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项未来有望市场化的汽车技术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汽车行业,无论是娱乐信息、安全还是动力性能方面,新的技术总在不断诞生。
那么未来的汽车将会搭载哪些技术?说实话,没人知道。不过,根据目前的趋势,我们能够推断出哪些技术将有市场化的可能性。
本文将推测5项未来最有可能市场化的汽车技术。
1、V2I技术
汽车制造商与政府部门对于V2I和V2V这两项能够实现车-车间和车-设施间交流的技术保持着密切关注。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当你驾车接近十字路口时,在相隔多辆车之前的某辆车突然刹车,通过肉眼显然是无法看到这一情况的,然而通过V2V信息交流,你的汽车将比你先一步得知该信息,从而提醒司机进行制动甚至自动采取制动措施,避免了可能发生的追尾事故。
V2V使用无线信号在车辆间来回传递信息实现互通,信息可包括车辆位置、速度、方向等。某辆车的信号发射器发送自身的各项信息,周围同样搭载无线设备的汽车便能接收到这些信号,以此来保证车辆合适的间距。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工程师正在开发一种先进的V2V算法,试图将汽车发现其他车辆后实施的闪避路径达到最优化效果。2010年,美国NHTSA进行一项研究表明,V2V技术能够降低碰撞事故率79%。
当然,仅靠V2V技术还不够,目前多家车企也已开始进行V2I技术的测试。V2I技术允许车辆与道路标志、交通信号进行信息交流,从中获取信息,同时也可以从交通管理系统处获得宏观路况,并以此制定最合适的行车路线。美国NHTSA报告指出,V2V与V2I技术结合,能够降低交通碰撞事故率81%。
值得高兴的是,已经有很多车企甚至零部件企业着力于发展此类技术。那么,V2V与V2I技术的终极形态将是怎样的?是否就是人们常说的自动驾驶?
2、自动驾驶车
自动驾驶早已不是新概念。许多电影和电视剧中都有它的身影出现。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内华达州地区,谷歌的自动驾驶测试车已经过了超过20万英里(321,869公里)的路试谷歌的测试车不仅记录的驶经道路的图像,其电脑视图的道路标记图像还能够比先一步发现前方交通信号与可用路线。
若自动驾驶车真正实现量产,我们将能解放自己的双手。经计算,美国每人平均每年要花费100小时在驾车上。自动驾驶车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能够形成智能车队,互相间自动保持安全距离行驶。一些人认为智能车队一旦形成,可大幅降低事故率,车辆间能够同时与多辆其他车进行信息交互,计算机不会像人类一样的产生分心。
在谷歌进行的一些自动驾驶测试中,其测试车反复在同一路段行驶,以此来掌握该路段的特征,直到收集的数据足够全面使测试车能够自动驾驶为止。交通事故中,人为操作失误是一大因素之一,而自动驾驶车能够降低95%因人为因素造成的交通事故。
虽然目前真正实现自动驾驶离还有一定的距离,但已有不少车企表明将在2020年前将其实用化,其中包括日产、奔驰。
3、增强现实仪表
GPS定位与其他车内显示屏能够为我们展示起点到终点间的路线规划,一些更高端的汽车中甚至配备抬头显示器。在将来,抬头显示器不仅能展示路线规划图,还能展示前方车辆、路况等信息。
回想《终结者》和其他高科技电影,机器人锁定目标后可以立刻获知对象的各类信息,确认其身份或物种。增强现实仪表将能为司机带来类似的功能。宝马为旗下部分车型配备了可在挡风玻璃上显示车辆基本信息的技术,目前该公司正在开发增强现实仪表,使得司机能够从挡风玻璃上获知与前车的距离等信息。
当与前车接近速度过快时,系统将会将前车用红框标注,并且会以箭头形式告知司机应该如何躲避碰撞。
奔驰正在研发运用AR的新型车载导航系统。驾驶员在驾驶汽车时,汽车仪表盘上的触摸屏能生动地显示汽车周围环境。图像信息将实时地显示在屏幕上,驾驶员可以从屏幕上了解行驶方向、街道名称等各种信息。它不仅能协助你抵达目的地,而且也是一种驾驶乐趣。司机无需将目光从路面移开。
另外,宝马还开发出一款增强现实眼镜,当维修人员戴上眼镜看向发动机时,眼镜的镜片上会自动播放维修者正在观看的元件,例如维修人员正在看活塞,那么眼镜便会播放活塞的基本功能和维护保养的详细步骤。
将来,车内乘客也能享受到增强现实技术带来的便利。丰田目前正在开发这类技术,采用触摸式车窗,乘客能够从中获取车外某个物体与车辆的距离,系统甚至能够辨认出这项物体是动物、人类甚至广告牌。
虽然现实增强技术目前尚未实用化,不过许多车企正在进行相关研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其将能够面世。
4、帮助停车的气囊
自从汽车安全气囊诞生的第一天起,它就一直围绕着保护车内乘客安全在进行升级和改进。窗帘气囊、侧安全气囊、膝盖气囊、安全带气囊,甚至有些气囊安装在座位的底部。
梅赛德斯-奔驰公司正在思考将安全气囊从被动安全技术转变为一项主动安全技术。
该公司正在试验这样一种气囊——安装在汽车底部,在车辆发生碰撞之前膨胀,降低车速,防止事故发生。这些气囊是车辆主动安全系统的一部分,其激活与否均取决于相关的传感器反馈的信息。气囊表层采用摩擦涂层,据称能够将车辆的制动力提升1倍。除了降低车速的功能外,车底气囊还能够将车身抬高8厘米,这么做是为了防止车辆在瞬间制动产生剧烈倾斜时,司机或乘客滑出安全带保护范围。
奔驰已经在该领域研究了多年,仍然处于实验阶段。那为什么说车底气囊或者说这类气囊有实用化的可能性?因为它们的工作是基于目前现有的驾驶辅助安全系统运行的。
5、储能车身面板
Exxon Mobil公司预计2040年之前,约有50%的新车将是混合动力车。从环保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好消息,但另一方面,电池会大幅增加汽车的整体重量,并且会占用内饰一定的空间。即便锂电池的技术得到提升,混合动力车仍然存在这个问题。为了克服该问题,储能车身面板便诞生了。
在欧洲,目前有一个由9家车企组成的研究团队正在对车身面板技术进行测试,并研发新型材料。相比现今的电池来说,车身储能面板具有更快的充放电效率。储能车身面板一般由聚合物纤维和碳树脂材料制成,其强度完全满足搭载于车辆的标准。
沃尔沃研究者认为新材料可用于电动车或油电混合动力车,从而减轻车辆的重量并提高其能量效率,同时延长了一次充电的行程。
研究人员对于该项新技术的前景倍感兴奋。得益于这种新型复合材料,未来汽车将能够从车顶、发动机罩乃至车门等部位汲取能量。甚至连卫星导航系统都可通过新材料外罩获得运转动力。
除了欧洲外,丰田汽车目前也在研发轻量化能量储存车身面板,不过他们在此基础上更进了一步。可以吸收太阳能并将其储存在轻量化面板中。
无论未来的储能面板具有能量储存还是兼顾能量收集的功能,汽车制造商们正在寻找新的方法让未来的汽车变得更高效、更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