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电子 > 汽车电子
[导读]  特斯拉的“野蛮成长”  特斯拉的做法与传统电动车目标相反,选择进入高端消费者市场,颠覆了电动汽车过去是低价、低性能的怪圈。  2003年,硅谷工程师、创业家马丁·艾伯哈德(Martin Eberh

  特斯拉的“野蛮成长”

  特斯拉的做法与传统电动车目标相反,选择进入高端消费者市场,颠覆了电动汽车过去是低价、低性能的怪圈。

  2003年,硅谷工程师、创业家马丁·艾伯哈德(Martin Eberhard)与其商业伙伴马克·塔彭宁(Marc Tarpenning)合伙成立了特斯拉汽车公司(Tesla Motors)。艾伯哈德决定用一种类似于半导体行业“无工厂模式”的另类方式来打造电动汽车。特斯拉公司一方面从电动汽车先驱艾尔·科科尼创办的技术型公司AC Propulsion获取了电动汽车的技术方案,另一方面利用一家现有的汽车制造商(英国莲花Elise)来完成电动汽车的制造流程,从而实现造车的低成本、短周期、高可靠性。之后,已功成名就且兴趣广泛的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同样对AC Propulsion公司的电动汽车技术产生兴趣。马斯克向特斯拉公司投资630万美元,并出任公司董事长,拥有所有事务的最终决定权,艾伯哈德作为创始人任CEO。

  硅谷基因

  特斯拉公司发展初期就确立了面向高端、具有高性能运动型电动汽车的研发方向,并确定了第一批非常独特却也小众的目标顾客:有环保意识的高收入人士、注重公众形象的社会名流,特别是硅谷的青年才俊和好莱坞的明星。艾伯哈德和马斯克都是学技术出身,高度重视对电动汽车的研发,整个研发团队相继攻克了从电池冷却、负载均衡到动力电子装置开发等多项重大技术难题。

  但由于特斯拉公司早期决策过度追逐新技术突破,轻视甚至是忽视了生产安排、产品进度、成本控制等汽车工业领域的核心问题。随着项目的不断推进,特斯拉公司开始尝到“重技术研发轻生产规划、重性能提升轻成本控制”的苦果。最初50辆的平均成本超过10万美元,远高于6.5万美元的预期,而且随着产量增加成本只是略微下降,加上投产日期不断延后,2007年12月董事长马斯克不得不进行高层人事调整,辞退两位创始人,引入制造方面的专家迈克尔·马克斯(Michael Marks)担任临时CEO。后者按重要性排序罗列了12项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其他和特斯拉下线不直接相关的事情全被推迟,并开始研究每一块零部件以寻找可以削减成本的地方,保证汽车尽快投产。

  2008年2月,特斯拉公司开始交付第一辆Roadster跑车;当年10月,特斯拉Roadster跑车实现量产。2009年7月,该公司推出新款跑车和高性能运动版跑车。特斯拉公司在2010年6月成功完成IPO,其股票在纳斯达克证券交易市场挂牌。这不仅是1956年福特汽车IPO以来第一家上市的美国汽车制造商,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在美国上市的纯电动汽车独立制造商。2012年,特斯拉新款车型Model S大获赞许,成为最受业界关注的电动车汽车品牌,而且获得《汽车族》(Motor Trend)杂志评选的2013年度最佳车型大奖。

  随着2012年Model S的批量生产,以及在2013年初拉斯维加斯CES电子展上不断透露的新体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这款“非主流汽车”感兴趣。事实上,特斯拉已经获得“汽车业的苹果”之称。最新资料显示,2013年前3个季度,特斯拉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2倍。在证明了汽车可以既环保又性感的同时,特斯拉彰显出了其对延续了一百多年的汽车工业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1  2  3  4  5  6  7  8  9  

  特斯拉汽车公司创建时只有一个目标,用“硅谷的方式,而非底特律的方式”去彻底改变乃至颠覆传统汽车制造行业,最终改变人们的驾驶方式。以那些底特律的汽车行业传统厂商的视角来看,特斯拉被视为来自硅谷的入侵者。凭借近乎完美的科技化设计和独特的运营模式,特斯拉成为了一家按照电信和互联网业规则运行的汽车公司。特斯拉的创新本质是基于新技术、新市场与全产业链整合的新商业模式相结合的颠覆性创新。特斯拉汽车公司与苹果公司有着类似的硅谷基因,都是由划时代的理想主义者领袖所创建,他们都是极度注重设计的产品先驱者;两个企业都在公众中建立起了有口皆碑的品牌价值;它们的商店都一直挤满了访客和消费者;它们都提供深受消费者喜爱、其他企业又难以提供的差异化产品。

