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李书福汽车王国:靠“并购”发家致富?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2月18日下午,成都东郊记忆园区,浙江吉利董事长李书福现身特别活动——“我看未来20年”大型公益演讲。李书福带来主题为“我们未来的汽车生活”的精彩演讲。谈到汽车的自动化,李书福认为,“以后汽车无人驾驶都不是不可能,这是完全自动化,比如人在这里,你通过你的电话,说车子从你家里跑到这里来,这都是可以的。但是这个要到2020年左右,也不远了。”
李书福详解并购史:让沃尔沃与吉利“并道行驶”
“我的梦想是造大家都买得起的好车,”昨日(2月18日),站在“我看未来20年”大型公益演讲的讲台上,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谈起了自己20年来的汽车梦,“怎么开发出能耗低、成本低,损耗小、健康环保的汽车,又能够使互联网技术在汽车移动终端里面得到应用,就是我们要转型升级一个重要功课。”
说着一口标准台州普通话的李书福,描述着在沃尔沃汽车公司位于北极圈汽车碰撞试验室的经历,讲到精彩之处,他高举两只矿泉水瓶子,在空中反复比划着。
在连续并购瑞典沃尔沃、英国锰铜、澳洲DSI之后,李书福认为,通过并购这个“特殊方式”,吉利才能实现快速成长,参与全球竞争。
并购改变吉利
“我在这个行业里干了十多年了,有很多辛酸的泪,也有很多高兴的泪,一天到晚四处奔波,就是为了‘未来的汽车生活’。”投身汽车行业十余年,李书福坦言与世界顶尖汽车同行比较,自身的技术差距还是 “明摆着”。而经过反复研究,李书福表示自己一点一点地成长已经不能满足市场要求,并购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支持。
从金融危机期间收购英国锰铜公司全部股权,到收购具有83年历史的澳大利亚DSI自动变速器公司,再到收购世界顶级汽车公司沃尔沃,吉利通过并购参与了汽车行业的“顶级工厂”生产。
“我们并购英国锰铜公司后,这家公司很快扭亏为盈,现在新产品也在有序展开。这次英国首相来的时候也非常关注我们的新产品。”李书福表示。
不仅是电动汽车,对于DSI的收购,也让做了13年自动变速器研究的吉利找到了更多技术支持。据李书福介绍,国家在16年前花了8亿元邀请200多名专家进行自动变速器研究,无果而终,而吉利在该技术上13年的研究也遇到了很大困难,但吉利没有放弃。而并购DSI“对吉利自动变速器帮助很大”。
收购沃尔沃也让吉利有了更多机会引进更多先进技术。公开资料显示,除了目前在产的S60车型外,吉利和沃尔沃还正在合作开发一款全新的紧凑型车平台。沃尔沃V40将基于该平台打造并可能在中国和欧洲工厂同时投产。李书福透露,今年10月左右,沃尔沃第一款在吉利所有权框架下开发的XC90将面世,该产品采用新的基础架构、新的动力总承、新的电子架构及新型自动驾驶技术,开发费用投入达到115亿美元,单款售价在200万人民币左右。
此外,沃尔沃与吉利联合成立了欧洲研发中心。其中吉利欧洲研发中心将开发基础架构模块。“这个模块研发出来以后,吉利和沃尔沃都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开发自己的汽车产品,为双方都提供便利,当然这个模块开发还要投入200亿人民币。”
收购改变的不仅是技术。完成多项收购后,吉利的营销体系也在发生变化。根据吉利的规划,吉利正在取消现有的帝豪、英伦和全球鹰3个子品牌,实现吉利品牌的回归,同时在经销商渠道商进行整合,向扁平化布局。此外,在研发制作平台上吉利也在改革。公开报道显示,吉利的八大生产基地中,四大生产基地正在重新布局,一改过去以品牌落户的标准,转而形成以未来车型平台为标准落户。
收购对于吉利变革的启发也非常明显,正如李书福所言:“随着竞争形势越来越严峻,只有用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标准建工厂、开发车型,才能迎来可持续的增长。”
“北极圈”的启发
收购沃尔沃无疑是李书福并购大戏中最耀眼的一幕。李书福昨日透露,起初表达收购意愿时,让出售沃尔沃汽车的福特公司也意外不已,“福特高层看着我,一脸不可思议。”
实际上,在提出收购时,李书福对沃尔沃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并一早就认定了收购“全球最安全豪华汽车”的价值。
