模生产碳纤维的就那么几家,比如Hexcel公司、日本三菱丽阳、东丽、Toho Tenax以及西格里。其中主要是日本企业。经历了上个世纪的碳纤维泡沫之后,它们都非常谨慎地面对自己的产能和成本问题。西格里由于被宝马控制,可以驱动,而其他大厂商即使愿意和宝马合作,都不可能为宝马这样的计划来突然改变策略。
尽管宝马已经非常疯狂地驱动西格里,但碍于西格里自身产能原因,西格里给出的碳纤维还是远远低于预期。宝马i3的预定量大约每天是130-140台,这其实是一个一般的需求数字,比同等价位的电动车都要低(宝马目前的德国价位是34950欧元)。但由于碳纤维的原因,i3每天的最大产能也只有70台。从某种意义上,宝马i3处于电动车非常罕见的“缺口”状态,这个缺口不足率甚至远高于特斯拉。一切的原因在于,i3的产能实在太弱了。
如果改变这个状态,那意味着宝马要加大“碳路线”的投入。这可不是一点点钱,这也将不是某种可控的试验行为,而是要改变宝马整体资源分配的架构。仅仅为了满足目前的需求量,宝马估计就要加大3倍的投资额度,如果宝马真的觉得2020年销售的自家汽车中,10%应该是电动车,那么估计这将要投入宝马1/4的资源。
这是一条新路,是战略豪赌的新路。目前资本市场的评价是:宝马的股价是跌,而西格里的股价已经涨了近20%。奔驰和奥迪都没有效仿的意思,他们认为,也许车身材料的改变是必要的,但用碳纤维作为单一解决方案也许是错误的,应该是“有碳纤维、有铝、有更轻的钢、以及其他混合材料。”当然,更重要的是,电池组技术将变得更成熟可控,这比碳纤维整体改造车结构要更靠谱一点。
是的,宝马复活了麻省理工学院“CityCar”理念,即保证电池组一定情况下,通过车身改造达到近200公里的里程,只不过负责人弗兰克·盖里是想将车身尽量做小,达到降重,而宝马则维持近乎3系的车身大小的前提下,通过材料改变降低车重。讽刺的是,CityCar项目是通用赞助的,但通用已经拥抱了特斯拉路线,而世界上卖得最好的豪车、旧体系中最强调终极驾驶感的宝马却选择了最艰难的材料学改造,而这种改造如果坚持下去,面对的结果是未知的,但改革宝马生产体系和资源分布却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