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路协同,阿里的自动驾驶之路与百度不同!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互联网造车的热潮已经从PPT造车进入到了开花结果的阶段,各路参与者争先恐后地将自家解决方案呈现在消费者面前,而这其中,作为互联网巨头,BAT的自动驾驶技术尤为引人关注。
自动驾驶未来会是什么样子?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理解,在今天的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向外界展示了其L4自动驾驶技术和车路协同理念,很明显,这与百度的自动驾驶理念并不相同。
无人驾驶无疑是未来最大的风口之一。据公安部数据,截至6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19亿辆,2018年上半年新注册登记机动车达1636万辆,高于去年同期1594万辆的登记量,其中汽车保有量达2.29亿辆,2018年上半年新注册登记汽车达1381万辆。
这些保有量都将成为无人驾驶汽车的最直接的潜在用户,但显然,不会开车的人也将成为无人驾驶技术的用户,而且很可能会成为无人驾驶技术的首批尝试者。
为取得如此庞大市场的主动权,百度最近的动作比较多,而详解其战略,我们会发现,百度更重视自动驾驶技术,布局覆盖地图、共享出行、车联网、传感器、算法芯片等产业链,并着重推进Apollo、DuerOS两大平台及人工智能。
其AI布局主要在三大实验室——深度学习实验室、北京大数据实验室和硅谷人工智能实验室。这三大实验室在深度学习、大规模机器学习、人机交互、语音识别、图像搜索识别等方面都有深度研究。百度针对其Apollo和DuerOS两大平台,发布了60余项AI核心能力,供合作方全面共享。
而阿里巴巴的无人驾驶始于2014年,从这一年开始研发汽车操作系统。目前,通过基于AliOS的斑马系统,阿里巴巴构建了横跨车厂的全球互联网汽车平台。
与此同时,作为城市智能中枢的ET城市大脑在三年时间里已同11个城市合作,仅杭州管辖面积就达420平方公里。阿里新汽车战略技术包括了达摩院的无人车、千寻位置的高精定位、高德的高精地图。
现在,阿里巴巴在自动驾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了车路协同战略,这进一步与百度的自动驾驶技术方向拉开了差距。
据了解,车路协同战略将从云控平台、智能感知基站、协同计算系统三个层面推进。路侧使用达摩院感知基站技术,车的感知与协同计算由AliOS构建,云控平台扮演云端大脑的角色。
按照阿里巴巴的构想,智能高速公路将全面支持普通功能车、互联网汽车、自动驾驶汽车,赋予驾驶者以“千里眼”和“顺风耳”。路会告诉车“我看到了什么”,车会告诉路“我经历了什么”,大脑则在云端运筹帷幄,人-车-路-云全面协同。举例来说,在智能高速公路上,即便是高速路上500米外的一个小坑,汽车也能提前“看到”。
概念固然先进,但车路协同是否具备可行性呢?或者说,未来的前景如何?要知道,无人驾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安全可靠,没有安全保障的无人驾驶汽车只能算是行走的棺材。
可喜的是,目前阿里无人车已应用了车路协同技术,并在杭州的开放路段进行了多次测试。在此前进行的多次对比路测中,设置了可移动假人从障碍物后突然出现的场景,在不开启道路协同的情况下,紧急避让全部失灵,在开启后紧急避让或停车全部成功。
此外,阿里巴巴还联合交通部公路院、国家电网、中国联通、一汽集团、上汽荣威、英特尔、福特汽车、神龙汽车、大唐电信集团等成立了“2038超级联盟”,协同产业力量共同落地“智能高速公路”。
在论坛现场,杭州市政府向阿里巴巴发布了杭州首张自动驾驶测试牌照。
如果用一句话总结的话,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阿里巴巴试图将数字工具与公路结合在一起,共同支撑起自动驾驶的进步。
从这一角度来说,阿里巴巴与百度的无人驾驶的思路有着巨大的差异,百度在自动驾驶技术的探索上一路向左,而阿里巴巴则为自动驾驶在技术层面之外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这对于自动驾驶的安全可靠性来说意义巨大,甚至可以说,这让无人驾驶技术的安全可靠性无限接近于100%。
更可贵的是,阿里巴巴的这一战略已经在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