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新能源战略第二阶段主推Plug-in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丰田将普瑞斯所搭载的动力系统应用到了很多车型上,这也为上汽集团发展新能源提供了参照样本。
”第一阶段我们完成了第一代新能源产品的开发,第二阶段我们要将新能源技术实现商业化运作,将新能源技术配置到不同的发动机不同的产品平台上去做。”日前,上汽乘用车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捷能公司总经理朱军对记者说。
上汽新能源汽车的第一阶段到2012年结束,而上汽也顺利完成了2010年自主品牌混合动力轿车上市、2012年纯电动轿车上市的军令状。
不过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受制于成本和技术,短期内难以大规模产业化。而今年,上汽推出的纯插电式强混荣威550Plug-in,则为未来的产业化打下基础,按照计划,荣威550Plug-in将于明年陆续上市,上市当年计划实现产销1000-2000辆,而随后,年销量计划将达5000-6000辆。
第二阶段技术方向主推Plug-in
在新能源战略上,上汽第二阶段仍将坚持混合动力、插电式强混和纯电动”多条腿”走路,但考虑到充电设施尚待完善,而混合动力补贴也尚未出台,上汽将下一步新能源汽车的主流技术锁定为Plug-in,即插电式强混。
”荣威550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对上汽的意义也是一样,在接下来15年到20年间,plug-in(插电式混合动力)应该还会有很强的生命力。”朱军称。
”相较于纯电动对充电设备的依赖性较高,以及续驶里程有限,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短期内更能对消费者产生吸收力。”朱军认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即使在没有充电设备的环境下,也可以作为普通的混合动力车型驾驶。以荣威550Plug-in为例,电池和油箱的设计里程达到500公里,可以消除消费者的里程焦虑综合证。
同时,在短途行驶中,Plug-in与纯电动车的使用是完全一样的。如荣威550Plug-in充满电,可以完全依靠电驱动行驶50公里,综合来看,荣威550Plug-in假使1/3的时间运用油,2/3的时间运用电,节油性也能达到70%。而上汽前期做的市场调研数据显示,70%的乘用车每天都是在城市工况下使用,一天行驶在50公里左右,这意味着,50公里蓄时里程,已能满足大部分乘用车消费者的需求。
Plug-in技术是上汽走向完全电力驱动的重要步骤,实际上,这个技术能随着电池技术的进步而进行技术提升,一旦电池能量密度提高了,那么使用相同体积的电池,蓄时里程就长了;而如果50公里蓄时里程已经够用了,那时也能将电池减少,以降低成本。
实际上,从全球汽车巨头的新能源研发路径来看,Plug-in也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选择,如大众新能源汽车的定向目标就是Plug-in,而通用纵然走了许多复杂的路,最终还是选择了Plug-in。
60亿要打造什么样的产业链
目前上汽乘用车单是在插电式混合动力产品上的研发投入就达到11.6亿,而供给商的综合投入则高达20亿元。而上汽集团执行副总裁乘用车公司总经理陈志鑫计划在”十二五”期间,还将再投60亿元用于研发新能源汽车。
与合资企业 ”市场换技术”道路不同,上汽集团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开展途径从一开端就强调自主掌控产业链体系,坚持全产业链打造。按照陈志鑫提出的要求,上汽不仅只研发一款车两款车,而是要推进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的成熟和产业化。
”下一步投入,我们是要将产业链完全建起来。”朱军说,上汽现在只能支持小规模产业化,新能源汽车要实现大规模产业化,核心零部件也要同时投入,同时,为了保持产品的一致性和性能的提升,还要不断优化技术平台。
在新能源道路上,技术来源是个问题。上汽五年前开始规划荣威550Plug-in,当时丰田、通用设置了很高的技术壁垒,上汽决定自己研发,打破技术壁垒。最终,全资子公司上海捷能公司自主创新开发的插电式混联机电耦合驱动技术,有效规避了丰田、通用等国内外混合动力产品的技术壁垒,是更紧凑、更高效的电驱动变速箱,目前已经搭载在荣威550插电式混合动力轿。
如果不掌握关键技术,在未来的竞争中必然会处于不利的位置。事实上,新能源在上汽的计划中,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现阶段节能的要求,而是长远都必须要坚持的必然趋势。
事实上,我国对油耗的要求越来越高。今年3月,工信部、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联合发布了《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办法》,这是我国推行第三阶段油耗标准的规定。根据该《办法》,到2015年,新车的百公里油耗要降至6.9升才达标;到2020年,这一标准将下降至5.0升。公开资料显示,从2006年到2012年,中国平均每年油耗只降低了1.3%。这意味着,如果要在此后的7年时间实现平均油耗由7.38升/100公里降至5升/100公里,油耗累计需要降低30%以上。
”按照中国人用车尺寸大小的平均值,要达到5升是几乎不可能。”朱军说,而这意味着,如果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不改变,必须加装新能源装置。在上汽的计划表中,混合动力未来在上海汽车的车型上,将会是标准配置。这一关乎未来车企生死的技术,上汽当然要花巨资实现自我掌控。朱军告诉记者,目前在电机、电控、电池几大中心技术研发方面,上汽已率先控制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