  技术突破

  特斯拉以合作研发的方式形成了技术突破与领先。单从技术性能来看,以完全不同的角度(电动车)切入市场,却能达到和传统燃油车相当的水准。特斯拉Roadster跑车的电机电控技术是和AC Propulsion公司通过技术转让以及共同开发完成的,和世界最成熟的高性能电动汽车关键技术提供商合作开发电机和电控系统,这让特斯拉降低了研发风险和成本。

  特斯拉的技术突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电机电控技术改进,基于摩尔定律,特斯拉团队把电动机控制系统全部改成数字控制,放弃传统的电容电感,全部通过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来控制输入电流电压,这样的控制更精确更快速,并且整个系统可靠性提高;二是电池系统创新,该公司创始人预见采用锂电池是打败其他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并有潜力让电动车性能远超汽油车。同时,特斯拉采用电池串并联的方式解决了电池控制,并保证了低辐射。

  此外,特斯拉高度重视产品制造的细节变革,关注极致设计与体验,寻找软硬件的结合,以不断提升用户体验。

  市场独辟蹊径

  特斯拉的做法与传统电动车目标相反,选择进入高端消费者市场,颠覆了电动汽车过去是低价、低性能的怪圈。该公司创始人的新市场观点强调,任何一种新技术进入应用领域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高端市场,高售价高成本;第二阶段是中端市场,中等价格和中等成本;第三阶段是大众市场,低成本低价格。

  特斯拉主打小众的高端跑车市场,高端跑车的溢价空间非常高,利润水平也非常高,利用这个概念打开了一定的市场之后,进而可利用高额利润来支持自己的配套设施和网络建设。特斯拉免费帮助车主建设一些装置,甚至在美国高速路网线的收费站也有一些充电装置,这样就给消费者解决了部分使用问题。许多美国消费者选择购买特斯拉,看重这是一部好车,而不是因为它是电动车。与传统汽车相比较,特斯拉是性能卓越且外观漂亮、配置高端,并掌握了很核心的电控技术,迎合了高端消费者的需求。

  实际上,特斯拉公司并非真的认为电动汽车的市场空间就在高端人群,他们清楚最终的市场在大众,量产化不可避免,特斯拉公司将陆续推出更经济实用的电动汽车车型。之所以一上来就瞄准高端,目的是用这样的方式让生产线运转起来,将品牌认知建立起来,让高净值人群带动大众人群的消费。特斯拉走的是一条其他电动汽车不敢走的路,一出世就将目标盯在高净值的富豪及明星人群,这部分人群关注的是时尚与性能超前性,对价格不敏感,喜欢新生事物,容易在市场形成新闻热点,同时能也对大众市场的形成起到风向标的作用。

  相比之下,底特律思维认为,电动汽车就是将原来燃油汽车的动力系统换成电池驱动,产品的卖点就是电池的低使用成本、环保、经济等,但产品续航里程有限、性能平平。传统汽车公司做电动汽车的目标就是经济环保,要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根本没有想到产品如何惊艳用户的问题,而特斯拉则以最好的性能、更漂亮的外观、更有吸引力的舒适性为目标。这种从豪华车市场切入、成本较高的方式,解决了电动汽车续航能力,以及钢架结构轻重的问题,突出了“加速度、安静、最高速度足够高”三个豪华车特质,在最大限度上提升了用户体验。

  总的来说,作为一家新兴的明星创新型企业,特斯拉正在创造从“小众起步”到“侵蚀颠覆”的创新奇迹。在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风生水起的重要机遇期,对于诸多仍处于瓶颈期的中国企业而言,或许特斯拉的创新理念值得关注与借鉴。

  马斯克带你探访Tesla公司内部

  美国加州弗里蒙特市(Fremont),一座位于硅谷边缘地带的小城,特斯拉(Tesla Motors)的工厂矗立于一片空旷地带。穿过长长的生产线,尽头是一片办公区域。

1  2  3  4  5  6  7  8  9  

  门打开了,一群人从一间狭小的会议室里鱼贯而出,最后面是一个身材魁梧的男人。他走到我面前,伸出右手:

  “你好,我是伊隆。”

