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福提案:推广甲醇汽车、自动驾驶技术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召开前夕,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聚焦行业发展,结合对国家能源安全、环境保护,及汽车行业前沿趋势的观察与思考,就甲醇汽车的推广,自动驾驶技术发展两大议题递交提案。
在提案中,李书福提出,发展甲醇对于缓解能源安全挑战、改善空气质量与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建议加快全国推广甲醇汽车、发展甲醇替代燃料;同时对于汽车行业最为关心的自动驾驶技术发展问题,李书福认为,应当审慎放开地图精准测绘,并且降低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壁垒。
以下为李书福2017年两会提案原文:
提案1:关于加快在全国推广甲醇汽车、发展甲醇替代燃料的提案
自2010年起,我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预计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由2016年的1.94亿辆增长至超过3亿辆。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一方面将带来更大量的汽车尾气排放,为目前严峻的环境问题带来更多挑战;另一方面,如果这些新增车辆仍然以传统汽柴油车辆为主,那么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还将继续攀升。2016年,这一数据已达65%。
根据我国能源结构和市场现状,走能源多元化的道路以缓解能源安全的挑战,并改善空气环境质量,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刻不容缓。其中,在交通能源领域,加快推广甲醇汽车是应对上述挑战的途径之一,具体理由如下:
1.甲醇燃料的清洁性、高效性、安全性、对人体无害性已在国内外得到广泛认可。
在我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山西、陕西等富煤省区及国内科研院所就开始了甲醇燃料的研究、应用推广工作,并通过大量基础研究、实验验证及试点运营,充分证明了甲醇作为燃料具有安全稳定、特性优秀、适用范围广、污染少等特点,特别是甲醇汽车产生的PM2.5排放比同排量传统汽油车要低80%。
国际上,各科研院所也一直在进行甲醇燃料的前瞻研究和技术储备。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于2015年10月称,甲醇表现出一些积极的燃料特性,在专门的甲醇机上得到较高的燃烧效率,并能够取得较低的一氧化碳CO、碳氢HC和氮氧化物NOX污染物排放。三十多年的实践证明,没有发现使用甲醇燃料对环境及人类健康带来危害的现象。
2.我国的甲醇汽车技术较为成熟,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地位。
目前,我国很多汽车企业都在进行甲醇汽车的研究开发工作。在工信部2013年组织启动的甲醇汽车试点运行项目中,各地甲醇汽车的运行状况良好。同时,甲醇汽车的生产、检测、零部件供应、维修服务体系、加注站建设标准等也已得到逐步完善且日渐成熟。
3.甲醇的生产来源广泛,生产技术成熟。在我国,其产能和产量均有充足保障。
甲醇可由煤(高硫煤)、焦炉气、煤层气、天然气、生物质、二氧化碳排放废气等多种资源制取。利用空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废气,与通过电解水制得的氢气合成制取甲醇这一循环利用资源的绿色技术,已实现产业化,而通过焦炉气制甲醇、劣质煤制甲醇,可实现对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2016年,我国甲醇产能达到8,145万吨,实际产量为5061.5万吨,大量过剩的甲醇产能需要消化。
因此,发展甲醇汽车产业既是缓解我国石油资源紧张状况的现实选择,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具有战略意义,也符合中央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的指导精神。
针对甲醇汽车产业的发展,具体提出以下建议:
1.尽快推动甲醇车在全国的市场化运行。
甲醇汽车的研发、示范、试点,已经历经了35年,大量实验和试点证明了甲醇汽车的安全性、动力性、可靠性和环保性。但当前甲醇汽车的推广依然局限在部分试点城市,不利于汽车的自由移动,限制了甲醇汽车的推广应用,建议在这方面跨出实质性的一步,完全开放甲醇汽车市场,尽快推动甲醇汽车在全国市场化运行。
同时建议在甲醇汽车发展初期,国家给予相关扶持政策,以便尽快实现市场化过渡。
2.继续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制度建设、运行管理和相关应用安全评估等工作。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通过甲醇汽车的试点,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善的甲醇燃料加注体系,并且积累了一定的运营经验。建议结合这些经验,在更广泛的地区加强和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运行管理和相关应用安全评估等工作。
此外,建议明确甲醇汽车产品相关技术规范、制定标准、加快甲醇标准体系工作建设,加速推进甲醇汽车的市场化。
3.将甲醇作为战略性替代能源,纳入交通燃料体系。
