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公里犹有可为 分时租赁该如何走?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四部委已于近日向各省市财政厅(局)、工信部主管部门、科技厅(局、委)、发展改革委下发《关于开展2016年度新能源汽车补贴资金清算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该通知要求,“非个人用户购买的新能源汽车申请补贴,累计行驶里程需达到3万公里(作业类专用车除外)。目前行驶里程尚不达标的新能源汽车,应在达标后申请补贴,补贴标准和技术要求按照获得行驶证年度执行。”
显然,分时租赁运营企业是非个人用户,对于行驶3万公里才能进行补贴清算,他们是怎么看的呢?未来又应该如何去走呢?
3万公里犹有可为
有业内人士认为,新能源补贴新政中规定,非个人用户累计行驶里程3万公里才能领补贴,将给电动车分时租赁行业带来致命打击。不过,在接受采访时,恒天易开相关负责人则表示,恒天易开目前在芜湖车辆出租率达85%以上,节假日高峰期达100%,用户复购率接近75%,注册用户数已超12万人,以这样的租车率,3万公里的新政策固然有影响但尚有努力的空间。
由于电动汽车在使用成本上比燃油车更具经济型:充电费用、维修保养成本都相对更低,因此,目前电动汽车成为中国共享汽车的主导车型。据有关机构统计,目前,市场上95%以上的分时租赁均为电动汽车。
目前国家正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但受制于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用户习惯等,造成新能源汽车推广遇到瓶颈,对此恒天易开相关负责人表示分时租赁是推广新能源汽车的最佳方案,而恒天易开作为专业第三方运营商,可以高效整合各方资源,提供车桩位一体化服务,助力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据了解,恒天易开公司是央企中国恒天和芜湖市交投共同投资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公司致力于打造电动汽车共享出行云平台,将旗下电动汽车、充电设备、停车位等资源进行高效整合调配,以“租车、充电和停车服务”三大关键环节为重点,构建新能源汽车一体化的运营服务平台,在“分时租赁、智慧充电、智能停车、智能监控、智能结算”等五大领域为用户提供智能、方便、快捷的电动汽车整套服务。
我们了解到,目前恒天易开公司已签约数十座城市,落地运营11座城市。对于3万公里才能获得补贴的清算要求,恒天易开相关负责人表现得非常淡定。
同时,恒天易开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希望国家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合理规范市场,帮助企业协调停车位资源,多举措降低企业的各项运营成本,让电动汽车产业更好的发展。
分时租赁应该如何去走?
新政策规定非个人用户新能源车辆行驶3万公里之后才能取得补贴,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一台车一年可能才跑1万-2万公里,3年以后才能够拿到补贴的话,企业资金压力和时间成本太大。我们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点就在于提高出租率,那么电动汽车分时租赁怎样才能提高出租率呢?针对这个问题,恒天易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他们的经验。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点:
1.服务细致化。目前电动汽车分时租赁尚属于新鲜事物,消费者对于这样的出行方式还存在一定的疑虑。为了打消这样的疑虑,恒天易开在车辆各方面都契合消费者需求进行了一定的改造;同时,在城市内布点科学,方便消费者租车还车;此外,恒天易开还独创以小时为计费周期的汽车保险,有别于传统汽车保险只能按年缴纳的规定,进一步降低消费者的租车成本。
2.管理智能化。易开实现的是智能化管理,全国首创移动互联网、车联网智能终端、汽车共享系统,以公共电动汽车分时租赁的形式展开市场化运作,实现PC端和移动手机APP一键预约,方便消费者使用。
3.“人、车、位”三位一体。恒天易开通过各租赁点、停车场监控系统、车载系统的接入与整合,打造一个集租赁点、停车场、车辆监控、市民出行数据收集、分析为一体的易开云平台。同时通过引入“互联网+”,手机互联网用户可实现与新能源汽车、停车场、充电服务的零距离对接。
4.重点布局中小城市。恒天易开将布局重点放在中小城市,中小城市停车位资源相较于大城市富裕许多,充分将闲置利用不上的地方都改造成了车位,相对完善的配套设施,进一步的提升了车辆的出租率。
恒天易开相关负责人介绍,要实现以上几点,恒天易开主要依赖于 “一个中心”——易开云平台管理运营总服务中心;“两个平台”——商家管理云平台和手机/PC用户平台;“多个设备”——智能充电桩、电动汽车智能车载设备、停车场智能停车设备,并拥有多项专利。易开首创“车、桩、位”三位一体模式,通过引入互联网+,手机互联网用户可实现与新能源汽车、停车场、充电服务的零对接。
探索新的利润点
据了解,目前实现盈利的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公司并不多,大部公司主要还是依靠补贴获取低价的车辆成本从而赚取利润。自国家补贴调整,要求“非个人用户购买的新能源汽车申请补贴,累计行驶里程须达到3万公里(作业类专用车除外),补贴标准和技术要求按照车辆获得行驶证年度执行。”以来,该利润获取门槛将会提升。
据获悉,为了提升企业的利润点,同时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目前恒天易开正致力于产业链的打通,附加值会极大增加,目前在芜湖的子公司正式运营一年后就已经基本实现盈亏平衡。“我们有信心在其他城市也能实现。”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