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推荐购买自主企业的双离合车型!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近几年来,自主企业大量推出自动挡车型,占比最多的就是双离合变速箱了,但往往很多消费者用车后反应,双离合开起来不太舒服。其实小编不太推荐大家购买双离合,下面容小编慢慢道来
双离合的原理大家应该都有所了解,其实双离合跟AMT的原理是共通的,都是基于手动变速箱而来,机械原理跟MT相当,都是通过离合器啮合动作完成档位切换,只不过双离合和AMT的离合是由电脑操作,不需要驾驶者去踩离合。而双离合可以简单理解为有着两套离合器,比如说在1挡行驶时,另一套离合器已经在2挡做好准备,如此类推,这样的挡位衔接就更快速了。
从原理可以看出,双离合变速箱的优势主要两点:
1、换挡快:无缝连接动力
2、省油:动力效率高自然就省油
但同时,双离合有一个天生的、难以避免的缺陷——离合磨损,追求更快的换挡衔接速度,离合片自然有更大的耗损,特别是低挡位的频繁升降挡,主要体现在拥堵路况下。例如当年大众的DSG事件,就是因为更为欧洲化的调校在国内道路环境“水土不服”所导致,这可是当年DSG的“黑历史”了。
当然,大众也相应作出更多调整来把双离合的缺陷影响降到最低,一种方法把换挡衔接速度降低,牺牲激进的换挡速度换取更长的寿命;另一种则使用成本更高的湿式双离合,我们也可以看到自那次之后,湿式双离合车型在所有大众双离合车型中的比例是有所提升的。
不得不承认如今国内能够把双离合调校得更为适合国内路况了,可能大家会觉得顾爷有点“安利”大众,但事实就是这样,大家不妨以平顺性和节油性这两方面去衡量一下大众的DSG。
自主品牌双离合的问题:为质量牺牲性能、发动机性能难以匹配好
所以,强如大众也经历很多波折和技术调整才能走到今天这一步,那发展时间不长的自主品牌双离合又是个什么水平呢?顾爷试驾过很多双离合动力的自主车型,坦白说,这些车型并没有做出双离合的优势——换挡速度,平顺性表现也是一般水平。
自主品牌厂商对于双离合变速箱这个“矛盾体”并不敢冒进地追求更强的性能,因为质量问题对于目前的自主品牌更加无法保证,就唯有为质量牺牲性能了,所以我们看到几乎没有任何一个自主品牌厂商会以换挡速度来作自家双离合动力的卖点。
但因为调校的经验欠缺和技术上的差距,很多自主双离合动力车型的低速行驶表现并不理想,例如松开油门后车辆要隔半秒才开始蠕动,低档位时的顿挫等等。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发动机调校,好的发动机更容易与变速箱做到更好的匹配,比如降挡加速,挡位突然高转低肯定会有发动机转速差,需要发动机补油来消除,不然很容易产生顿挫感,而补油的节点和量就很考验发动机的调校了。
自主品牌为啥非要用双离合呢?
那么有一些朋友就会问了,双离合变速箱成果并不太理想,为何自主品牌那么热衷呢?第一是研发成本和难度,双离合的机械原理基于手动变速箱,相比AT和CVT研发的难度和成本会更低。事实上目前自己研发的AT或者CVT的自主品牌并不多,比如说陆风的8AT、奇瑞的CVT,他们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
第二是避开与合资车型的差距。除了双离合之外,其实很多自主厂商会采购AT或者CVT,但问题是受限于供应量,自主厂商自然不愿在三大件上受制于人,这会影响产能。而且采购的变速箱技术先进程度可能会落后与目前水平,性价比不高,影响整车成本。即使像吉利收购了澳洲DSI,的确解决了供应问题,但DSI的技术水平其实也是比爱信或者ZF这些主流变速箱供应商稍微落后一点。
双离合技术从诞生至今一直争议不断,不过随着现在双离合车型的增多和消费者对此技术的了解不断加深,目前我们也能看出端倪。总而言之一句话——双离合变速箱一分价钱一分货!
我们就以大众集团为例,价格从高到低:保时捷PDK(几乎没出过问题)、奥迪S-Tronic(偶尔出问题)、大众DSG(经常出问题) 所以要说自主品牌双离合水平如何,相信你也懂了吧?
不过,不是说低成本的自主双离合质量不行,厂家也不会将质量不稳定的双离合产品推向市场(这是自找麻烦的行为),通过改进,耐用性和稳定性相信不会有很大问题,但是双离合的平顺性、换挡逻辑方面肯定无法和高端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