  伊隆·马斯克(Elon Musk),硅谷连环创业者、电动车公司特斯拉创始人。作为美国半个多世纪以来上市的第一家汽车公司,特斯拉今年取得了巨大成功,第一季度首次实现盈利后,股价一路狂飚,目前市值接近150亿美元。

  马斯克身披一件印有特斯拉标志的抓绒衫,下身一条牛仔裤和高帮皮鞋,就像一名普通蓝领工人。他有一个更为人熟知的绰号——钢铁侠。

  马斯克有一串耀眼的创业经历:PayPal(全球最大的电子支付平台)、SpaceX(私人火箭公司)、Tesla(高端纯电动车公司)、SolarCity(太阳能发电公司),每次创业都是颠覆传统。

  “过去十年特斯拉最具里程碑意义的时刻,就是今年第一季度实现了盈利。”马斯克告诉《中国企业家》,如果你不能赚钱,你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公司,只是一个假想的公司。

  特斯拉冲出重围时,越来越多的电动车企业却轰然倒下,“在过去有过很多创业汽车公司,但活下来真的非常罕见。”他说。

  马斯克不愿经营一家“假想的公司”,而是希望重新定义汽车,将汽油机彻底埋葬。去年,特斯拉推出的ModelS,无论外观设计、性能与传统汽车相比毫不逊色,这彻底颠覆了人们对纯电动车的认知,科技界更将特斯拉视作一家非凡的、前所未有的公司,如果它还需要一个坐标系的话,那就是苹果。

  当然,这只是硬币的一面。事实上,尽管特斯拉在全球搅得风生水起,但仍然根基未稳,盛名之下,它很容易成为标靶。

  在硅谷之外,特斯拉遇到重重阻力。由于特殊的直营模式威胁到传统经销商特许经营系统,特斯拉遭到了包括马萨诸塞州、德克萨斯州等地区汽车经销商联盟联合抵制,甚至将其告上法庭。而北卡罗来纳州已经出台措施“禁止特斯拉以任何方式向该地区销售和出租汽车,包括发送邮件”。

  在美国另一头,华尔街也开始对特斯拉提出质疑。7月16日,高盛分析师阿昌博(Patrick Archambault)抛出一份报告,指出特斯拉股票的合理区间只有58-113美元,导致当天特斯拉股票暴跌14%。

  在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特斯拉遭遇了与苹果公司类似的麻烦。“特斯拉的商标被别人注册了,我们现在正努力弥补这件事情。”马斯克谨慎而又不平地说,对方狮子大开口,“敲诈”特斯拉一大笔钱。

  这是一笔数目惊人的“入场费”——3000万美元。要知道,第一季度依靠出售碳排放,特斯拉才勉强获得了1500万美元的盈利,也就是说,按照这个出价,马斯克需要以半年的盈利才能解决麻烦。

  马斯克当然气恼。去年底,特斯拉才租下了北京CBD最繁华地段一处物业,建成了800平方米的特斯拉全球最大直营展厅,却迟迟不能开业。

  妥协不是马斯克的风格,他一向桀骜不驯。“我本来想用一个合理的价钱换回商标,但不幸的是那个人很不诚实。”马斯克说,中国市场潜力与美国一样大,他不会止步,他的计划是到今年年底前正式进入中国。

  这并非他面临的唯一挑战,在硅谷,他仍准备将许多惊世骇俗的想法一一推向现实。

1  2  3  4  5  6  7  8  9  

  8月12日,马斯克将公布自己的“超级回路”(Hyperloop)计划,“你知道加州正在建造新的高速铁路,但这很傻,因为它比中国的高铁要慢,这种火车又慢又老,太荒唐了。”马斯克说,加州应该建造高技术的交通工具,理论上,它可以超过音速,甚至比音速快3倍,并超过协和飞机,用这种运输工具从旧金山到洛杉矶只要30分钟。

  SolarCity是马斯克创立的另一家公司,也是他未来世界规划中的重要一环。这家光伏发电公司去年12月登陆纳斯达克,股价半年内翻了5倍。特斯拉目前正在建造的超级充电站就是使用SolarCity提供的太阳能。

  马斯克还是火箭公司SpaceX的CEO。马斯克梦想用它将人类送上火星。“我要在火星退休。”马斯克说。这似乎并不是一句玩笑话,SpaceX已经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中国之后第四家有能力回收航天飞行器的“国家”。Tesla、SpaceX和SolarCity三家公司之间的交集越来越多,碰撞出更多想象力。