如前所述,国内外几十年的研究已经证明甲醇是一种优秀的内燃机燃料。同时,甲醇制取来源广泛、生产技术成熟。因此,建议将甲醇这一基础化工原料纳入国家战略性替代能源,并且从政策层面提供相应的税费优惠,从而促进甲醇燃料充分发挥出替代优势,奠定甲醇车市场化发展的基础,帮助我国实现交通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4.做好科普工作,澄清公众对甲醇认识的误区。
由于甲醇燃料在日常生活中并未普及,公众对甲醇的认知存在一些误区。例如对甲醇的安全性不够了解,认为甲醇比汽柴油危险。
但是事实上,甲醇常温下为液体,与汽柴油在储运、加注、危险防护等级方面基本相同;在易燃易爆方面,其安全性优于汽油。又如,有公众质疑甲醇是否有毒,但实际上甲醇、乙醇、汽油危害属于同一等级——即微毒或轻度危害等级,甲醇比汽柴油在自然界的降解速度更快,而甲醇燃烧后没有汽油柴油和燃气燃烧所产生的苯和丁烯两种致癌物,PM2.5排放比汽油燃料排放要低80%。
因此,建议加强对公众的科普宣传和教育,从而在推广和使用层面,为甲醇汽车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市场基础。
提案2:关于审慎放开地图精准测绘、降低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壁垒的提案
自动驾驶作为世界汽车工业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已经毋庸置疑。
2016年9月美国联邦政府颁布了《联邦自动驾驶汽车政策》,2017年2月14日美国众议院小组委员会听证会上,也讨论了如何修订美国联邦车辆安全性能标准,允许自动驾驶车辆合法量产上路。此外,近日德法两国也联合批准允许在跨边境的70公里公路上测试自动驾驶汽车。
2013年,沃尔沃汽车集团与瑞典交通运输管理局等部门合作,开始规划全球首个大型自动驾驶测试项目-Drive Me。2015年4月,沃尔沃在北京西六环实际路面上进行了自动驾驶测试,时速70公里,这是全球第一家汽车公司在实际路面上进行自动驾驶测试。
2017年1月,沃尔沃正式启动Drive Me自动驾驶项目,时速可达到130公里,这是全球首个真人自动驾驶测试项目,由普通用户在真实的路况环境和真实的生活场景中驾驶。
在我国,政府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中已把智能网联汽车作为中国汽车工业进行技术突破的主攻方向之一。各国都希望在2020年前后实现自动驾驶汽车量产前的这一最后冲刺阶段,抢占自动驾驶世界领先者地位。
就国内现状而言,通过审慎放开地图精准测绘,降低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壁垒,对于加速自动驾驶领域的发展刻不容缓。这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因素:
1车载传感器采集信息是实现自动驾驶的基础。
车载传感器替代人眼对车辆周围地标及空间位置等信息进行采集,然后由软件开发人员对其进行编辑加工,绘制出地标地图,配合导航地图,高精度地图等,实现最佳路径规划,确保自动驾驶汽车在安全行驶区域里精准安全行驶。
现实中道路地标等信息随时可能变化,因此前期制作地图还需根据车载传感器采集的真实道路情况实时更新,确保行车安全。
2车载传感器采集信息的严格管制,会让本土企业对开发自动驾驶技术望而却步,也难以将国际先进自动驾驶技术引入中国进行测试开发。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及经过国务院第143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修订草案)》第二条规定,车载传感器采集地标信息并由自动驾驶软件开发人员编制地标地图的行为,属“对地标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的采集及数据处理”的测绘行为,需取得测绘资质证书,且由取得相应职业资格条件的专业人员进行,实行测绘成果汇交制度。
3对偏转的规范要求为国内自动驾驶开发企业设置了技术壁垒,使得开发自动驾驶技术的中国企业与其它国家相比,面临更多困难。
出于国家安全需要,所有地标地理位置信息在使用前必须经过偏转。对自动驾驶而言,这意味着前期绘制的地标地图和实时传感器信息均需被偏转,才能与已被偏转的高精度地图及导航地图进行比对。该要求除增加自动驾驶汽车安全控制系统开发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外,对技术开发本身并无任何益处。
如前所述,现在到2020年前后是自动驾驶技术快速发展,即将进入产业化的关键时期。如能破除地理信息分享方面的法律法规障碍,势必会使中国企业在自动驾驶研发方面大大提速,从而有望在这一领域与其他国际公司齐头并进。
我们深切地了解相关政策实施的原因,也深知该类政策对于保障国家信息安全至关重要,但能否研究如何在既保障国家安全的情况下,又适当地进行调整以适应技术发展和技术创新的需要。
如果审慎对测绘资质进行部分开放,让有实力的非测绘行业企业参与其中,重新审视目前的相关管理规定,规划性地进行摈弃和调整,将有利于推动自动驾驶领域整体行业实力的提升,最终将利国利民。
我们深切期待有关部门能够高度重视此问题,特此提出以下建议:
1审慎对进行自动驾驶开发技术的企业提前、有条件地开放地图测绘资质,并进行有效监管。
2研究如何就自动驾驶技术取消偏转要求,降低先进技术开发中不必要的技术壁垒。
3推进自动驾驶地图保密处理技术与公开使用的相关法律规范。在保障国家信息安全的同时,强化地理信息的公共服务属性,推动地理信息资源向社会的有序开放。
汽车电子网为您提供最新汽车电子产品信息,及最具权威行业资讯和最新的行业动态,汽车电子行业最前沿的技术资讯,为全球汽车电子行业人士搭建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