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强短板 充电设施标准渐成体系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近年来,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先行,统一标准”的观点已在业内达成共识。
电动汽车规模化发展需要电动设施充电实现标准化,电池的应用、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电池和电网之间的互动等都需要充电设施标准化运作。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标准委”)秘书长刘永东表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化工作,不仅能够促进电动汽车发展,还能够对电网的稳定运行发挥作用。电网企业和汽车行业,包括电子行业共同努力、共同配合,才能促进电动汽车的规模发展。”
千呼万唤统一标准
事实上,统一充电设施标准的呼声,早在2010年就出现了。当时,国内很多地方如广州、深圳、北京、上海、合肥等试点城市各自出台了充电站标准,但标准各不相同,或者直接采用国外相关标准,由于缺乏全面统筹,已建成的电动车充电站接口普遍存在不相同、不通用的问题。另一方面,充电插座接口的大小、位置、规格等标准不同,也直接影响着企业产品的研发成本,各汽车厂家和电力系统围绕不同类型的电动汽车及动力电池电能补给方式,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不同利益相关方基于各自利益推进的方案试点和推广,造成市场上多种技术解决方案并存的局面。
标准争议问题长时间得不到有效解决,无疑给国内电动汽车的发展和普及设置了障碍,不利国家发展电动汽车战略的推进,使整个产业贻误发展的历史机遇。统一标准的制定,将为电动汽车的技术、产品和市场划定规范,并为汽车企业和能源企业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方面各自为战的混乱局面画上句号。此时,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体系建设应运而生。
标准化进程成果初显
把近几年可能需要涉及到的标准,按照一定的关系或者一定的逻辑排列起来,就叫做标准体系。标准体系是一个框架图、规划图,也是制定标准的计划图。刘永东介绍了目前我国的标准体系情况;”充、换电标准体系经常是捆在一起的,当前初步形成了包括58项标准的充换电标准体系,正在开展的关于充电设施标准化工作一共有35项,其中完成标准编制上报的有12项,涉及到术语、动力电池箱、充电系统及设备、充换电接口、换电系统等。”
近年来,关键标准制定取得了很大进展,首先是2010年5月颁布了第一批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新能源行业标准————《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技术条件》、《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技术条件》和《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监控单元与电池管理系统通信协议》。这三项标准是充电站建设中的关键设备和关键技术,三项标准的发布,标志着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化建设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2011年12月,又发布了备受行业重视的四项电动汽车接口标准,包括整个连接器的通用要求、交流充电、直流充电、直流充电协议,以及尺寸、性能、通信协议方面的基本规定,基本确定了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接口方面的大致方向。
其后,在原有充电设施标准体系基础上,增加换电内容,形成了充换电标准体系框架。在不久前刚刚召开的标准委一届四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电动汽车非车载充放电装置技术条件》、《电动汽车电池更换站用充电机技术条件》、《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运行管理规范》、《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运营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电动汽车充电站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供电系统技术规范》、《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规划导则》七项行业标准送审稿,在基础标准上进行相应的完善,同时也弥补了监控系统、运营系统等方面标准的空白。
值得一提的是,在开展国际交流的同时,标委会还积极将我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技术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如我国直流接口标准和直流通信协议标准已成为国际标准。国际化,这是充电设施标准化工作非常显著的特点,在开展国家标准化以及制定行业标准的同时,与国外进行广泛交流。比如我国和德国专门成立了电动汽车标准化工作组,研究充电标准等方面的内容。
任务依然繁重
刘永东表示,虽然当前充电设施标准化工作成果已初步显现,但是任务依然繁重。正在制定的一个标准是《居民区充电技术实施导则》,要解决的是住宅小区充电设施问题,涉及住宅小区内的停车位配电容量筹划、停车位安装充电桩比例等问题,为今后电动汽车进入千家万户奠定基础,使小区能够提前适应电动汽车的发展。
另一个正在制定的是充换电站的服务网络标准。一个充电桩或者一个充电站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只有网络化才能让电动汽车走得更远,便利大家的使用,因此需要一系列相关的标准进行支撑。比如,充电站的设计规范、换电站的设计规范,以及协议标准的制定等。
提及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刘永东透露:”一是充电设施的标准要和智能电网标准进行协调。充电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大规模发展以后,跟城市配电网的智能化、自动化之间密不可分。第二个方面是加强充电设施的质量检测,这既涉及到充电设施本身的问题,也涉及到充电设施在日常应用中老百姓的充电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