  马斯克眼中的世界,似乎是可以随时变形的魔方。生活在各种看似疯狂的念头中,他很受用——他还是5个孩子的父亲,一对双胞胎还有三胞胎。

  “我认为中国应该鼓励每个家庭至少有两个孩子。”他说,“要知道,如果没有孩子人类会灭亡,如果每一代都只有一个孩子,那么三代之后人口就会只剩下原来的12%并有很多的老人。”说这话时,马斯克非常认真地用手比划着。“这就像一个倒金字塔结构,它会垮掉的。”

  瞧,这就是伊隆·马斯克,有时天马行空,有时也能脚踏实地。

  “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任何方面。”他补充道。

  ●“我们完全是斯巴达式的。”

  7月18日,“汽车之城”底特律向美国联邦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的消息震惊世界。自1908年福特T型车下线,过去105年时间里,底特律经历从了朝气蓬勃、引领世界到衰老萧条的无情变迁。

  这个曾经的美国工业中心和国家骄傲,代表了制造业的传统,正是汽油机普及和大规模生产将美国从一个农业国家变成了车轮上的制造业强国。

  如今,变革车轮声再次滚滚而来时,能够充当“白衣骑士”,拯救美国传统制造业的已不是福特等老牌企业,制造业的发动机也不再是底特律,而是硅谷的创业家们。

  弗里蒙特市的特斯拉工厂就是在传统汽车公司基础上改建而来。这座建于1984年,占地有100多个足球场大小的建筑群曾经是丰田公司的资产,它是日本汽车大举入侵美国的见证,在这里过去每年有45万辆车被制造出来。

  2010年,特斯拉和丰田达成合作协议,用4200万美元获得了整座工厂的使用权。马斯克随之宣布,特斯拉第二代车型ModelS将在这座工厂里生产,而此前特斯拉的第一代Roadster跑车是在硅谷门罗帕克(Menlo Park)的几间车库里打造的。

  “汽油车实在太荒唐了,它既产生噪声又产生污染,简直就是一颗定时炸弹。”马斯克对本刊记者强调,蒸汽机是老古董了,汽油机未来也会一样。

  相对于决策缓慢、老迈的传统汽车公司,诞生于硅谷的特斯拉从一开始就与众不同。“我们是一家硅谷公司。硅谷公司有着非常扁平的管理结构。比如我没有独立办公室,只有一张办公桌。”

  马斯克一边说一边指了指会议室外面——他的办公桌上只有一台显示器和一座奖杯,那是美国著名的汽车杂志MotorTrend颁发给特斯拉ModelS的“2013年度汽车奖”。这张桌子和其他员工的桌子挨在一起,处于最靠近生产线的位置。

1  2  3  4  5  6  7  8  9  

  虽然市值已经接近150亿美元,特斯拉仍然保持着一家创业公司的节奏和状态。一位特斯拉员工介绍,上至高管下至员工工作都极为卖力,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而公司内部人员流动也极快,不久前还在联系的副总裁,在本刊记者到达美国之后却发现已经离职了。

  在特斯拉内部,马斯克非常自然地把他在硅谷侵淫多年的硅谷哲学引入到管理和经营当中。他还多次在不同场合把特斯拉和其它汽车公司划清界限。

  “我认为经营一家公司应该关心执行,而不是去打造豪华办公室和家具,那些都是摆设,不会带来任何执行。我们完全是斯巴达式的。”说到这里,他昂了昂头,仿佛自己就是一名斯巴达勇士。

  “如果你想经营好一家公司,你必须像打仗一样。如果你想赢得战争,你作为指挥官必须提剑冲在最前面,和你的士兵同吃同住,同甘共苦。”他说。

  硅谷基因不仅左右着特斯拉的管理与执行,同样影响着产品。事实上,特斯拉的确具有许多划时代的特质,酷、高科技、开放性等气质都深深嵌入它的产品设计中。

  “很多朋友会说你们的车挺漂亮,那是含蓄,应该说太漂亮了。”特斯拉中国区总经理郑顺景告诉《中国企业家》,特斯拉从来没有将自己的产品定义为传统意义上的汽车,而是一个电子产品。

  在奔驰、宝马等豪华车将触摸屏逐渐引入汽车内部的时候,特斯拉全盘放弃了按键,用一块大的触屏解决所有问题,空调、天窗等均用触控的方式打开和调节。

  “我们的车型,可以去刷软件,等于你现在的手机一样,刷一下就有新功能了,拥有无限扩展的功能。”郑顺景说,这些科技感十足的元素,再加上充电一次最多跑500公里,以及0到100公里加速只需4秒的性能,让特斯拉不仅与传统汽车有天壤之别,就是与其它电动车也完全不同。