“并购的两三年非常艰辛,但沃尔沃是一个在全球非常受人尊重的高端豪华汽车公司,且是一个完整的汽车公司,”李书福在演讲现场说道,“从研发、制造、销售、服务到人才培养,零部件体系,以及和汽车相关的各方面基础研究,都非常完整。”
据他透露,初次走进沃尔沃汽车公司位于北极圈的冬季实验室,他彻底被震住。“这是当今全世界唯一一个由汽车公司拥有、在北极圈里的试车场。”
如何接手一个如此完整的汽车公司?它旗下几万名员工、几万亩地一个的大型试验场又该如何妥善管理、有效利用?李书福最终选择了 “尊重”。“我们要尊重沃尔沃优秀的企业文化,尊重欧洲成熟的商业文明,巩固和加强沃尔沃在欧洲以及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传统的市场定位,开拓和发展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市场。”
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汽车市场容量巨大,未来或将成为沃尔沃轿车的第二个本土市场,李书福更是对沃尔沃在中国释放市场潜力寄予厚望。
“沃尔沃在欧洲的销量是每年30万辆,而欧洲市场总量才1200万辆,”他说,“中国现在一年才卖6万辆,但中国的市场总量是2000万辆,如果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达到和欧洲一样,那么沃尔沃在中国应该每年卖出50万辆。”
当然,在接手沃尔沃后,双方在理念上也有一些不同。沃尔沃汽车延续以往低调风格,不愿夸奖旗下产品,在采购上甚至采取“供应商满意”的标准,这在李书福看来都不可取。“现在在中国,人们认为一个企业把产品特点告诉大家是它的责任,沃尔沃现在慢慢转变过来了,也开始讲它的技术和产品。”
尽管李书福多次带领吉利“走出去”,成为严格意义上的跨国公司,但要实现“造大家买得起的好车”,他更关心的是如何“引进来”。
“现在通过并购等一些特殊方法,迅速提高吉利的研发能力。吉利派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到瑞典哥德堡参与研发,培养大量的中国汽车研发工程师,”李书福说,“大家协同起来,慢慢来推动吉利自身研发能力的提升。”
并购后,双方陆续签署了“沃尔沃汽车公司向吉利汽车公司转让技术协议”等一系列技术合作协议;去年9月,吉利和沃尔沃共同在瑞典哥德堡的欧洲研发中心正式运营。
“实现这些大的战略构想以后,现在吉利跟沃尔沃又联合成立了一个研发中心,”他说,“这种大规模的研发投入,一定能够给吉利研发渠道的提升和研发成果的取得提供很多便利。”
吃不准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从“四个轮子+一个沙发”再到“四个轮子+一块电池+一台电脑”,李书福对于汽车的理解从来都简单但前卫、精确。“一块电池”代表了汽车的新能源方向,而“一台电脑”则代表了汽车的智能化方向。
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代表特斯拉,李书福在多个场合已经表达了“特斯拉未必是汽车业方向”的观点。
“什么时候才能造出能充一次电跑400公里的电动车?”现场有观众提问。
“这个问题很简单,多放一块电池就可以了。”李书福笑答,“目前电动车市场的问题并不在技术。我们始终认为,纯电动汽车在价格、性能、可靠性、使用经济性、便利性等各方面,如果跟传统汽车比起来有很大差距的话,这个市场空间到底有多少,我们吃不准。如果油价继续上涨,那纯电动车一定有很大的潜力。”
李书福表示,吉利与沃尔沃在电动车方面,将采用由电油混合向纯电动方向发展的方式过渡,不急于投入纯电动车量产。
而汽车的智能化也是吉利与沃尔沃紧锣密鼓研制的一大方向。李书福透露,沃尔沃生产的一款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已经开始全球最大规模的试驾。谈到汽车的自动化,李书福很有兴致,“以后汽车无人驾驶不是不可能,比如人在这里,通过你的电话让车子从你家里跑到这里来,这都是可以的。但是这个要到2020年左右,也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