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车展将展现未来汽车趋势四大关键词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即将于4月20日开幕的2014年北京车展,将展出全球首发车118台,概念车71台、新能源车79台。从这些新车中可以看到未来汽车的四大流行趋势。
趋势之一是氢燃料电池车走向量产。目前,新能源车推广主要有3种路径,传统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以及纯电动车,尽管车企在路径选择上充满争论,但大家一致认为,新能源车的终极目标是氢燃料电池车。上述3种新能源车的推广刚刚迎来春天,但氢燃料电池车的市场化正逐步临近。
本次车展上,丰田展出了FCV概念车,这是一款搭载氢燃料电池的纯电动车型。此前丰田已经宣布,丰田量产的燃料电池车型将于2015年登陆美国市场。资料显示,丰田曾展出的燃料电池车仅需3到5分钟就能加满氢气,加满一次能连续行驶约480公里,从静止状态加速到每小时100公里用时约10秒钟。实现了零碳排放,尾气只有水蒸气。丰田还表示,由于技术的进步,这款车的成本已比2002年的原型车降低了约95%。此前,现代汽车在洛杉矶车展上展出了全新途胜氢燃料车型,现代称,该车预计2014年量产上市。
这显示出氢燃料电池车离我们已经不远了。诚如丰田一位人士所言:“燃料电池汽车将是我们的未来汽车,这一天的到来将会比许多人认为的都要早,这种汽车也会比大家所预期的更普及。”
趋势之二是无人驾驶汽车正向人们驶来。自动驾驶汽车是最惹眼的角色。自动驾驶技术这个词早已有之,但汽车企业全军出动却是最近几年才有的事。在今年拉斯维加斯CES展上,奥迪、宝马、沃尔沃都发布了自动驾驶技术,以及配置到量产车上的计划。此前,奔驰、丰田、本田、日产都发布了类似技术。来自IT领域的谷歌和特斯拉甚至宣称,要用自动驾驶技术革掉汽车老前辈的命。米其林集团高级副总裁欧立伟告诉记者,无人驾驶汽车终将成为主流。
“奥迪的目标是向飞机看齐,飞机可以实现无人驾驶,奥迪也在朝这个方向努力。”2011年奥迪科技日上,奥迪总部一位人士向记者表示,未来5年,奥迪有可能实现无人驾驶功能。为了实现自动驾驶,奥迪把一系列只用在军事上的技术也搬到了车内。
在去年法兰克福车展上,一款无人驾驶奔驰S级秀赚足了人们的眼球,在登台表演前,这辆奔驰S500智能驾驶车已经从德国Mannheim 赶到Pforzheim,时速达到100km行驶。这正是奔驰创始人贝塔·奔驰的太太当年首次驾车长距离走过的那段旅程。奔驰的意图很明显,汽车发明者将再次发明汽车。
宝马在自动驾驶领域耕耘良久,最近发布了被起名为高度自动化驾驶技术。雷诺发布了自动驾驶原型车NEXT TWO,有望于2020年推向市场。曾经宣扬开发其他星球的李书福(点击查看最新人物消息) 表示,沃尔沃将在2020年正式推出无人驾驶的汽车。但谷歌、特斯拉、苹果显然等不及了。谷歌在2012年就实现了无人驾驶车路试,而特斯拉的穆斯克放出豪言,2020年太久,特斯拉3年即可推出无人驾驶汽车。
趋势之三是大数据造车改变了汽车行业游戏规则。此前,坊间传出小米将造电动车的消息,三星将造电动车的新闻也曾屡次上演。苹果在日内瓦发布CarPlay,随后又高调递交了一份意在重整汽车维修市场的软件,更让传统车企感到了压力。而目前红极一时的特斯拉电动车,起初也是个门外汉,但凭借强大的整合能力,已经显示出咄咄逼人的攻势。
这显示出在大数据时代,造车门槛已经大为降低。更多擅长大数据的IT车企参与进来,无疑会改变这一行业的游戏规则,电商、车联网、无人驾驶正是这种趋势的体现。同样,在大数据时代,消费者的购车行为和喜好也将发生巨大变化,谁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谁就能赢得市场先机。这要求传统车企必须以变应变,否则只有坐吃山空。
怪不得北汽董事长徐和谊(点击查看最新人物消息) 说,IT企业的很多创新甚至是颠覆性的,如果车企不加大创新的力度,不抢占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制高点,那么将来主导汽车行业格局的不见得就是现在的几大汽车集团领先,很有可能是一个IT企业,未来一天,汽车企业可能沦为IT企业的贴牌制造商,就像富士康一样。
趋势之四是传统车企与IT界握手的车联网时代已经到来。车展前,上汽携旗下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上汽乘用车等品牌,推出了上汽电商网站车享网,这被视为汽车企业正式进军电商领域的第一步。本次北京车展顺应了车联网的发展趋势,首次引进了车联网相关企业参展,展示目前中国智能汽车发展趋势,这展示出汽车与IT联手的车联网时代已经到来。 “通过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和对国际上一些企业总部的参观、交流,我感到震撼,感到传统制造行业的确需要变革和转型。汽车产业必须多向IT产业学习,并应该加强与IT产业的深度合作”。徐和谊如是说。
目前,车联网还处在初级时代,上汽、通用、丰田、DS等品牌都推出了自己的人工呼叫中心,为车主提供导航、用餐、加油、安全、天气查询、路况通知、新闻播报等服务,越来越多的新车也搭载了车联网系统。接下来,随着技术的成熟,车与车之间、车与人之间、车与路之间将实现全面互联,以解决拥堵、环境能源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