  马斯克对他的电动车非常自信,当我转述比亚迪总裁王传福的名言,“家庭消费一旦启动,比亚迪分分钟能造出特斯拉”,马斯克表现出一副疑惑的模样,“他说他分分钟可以造出特斯拉?好吧,我不认为比亚迪是我们的竞争对手。”

  马斯克强调,这并不是因为比亚迪是一家中国公司,而是所有的电动车如日产Leaf、通用Volt、福特Fusion都和特斯拉不一样,不是一个级别的,相互之间没有可比性。

  特斯拉ModelS

  “你开ModelS过吗?你一旦开了就会明白我的意思了。”马斯克笑起来。

  特斯拉的硅谷基因不仅来自于其所处的位置,更来自于马斯克本人。他本身就是硅谷极客。1971年马斯克出生在南非,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对科学和技术非常着迷:他在12岁的时候就编写出了一个游戏程序,并将它以500美元的价格卖出。

  “伊隆,你觉得你是工程师还是商人?”我问。

  “我是一名工程师,”他想都没想就脱口而出,“我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制造和设计上。”

  马斯克在17岁时离开南非,前往加拿大读大学,但他的终极目标是美国。“我觉得美国是一切皆有可能的地方。”三年后他如愿以偿,来到美国东部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在那里他获得了物理学学士和经济学学士两个学位。

  1995年,马斯克从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后来到斯坦福大学攻读物理学博士,但他很快就离开了,和斯坦福大学众多辍学生一起,加入创业者的行业。借着互联网第一波浪潮,短短几年里,他创建了一家叫做Zip2的电子出版公司和一家叫做x.com的电子支付公司,x.com后来和另一家公司合并成为了PayPal。在2000年代初互联网泡沫最鼎盛的时候,马斯克将两家公司套现,前一家公司卖给了康柏,后一家卖给了eBay。刚刚30岁,他就成为了硅谷神话造就的又一个亿万富翁。

1  2  3  4  5  6  7  8  9  

  2003年,两位顶级的汽车工程师爱伯哈德(MartinEberhard)和唐伯宁(MarcTarpenning)萌发了建立一家电动车公司的想法,刚刚赚得盆满钵盈的马斯克和他们一拍即合,随即三人和另外两位工程师组建了特斯拉汽车公司(TeslaMotors),马斯克出任主席和产品架构师。

  一段曲折离奇而又惊世骇俗的硅谷创业故事开始了。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马斯克的助手给我安排了一次在门罗帕克体验店的试驾。这辆车上手很快,几乎不用适应操作,启动、加速、行驶没有任何声音,上高速后,轻踩油门,就平稳加速到60mph。17寸的触摸屏是ModelS的亮点,一块屏幕可以代替所有按键,由于没有发动机,前厢可以放置行李,后备厢可以坐两个小孩。

  ●“我不想让特斯拉死,因为这个赌注太高了。”

  自1881年世界上第一台电池电动车诞生,受阻于石油的大规模开采和汽油机的普及,停滞了一个多世纪的电动车,在20世纪末才重新进入全球各大汽车公司的实验室。

  然而,要在传统汽车臃肿的母体内诞生出一流的电动汽车难上加难。2003年,特斯拉公司成立时,通用汽车EV1电动车研发已经进行了7年,却在2008年通用汽车破产听证会上被无情砍掉。

  从传统汽车产业链所组成的利益集团内产生划时代的电动车,希望越来越渺茫,而独立创业的电动车公司失败率又极高,这让专业机构和消费者确信,电动车不过是一个时远时近的梦。直到特斯拉发布ModelS,整个电动车市场沸腾了。

  但直至今天,特斯拉都是一家成功与争议并存的公司。许多电动车专家嘲笑特斯拉的电池是普通笔记本锂电池,没有核心竞争力,安全系数低;有看空者认为,正如突然崛起一样,特斯拉也将昙花一现,资本市场的炒作终将偃旗息鼓,甚至在此之前马斯克会将公司卖出。

  本刊记者向马斯克求证,是否会出售Tesla公司,他直接否认:“不会,我会经营Tesla和SpaceX很长时间,不会很快建立一家新的公司,我很肯定。”

