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需求增长带动储能技术进步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过去的三年里,锂电储能系统成本迅速下降了50%,第二个50%在未来3年似乎也触手可及。随着储能成本的快速下降,可以预期电动汽车及电网储能项目的快速增长,储能产业的快速发展有望成为电力变革和能源变革的基础动力。”4月11日,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俞振华在最新发布的《2016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中这样指出。
一直被业界诟病的贵族装备——储能,今年来以全新的姿态出现在行业面前。
锂电技术充当主角
白皮书指出,我国储能市场从技术分布上看,在运行项目中,应用的储能技术主要以锂离子电池、铅蓄电池和液流电池为主,且锂离子电池的累计装机规模占比最大,占中国市场总装机的2/3。俞振华对本报记者表示:“动力电池的发展带动了储能成本的下降。”据了解,国内开展储能项目的厂商主要集中于锂离子电池、铅蓄电池和液流电池技术厂商。截至2015年底,中国储能项目装机规模排名前十位的厂商中,锂离子电池厂商的个数最多,有6家。其中,比亚迪、银隆新能源两家企业不仅是国内储能装机厂商,同时也是锂电池制造商,更是纯电动汽车整车制造商。
不断拓宽的产业链条,让较早在上游电池材料布局的电池制造企业从纯电动汽车市场的增长中分到红利。有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汽车行业给储能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土壤。要实现储能技术的进步、成本的下降,需要巨大的研发资金投入。在价格政策仍不明朗的大环境下,储能企业惟有依托汽车市场,才能实现电池研究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在电动汽车市场的感召下,储能企业再次递交了漂亮的成绩单。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31266辆,销售31722辆,同比分别增长178.3%和 190.6%。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3918辆和23908量,同比分别增长227.9%和243.8%。
距2020年仅有4年时间,全国5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给动力电池的生产开出惊天大单,换而言之也将给电池技术的突破提供了可能。“从储能技术分布的角度来看,锂离子电池技术成熟、比能量高、稳定性好、价格较为适中,装机占比高,增速快,贯穿发、输、配、用各环节。”银隆汽车研究院副院长李海军在会上表示。
市场两极分化趋势显现
锂离子电池阵营庞大,包括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钛酸锂等多个技术门类。无论应用于动力电池还是储能项目,电池的安全性考虑应属首位。次之则为能量密度,锰酸锂、钛酸锂、磷酸铁锂技术进入首选阵营。
俞振华强调:“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高性价比的产品势必影响技术路线的选择。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安全性仍为定性指标,未来储能应用应对产品安全性提出定量指标。”据了解,银隆新能源与南方电网共建的国家“863计划”储能电站示范工程项目2兆瓦钛酸锂电池储能站于2015年4月通过科技部验收。
较高的安全性、24000-35000次的循环寿命、6-10分钟的快速充电性能、零下50-60摄氏度的宽温环境,让钛酸锂电池在锂电阵营中独树一帜。中国电力研究院电工所所长来小康曾表示:“钛酸锂性能优势尤其适合电网的倍率性能需求。大容量储能系统应大规模推广长寿命、低成本的钛酸锂电池技术。”白皮书指出,到2020年底,完善锂离子电池各部件材料的研发与制备技术,与国际水平形成竞争,循环寿命提升至6000-8000次,系统成本降至 1000-1500元/千瓦时。
据了解,目前锂电池成本平均为2000-3000元/千瓦时,其中主流厂商系统成本可实现1500-2000元/千瓦时,电池成本在1000元/千瓦时以下。
据了解,珠海银隆新能源集团研发的第四代钛酸锂电池,成本下降高达四成。
第四代高密度钛酸锂电池相比第三代产品成本下降40%,能量密度增加30%。
截至目前,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电池制造企业纷纷扩大产能,电池成本或将进一步下降。俞振华强调:“储能市场两极分化趋势显现,一类厂商产能不足,二三类厂商产能过剩问题突出。企业需结合自身情况调整产能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