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主动安全配置 我们能有多大的信任?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这个周末,Laughing哥除了被朋友圈中的“520特供狗粮”喂得饱饱的以外,汽车圈一则关东风日产新奇骏自动刹车失灵,在车展现场直接把主持人撞倒送进医院的小视频同样也在各大媒体群里疯传。其实,关于“自动刹车失灵”的新闻,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就连标榜安全的沃尔沃品牌,在展示自动刹车功能时,也出现过这样的失误。不过这样的失误,就像是在关公面前耍大刀,结果忘记带刀。轻则擦伤破皮,重则取人性命。我们对于车辆的科技安全配置,究竟能给以多大的信任呢?
事件回顾
为了搞清楚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时间发生的过程。在2017年5月20日四川省达州车展上,工作人员为了展示出全新奇骏在安全科技配置上的领先程度,在现场Show起了东风日产新奇骏自动刹车功能。可是万万没想到,全新奇骏所配备的AEB自动刹车并没有起作用,而是直接将车辆前方女主持人撞倒在地。虽然事后车辆紧急刹停,女主持没有生命危险,但视频看来撞击的力道也不轻,希望人无大碍。
就在“演示撞人”事件发生后不久,活动主办方就发出了声明。果不其然,车辆驾驶人员再一次背上了操作不当撞人的“黑锅”。我们暂且不论造成事故的原因究竟为何,但国内这十几年汽车行业高速发展中,就从没见过合资品牌车厂用真人做安全系统的测试。早年曾有自主品牌做过真人翻车安全测试,但国际品牌车厂对此态度坚决反对。
所以预碰撞系统在各类车厂试车活动中做过无数次,前提一定是用假人,虽然网上有很多真人测试视频,但大多为私人行为。像东风日产这样,敢在车展展台上,以真人为目标障碍物,公开做预碰撞系统的测试,肯定是安排不当的。
AEB系统为何失灵?
日产想要宣传的是其新车配备的主动安全技术,其中AEB/IEB(自动制动系统)是重要一项。AEB,英文全称是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中文称“自动制动系统”,主要由3大模块构成,包括控制模块、测距模块和制动模块。AEB系统采用雷达测出与前车或者障碍物的距离,然后利用数据分析模块将测出的距离与警报距离、安全距离进行比较,小于警报距离时就进行警报提示,而小于安全距离时即使在驾驶员没有来得及踩制动踏板的情况下,AEB系统也会启动,使汽车自动制动,从而为安全出行保驾护航。
AEB技术利于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率,欧洲权威调查显示装备AEB之后能减少27%的事故,但如何提高自动刹车的工作范围和准确性是该技术需要克服的重要难题。目前即使最顶级豪车的AEB系统都有很大局限性,在很多工况下是无效的,如果你仔细翻阅汽车说明书就能深深体会这一点。即使是顶级豪车的说明书上,也会明确指出: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完全无法检测到车辆、大型动物、行人和骑车人。“某些情况”比如特别黑暗的环境下,比如目标出现过于突然以至于系统无法及时识别。总体来说AEB的局限性主要有:
1.工作范围不完善。目前绝大多数AEB都是针对车辆的,对行人和骑车人效果不明显,或者说探测行人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以特斯拉为例,汽车之家之前对其进行了简单的测试。在行人测试中,静止行人完全没问题,但是在移动行人检测中,当车辆与行人接触后系统才做出反应,尽管此时系统实施了主动制动,但作用已经不是很明显。
2.存在明显的盲区。车辆转弯时,迎面而来的交叉车流或转弯车流,对面来车突然变道等,AEB可能无法及时做出反应。对于摄像头为核心的AEB系统,低照度情况下基本无效,高亮度如正对阳光也会无效。
3.有速度范围限制,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以下速度限制参考表格。
4.受成本和技术限制,AEB的开发有时主要为了满足行业法规,而顾及不到真正道路需求。比如欧洲NCAP的行人AEB测试规则明确指出测试车辆的时速范围在20-60公里之间,厂家大都是依照此标准做技术开发,否则即使你做得再好,NCAP得分也不会增加。成本也是另一个关键因素,毕竟现场市场价格竞争越来越激烈,以至于有些车厂的说明书干脆直接说“对于低速移动的车辆、行人和骑车人无效”。
总体来说,AEB技术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低速工况通常是在闹市区,行人和其他障碍物比较多,AEB系统容易误报;在高速时,车辆时速过快,对系统反应速度的要求非常高。因此,AEB的最佳工作速度是在30-40公里。
以本次奇骏演示撞人事件来看,无论是由于操作人员的失误,还是对于AEB系统的过于信任,还有待东风日产官方给予正面的答复。Laughing哥也希望各大车企在演示这种存在危险的新技术时,一定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最起码现场所有的人都应该站在安全区域内,远离演示危险区。[!--empirenews.page--]
事故频发,我们对于汽车还有多大信任?
有关汽车主动安全系统所引发的事故,已经不在少数。沃尔沃、特斯拉等行业领先者也频频中招。在汽车技术日间发达的趋势下,车辆主动安全配置、车辆自动驾驶技术以及车辆互联网,已经成了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风向标。这是一场机器与人的博弈。这让我想到了很多年前,威尔史密斯主演的电影《机械公敌》中的桥段。当科技高度智能化之后,我们对于汽车的信任度还有多少呢?
不仅如此,前不久上映的车迷必看电影《速度与激情8》中,也出现了类似的桥段。剧中大Boss只用一部电脑就能操控无数“僵尸车”对主角们进行攻击。那么,在不久的将来,当智能网联汽车全面普及的时候,电影中的场景是否会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复现?以追求安全为己任的智能网联汽车,真的足够安全吗?
车辆安全系统也好,智能网联汽车也罢,对于汽车而言,安全始终是摆在第一位的。它们都是便利和风险并存的技术和产品,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存在安全风险就放弃技术开发。通过技术的进步和创新,不断丰富和完善其信息安全策略,降低安全风险,提高对社会的便利程度,才是目前相关行业和企业应当选择的道路。
总结:技术的不断创新,车企的勇于突破,本来就是无可争议的发展趋势。但对于汽车这样的产品而言,车企应该对车辆的行驶安全性能更加重视。新技术的不成熟和操作上的失误,使得我们付出了相应的代价。过度宣传车辆的主动安全系统,也会让部分消费者的安全意识变得淡薄。先进的科技,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时,这样的可能性也是具有利弊两面性的。也许,在经历过众多失误、事故之后,我们对于车辆的信任会越来越少;但作为车企,要承担起这样的责任。多一份严谨,在质疑中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