  他说,特斯拉在建立之初,几位创始人就制定了非常清晰的三步走战略。

  第一阶段是建造出小批量的高价车,以证明电动车的可行性和特斯拉的技术,第一代跑车Roadster即是第一阶段的产物;而在第二阶段,就是把消费者群体扩大,造出性价比更高的车,并逐步实现盈利,ModelS和ModelX即是为第二阶段开发的。

  最后一阶段,特斯拉将生产3万美元以下的面向大众的电动车,到时候特斯拉的目标就是全面取代汽油车。根据马斯克的设想,这款大众车将在2016年左右面市。

  当然,这只是设想,创立特斯拉十年来,公司曾经一次次走到悬崖边,在任何一个节点放弃,都不会有今天的特斯拉。“那种感觉就像是一边嚼着玻璃,一边凝视着死亡的深渊。”马斯克曾经在一次对话中这样表露心境。

  特斯拉ModelX

1  2  3  4  5  6  7  8  9  

  特斯拉设计中心的后院摆着一辆特斯拉的新款SUV——ModelX。它向上翘起的车门就像是飞龙的一对翅膀。这款面向家庭用户的电动车将在2014年上市。

  “你知道吗?我们现在看起来很成功,但实际上我们在过去十年有很多次快死了。”说这句话的是特斯拉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斯特劳贝尔(J.B.Straubel),当时他正站在那辆ModelX旁边,围在身边的几位美丽女士睁大了眼睛,一副不敢相信的表情。

  不像马斯克那样咄咄逼人,斯特劳贝尔眼中闪烁着安静的力量,坦率,友善,认真思考每一个问题——在工程师世界里,解决和回答问题就像是条件反射。

  “我的意思是,如果没有伊隆,可能我们已经死了。”斯特劳贝尔若有所思地补充道。

  斯特劳贝尔对电动车的热爱起源于他14岁时对一辆被遗弃高尔夫电动车的探索,从此他疯狂喜爱上了电动车。他在斯坦福大学学习工程时认识了马斯克,并一见如故。对电动车的热爱让两人结下了友谊。

  “因为我们俩都是最优秀的工程师。”斯特劳贝尔自豪地说道。没有人会认为他在吹牛,因为他开发的电池动力系统目前是特斯拉汽车的核心技术。

 

  特斯拉联合创始人兼CTO斯特劳贝尔(J.B.Straubel)

  作为特斯拉的联合创始人,斯特劳贝尔见证了特斯拉成长的全过程,在他眼中,2007年到2008年是特斯拉最危险的时候。2007年9月,预售价为11万美元的特斯拉第一代电动车Roadster因为变速箱改进,成本飙升到14万美元,这也意味着汽车还没有开卖就要赔钱了。再加上开发周期不断拉长,时任CEO艾伯哈德被董事会赶下了台。

  一位经历过当时“内乱”的前特斯拉员工告诉《中国企业家》,最坏的时候,6个月换掉了11个VP,换掉过3个CEO,最后发起人与投资人两个人闹上法庭,弄得鸡飞狗跳,“但是马斯克这个人不错,他个性很强,认准的事情他一定干。”

  为了解决困境,特斯拉开始联系其它汽车厂商寻求合作机会,它当时唯一可以依赖的就是自己的电池动力组技术。11月,正在为资金发愁的马斯克突然接到了德国戴姆勒公司工程主管的一封电邮,说会在六个星期后访问特斯拉位于硅谷的总部。马斯克之前曾经专门飞往德国斯图加特向戴姆勒高层推销电池动力组技术,但那次会面并没有打动戴姆勒。

  这封邮件让马斯克看到了希望,他立刻打电话给首席技术官斯特劳贝尔。“我们要在六个星期里把戴姆勒的Smart车改装成电动车,你能办到吗?”

  斯特劳贝尔知道很困难,但还是接受了这个任务,他停下手头的一切工作,召集所有的工程师进行研究。他们首先发现的问题是,戴姆勒的Smart车在美国根本没有销售,于是斯特劳贝尔立刻让一名工程师拿上护照和几万现金,跳上了一架前往墨西哥的航班。三天后,一辆全新的Smart停在了公司总部门口。

  在接下来的五周时间里,斯特劳贝尔和他手下的工程师将车上的汽油发动机拆卸,装上了特斯拉的电池动力。当一切准备就绪,斯特劳贝尔将改装完成的Smart泊在停车坪上时,所有人都精疲力竭。

