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2V车间互联:前景美好 道路荆棘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这届的CES上,除了能够利用太阳能的C-Max,福特还在场馆外设立了一个体验区,让人们体验最新的V2V通讯技术。福特的V2V通讯技术可以让车辆感知驾驶员视线范围以外的车辆,能够在即将发生碰撞时,警示驾驶员并自动刹车,避免事故的发生。另外,由于福特还拉上了其他八家OEM,所以这项技术以后并不会被局限在福特的车辆之间。这也是汽车制造商在普及V2V,打破品牌界限上,走出的第一步。
美好的前景
V2V的起源是日益繁多的交通事故。
在2011年,美国发生了530万起交通事故,最终导致了32000人死亡、220多万人受伤;中国涉及到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21万余起,共有62000多人死亡、23万余人受伤。交通事故已然成为世界第一害。于是,交通安全、汽车安全技术逐渐为人们所重视。
虽然近两年,随着汽车主被动安全技术的发展,交通意外事故的数目已经慢慢减少。不过,在安全技术领域的研发脚步,却没有停止。
随着车联网概念的兴起,基于互联的新技术——V2V,即Vehicle-to-Vehicle(也称作Car-to-Car)也被提出。所谓V2V,即是车辆之间的信息交换技术,通过车载传感器等一系列设备,通过与周围的车辆分享车辆位置、车辆速度等基本信息,让驾驶员对于周围车辆的分布了然于心,在可能发生碰撞时,及时提醒驾驶员,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V2V技术
目前,V2V技术已经在美国、德国和日本先后进行了路试。根据目前路试的结果来看,V2V技术起到的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美国交通部根据最新的数据进行分析,如果能够大面积地普及V2V以及相关的V2I(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技术,就能在75%的交通事故发生之前提醒驾驶员。
不过,V2V前景虽美,但是要想达成,仍需汽车制造商们与政府一路披荆斩棘。
为了明确V2V技术的研究进展,美国国会要求政府会计署(GAO)回顾并总结一下这项技术目前的技术状态和商业化状态。
V2V技术对行车安全的帮助
在调查中,GAO组织了一次大型访谈,与美国国家科学院合作,联系了参与过这项技术研发的21位非政府工作人员的科学家。GAO还翻阅了美国交通部所有的文件资料和演讲资料,有来自V2V设备供应商的,美国交通部的,汽车基础设施整合联盟中制造商的,也有来自汽车制造商和一些公益团体的,并且对在密歇根州安阿伯市已经部署的设备进行了实地考察。在这一系列的调查之后,GAO给美国国会交出了一份报告,除了V2V目前的技术水平和预期收益之外,还列出了技术普及所面临的挑战。
道路荆棘
到目前为止,汽车业界对于V2V技术的主要焦点放在了车载组件上,比如促进车辆之间信息交互的硬件设备、进行数据分析并确定可能的碰撞事故发生时间的软件程序,能够给予驾驶员警示的设备以及保证数据在车辆之间安全传输的国际通用的信息安防系统。
车车互联的未来,所有的车辆都能够互相沟通
然而,虽然这些相关的组件在技术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影响最终效果的,除了V2V技术本身的发展水平,即信息传输速度、准确性之外,还有普及程度,与驾驶员之间的交互,信息安防系统的技术框架和管理架构,法律责任归属的明确以及成本等各方面的影响因素。
1.如何普及
与自动驾驶一样,在普及程度上,V2V技术也存在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不过不同的是,自动驾驶如果不能普及,对于车辆本身的使用,并没有太大影响,而V2V技术,如果不能普及,则根本不能发挥其作用。只有所有的车辆都具备这项技术,那么这项技术的作用才会被发挥到最大。
而现在的问题是,即便政府和法规都在不遗余力地推动这项技术在新车上的发展,但是由于车辆的生命周期较长,根据美国交通部的预测,要实现全面普及,至少需要20年的时间。
对于已经生产出的车辆来说,二级市场的V2V设备会加快其普及的速度。不过,由于大部分的驾驶员很难意识到这项技术的真正价值所在,愿意真正为它进行额外花费的人还是少数,所以,这个推动作用也是有限的。尤其在中国,如果不能进行前装上的普及的话,在后装市场上,大概就会落到如同儿童座椅一般的下场。
2.驾驶员的反应
V2V技术能否发挥作用还依赖于驾驶员对于警告信息的反应。系统必须能够提供足够准确的信息。如果提供了太多的虚假报警信息,那么驾驶员将不再信任系统,对于正确的信息也会忽略掉。由于V2V技术的主要依赖组件就是传感器,如摄像机和雷达等,因此,这也要求传感器的技术能够与V2V同步发展。
不过,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可能会解决这个问题。比如福特在CES上演示的这套系统,在系统接到警告信息之后,能够自动刹车,这就不依赖于驾驶员的反应了。
奔驰也有碰撞预警系统,能够在风挡玻璃下方闪烁红色预警信号提醒驾驶者事故风险
3.信息安防技术
信息安防技术在V2V的普及中应该是最重要的。对于消费者来说,信息交换带来的弊端就是能否保障个人的隐私以及如何保证交换的信息安全,不会被篡改或攻击。
因此,V2V的信息安防系统必须能够监测并报告所有联网汽车的证书信息,并且也要能够在发现有车辆传播了错误的信息时,取消其安全证书,阻止信息的传递和接受。这也是加强人们对传输的信息的信任的必备措施。不过,目前这套安防技术的部署计划和策略,不管是在技术框架上,还是在管理架构上,都还没有确定。
在GAO的访谈专家中,有一半以上把信息安防系统看做一个“很大的”或者“非常大的”挑战。从技术层面来看,要给一个既能保护用户的隐私,也能保护无线信息传输的安全的系统建立技术规格是非常难的事情。而且,这也依赖于公共设施的建立,但是目前能够支持大面积的V2V技术的公共设施,在世界范围内,都没有看到。
4.法律责任归属
对于制造商来说,法律责任归属的不确定性也同样影响着V2V技术的应用。
假设V2V技术已经全面应用了,如果发生了碰撞,那么碰撞的责任方是谁呢?因为V2V信息有一部分是来自于其他车辆的,是其他车辆给予了错误的信息,还是接收方在处理信息时发生错误,还是驾驶员并没有回应这个信息, 或者是由于车载传感器的问题导致的错误,还是系统结构导致的错误,这都无法确定。于是,法律责任也就得不到明确。
5.成本
目前,V2V的成本还是未知的。汽车制造商们都在为了降低潜在的成本而努力,相比设备的成本,信息安防系统的潜在成本可能会更大。不过,相比于新车的成本,这些潜在成本就没有什么看头了。因此,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这部分成本究竟该由谁来支付,是消费者、汽车制造商还是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