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等车企加码本土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广州车展成为本年度车市的最后一道盛宴,在这场喧哗的汽车秀中,”本土化”成为跨国汽车厂商提及最多的关键词,或是未来先进技术的真正导入、或是产品设计更加本土化、或是加快进口车型的国产化进程、或是着重今后新能源产品的研发,都让人对未来的中国车市充满憧憬。
透视这些本土化战略,我们会发现跨国车企的终极目标都是相同的,都希望未来在中国市场取得更长足的发展。但是”本土化”毕竟不是一句口号,想要在自己的品牌和产品上留下清晰的中国烙印,跨国车企还需再下一番功夫,不光要读懂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变化,更要把握住对中国汽车市场未来的预期。
本土化需让汽车产品更像美味可口大餐消费者的心思似乎总是那么的难以捉摸,有人坚信进口车品质更高宁愿花高价也不买国产车,又有人对自主品牌的高性价比爱不释手。但如果仔细一想,消费者之所以需求各不相同,无非是要选择一辆真正满足自己胃口的汽车产品。尤其是面对中国消费者的众口难调,跨国车企的”本土化”想要有所成就,就必须让自己的产品更美味可口。
一提到胃口就不得不让人联想到美食。相对于车企,两大洋快餐的”本土化”可谓更有经验,从最早的老北京鸡肉卷与烧饼米饭,到今年新推出的麦趣饭与麦饭卷,洋快餐大张旗鼓地把中国传统美食搬上餐桌,”本土化”似乎变得轻而易举。
然而造车毕竟不像买菜做饭,烧两个可口的本地菜就轻易俘获了人们的味蕾。尤其是过去十年,中国汽车市场发展之快、变化之迅速让人措手不及,而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80后、90后成为消费主流人群,跨国车企也面临着更大压力。
过去,跨国车企往往直接导入国外成熟产品,做个车身加长、装饰几条桃木内饰就完成了所谓的本土化。如今,中国消费者的选择更多,而且对于创新需求要远高于其它市场。跨国车企想让自己的产品成为香饽饽,就必须在产品定位、研发、设计、定价等多方面加强本土化。
以丰田为例,针对年轻消费者,在车展前夕相继推出全新威驰和致炫两款小型车。与以往的国外产品直接导入不同,这两款小型车是专门为中国消费者量身打造。据了解,产品研发阶段,丰田就在国内50多个城市、100万以上的消费者中间进行调研和数据分析,之后又做了数百场的车型评价沟通会,两款产品才得以正式拿到消费者面前。不仅如此,7万元左右的起售价一下子拉近了与消费者的距离。
在富有吸引力的产品和价格背后,是跨国车企本土化的承诺和决心。随着本土化的调料越加越丰富,消费者还愁享受不到更多的美味汽车大餐吗?
新能源汽车技术本土化是趋势
同样是丰田,其位于常熟的中国研发中心在两周前正式竣工投入使用。作为丰田全球研发体系中最大规模的研发中心,具备正式测试跑道和研发设施,将重点围绕混合动力技术的本土化研发及核心零部件国产开展工作。
不难发现,除了汽车产品本身的本土化,跨国车企在先进技术导入上也加快了步伐,而这其中尤以强调节能减排的新能源技术更让人关注。
当下,国内面临着严峻环境与能源问题,汽车业也因此承受着史无前例的节能减排压力,新能源汽车的呼声越来越高。跨国车企显然敏锐的抓住了这一市场趋势,从之前的黄金动力组合,到如今的混合动力,国内的每一次新能源技术引入和变革都迅速激发消费者的极大热情。
可能有人会说,跨国公司不会把核心技术带来,所谓的中国技术中心主要是进行工程应用方面的开发,仅仅是针对中国市场进行产品改进和技术优化。
这样的担心在当前的市场形势下显然有些多虑了,对于跨国车企而言,只有实现真正的技术本土化,才有可能推进先进技术的普及,进而保持市场的领先地位。
中国汽车市场经过最近十几年的摸爬滚打,早已经过了技术舶来的年代,淘汰的生产线、过时的技术、以及投机取巧的加工改进,想在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只能是非分之想。中国消费者比任何时候都更有资格、有权利享受最先进的汽车技术,换个角度,巨大的市场需求同样是技术创新的推动力,技术本土化已经是跨国车企在华发展绕不过去的门槛。
以混合动力技术为例,一直因购买成本高处于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如今丰田推进混合动力技术本土化研发以及核心零部件的国产,混合动力车售价有望显著下降,一旦突破了价格门槛,混合动力将使国内汽车消费格局的产生巨变,进而有望带动汽车节能环保技术的升级换代。
近年来,各大跨国车企的本土化战略纷纷加码,能否赢得中国消费者的认可还有待检验。但可喜的是,这些跨国车企已经不再把中国市场当成是销售的”泄洪”阵地,”InChina、ForChina”正在成为一种态度,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这些本土化进程的推进,将加速中国车市由”做大”向”做强”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