1  2  3  4  5  6  7  8  9  

  几天后,戴姆勒的工程主管来到特斯拉总部,马斯克依然先展示了一份PPT,仍然没有打动德国人。于是马斯克说:“那让我带你看看一样新东西。”

  马斯克带着该主管来到车库,向他展示眼前的这辆Smart。

  “这是电动的。”马斯克轻描淡写地说道。

  “什么意思?”主管一开始没有反应过来。

  “我是说我们用特斯拉的电池动力组替换了Smart原来的发动机。”

  这位主管大为惊讶,因为眼前这辆车完全看不出改装过的痕迹,而在试驾之后,他立刻被特斯拉电池组的出色性能所折服。戴姆勒随后迅速跟特斯拉签订了5000万美元的合作协议,帮助特斯拉解决了暂时的燃眉之急。

  2008年10月,特斯拉再次经历了管理层动荡和成本失控,马斯克临危受命成为特斯拉新的CEO。随着经济危机加剧,特斯拉融资越来越难。为了解决资金短缺,马斯克把他个人最后的4000万美元投了进去。在很多人看来,马斯克疯了,他们完全不明白为什么马斯克要把他的全部家当去赌一个完全不成熟的行业。

  马斯克这样向《中国企业家》解释他当时的举动:“由于金融危机,我们几乎没有外部资金来源,当时我的唯一选择就是把我所有的钱投进去。否则特斯拉就死了。”

  “我不想让公司死,因为这个赌注太高了,不仅仅是因为特斯拉,而且是因为它会导致电动车产业的巨大倒退。”

  马斯克带领特斯拉挺过了最艰难的时刻。2010年初,奥巴马参观了特斯拉工厂,随后特斯拉成功拿下4.65亿美元的政府低息贷款,随后ModelS开始接受预定。年中特斯拉在纳斯达克上市。短短几年间,特斯拉在马斯克的带领下浴火重生。

 

  生产线上一排排机器人手臂代替了人工,大部分机器人由德国KUKA提供

 

  6月20日在特斯拉设计中心的展示会上宾客纷纷给Model-X拍照,这款车将在2014年上市

 

  马斯克的办公桌上摆着Motor-Trend颁给ModelS的“2013年度汽车奖”

 

  马斯克的办公桌和其他员工的办公桌连成一片

 

  在厂区一角出现了几辆神秘的三轮车

 

  一排汽车部件叠在一起,等待被安装

 

  这台显示器会显示生产目标并跟踪生产进度

1  2  3  4  5  6  7  8  9  

  采访当天,我们参观了特斯拉工厂。工厂巨大无比,目前只有20%的厂区在使用,但仍然用了一个小时才走完。随着产容的扩充,剩下的大量黑暗地带将被开发,现在有大约2000名工人在这里工作,每周有超过400辆ModelS被生产出来,ModelX也将在这里生产。

 

  不同电动汽车每次充电可以行驶的公里数

  ●“马斯克是不好相处的老板。”

  “你应该来参加我们今晚在洛杉矶举行的展示会。”马斯克在采访中向我发出邀请。我明白他指的是特斯拉当天晚上在其洛杉矶设计中心举办的展示会,马斯克将在这个活动上介绍他们最新的电池更换技术。

  这是今年特斯拉最重要的一场展示会,电池更换技术将配备给特斯拉的所有充电站,成为充电桩的替代品——消费者可以选择用充电桩30分钟免费充电,或者花费60-80美元、90秒时间更换电池。

  特斯拉设计中心位于一个小型机场旁边,其实是一间巨大的飞机修理库改装而成的。如果特斯拉的硅谷工厂是斯巴达式的,那么它位于洛杉矶的设计中心则是雅典式的——在这里处处展现着时尚和活力。

  受邀前来参加展示会的都是特斯拉的车主,他们中的大部分毫无疑问是来自马里布海滩(Malibu Beach)和比佛利山庄(Beverly Hill)的社会名流。

  马斯克本人就住在比佛利山庄旁边的BelAir,这个社区的居民非富即贵,其中不乏好莱坞明星。2006年8月,当特斯拉的第一代跑车Roadster还没有影的时候,影星乔治·克鲁尼(GeorgeClooney)第一个站出来交了预付款,而他的明星效应立刻让名不见经传的特斯拉受到众多关注。

  马斯克本人非常明白和好莱坞维持良好关系的重要性,他曾经多次担任好莱坞影片的投资方和制片人,在2010年上映的《钢铁侠2》中,马斯克还亲自上阵客串了一把。马斯克的朋友、电影《钢铁侠》导演乔恩·费夫洛(JonFavreau)说,在他将漫画英雄人物托尼·史塔克(TonyStark)搬上大银幕时,他头脑中想到的人物原型就是马斯克。就这样,没有任何营销预算的特斯拉依靠马斯克本人和他的名人朋友们帮忙而获得了明星公司的关注度。2010年特斯拉上市之后,他的明星朋友们纷纷成为特斯拉最早的股票持有者。

  马斯克坐着他的私人飞机从硅谷直飞洛杉矶。飞机降落后就停在设计中心旁边的机场内。当他出现时,立刻引来人群中一阵骚动。

  循声望去,只见马斯克举着一杯香槟出现在门口,他面带微笑,边走边和人们打招呼。他脱掉了工厂里那身羊毛衫,只穿一件贴身黑色圆领衫,露出健壮的臂膀。我走上前去,马斯克很快认出了我,两臂向外摊开作出一个欢迎的姿势:“我真高兴你来了。”这神态和上午采访时他冷淡的神情判若两人。

  我和马斯克寒暄了几句便退出人群。和电影中钢铁侠出场的派头相似,越来越多的人向他靠过去,即使是那些见惯场面的富人们也纷纷掏出手机将镜头对准他,还有几位女士挤上前去要和他合影,马斯克非常耐心地一一满足了她们的要求。

  除了马斯克,现身发布会现场的还有特斯拉的众多高管。

  特斯拉的总设计师汉哲森(Franzvon Holzhausen)是这座设计中心的主人。他是一个热情的人,全身上下透着艺术家气息。

  5年前,汉哲森是马自达北美地区的设计总监,某一天他突然接到了马斯克打来的电话,而在此之前两人根本不相识。一通电话之后汉哲森来到了特斯拉,负责ModelS的设计工作。

  “马斯克是不好相处的老板。”汉哲森坦陈,“他对工作总是有高标准,很多时候下属总是很难让他满意;他总是处于不断向前奔跑的状态,有时候让我们很难跟上他的步伐。

  (本文综合国家电网杂志、中国企业家等相关媒体报道。)

1  2  3  4  5  6  7  8  9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9月2日消息,不造车的华为或将催生出更大的独角兽公司,随着阿维塔和赛力斯的入局,华为引望愈发显得引人瞩目。

关键字: 阿维塔 塞力斯 华为

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县2024年8月30日 /美通社/ -- 数字化转型技术解决方案公司Trianz今天宣布,该公司与Amazon Web Services (AWS)签订了...

关键字: AWS AN BSP 数字化

伦敦2024年8月29日 /美通社/ -- 英国汽车技术公司SODA.Auto推出其旗舰产品SODA V,这是全球首款涵盖汽车工程师从创意到认证的所有需求的工具,可用于创建软件定义汽车。 SODA V工具的开发耗时1.5...

关键字: 汽车 人工智能 智能驱动 BSP

北京2024年8月28日 /美通社/ -- 越来越多用户希望企业业务能7×24不间断运行,同时企业却面临越来越多业务中断的风险,如企业系统复杂性的增加,频繁的功能更新和发布等。如何确保业务连续性,提升韧性,成...

关键字: 亚马逊 解密 控制平面 BSP

8月30日消息,据媒体报道,腾讯和网易近期正在缩减他们对日本游戏市场的投资。

关键字: 腾讯 编码器 CPU

8月28日消息,今天上午,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开幕式在贵阳举行,华为董事、质量流程IT总裁陶景文发表了演讲。

关键字: 华为 12nm EDA 半导体

8月28日消息,在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华为常务董事、华为云CEO张平安发表演讲称,数字世界的话语权最终是由生态的繁荣决定的。

关键字: 华为 12nm 手机 卫星通信

要点: 有效应对环境变化,经营业绩稳中有升 落实提质增效举措,毛利润率延续升势 战略布局成效显著,战新业务引领增长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高质量发展策略,塑强核心竞争优势...

关键字: 通信 BSP 电信运营商 数字经济

北京2024年8月27日 /美通社/ -- 8月21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联合牵头组建的NVI技术创新联盟在BIRTV2024超高清全产业链发展研讨会上宣布正式成立。 活动现场 NVI技术创新联...

关键字: VI 传输协议 音频 BSP

北京2024年8月27日 /美通社/ -- 在8月23日举办的2024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联合招商会上,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软通动力")与长三角投资(上海)有限...

关键字: BSP 信息技术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