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首次分享在无人驾驶未来战略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英特尔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杨旭描述了无人驾驶的未来,阐释了英特尔加速实现无人驾驶的独一无二的优势,并对中国无人驾驶市场的发展趋势寄予厚望。杨旭认为,将技术创新和用户需求结合起来进行有效整合,将是无人驾驶未来发展的突破点。英特尔首次系统性地分享英特尔在无人驾驶领域的前瞻观点与战略布局。
英特尔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杨旭发表主题演讲
圆桌讨论作为本次活动的核心环节,由新智元创始人杨静主持,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英特尔物联网事业部总经理陈伟,清华大学教授邓志东,瘾擎传播总经理、《中国汽车画报》出版人兼主编庄鉴韬纵论无人驾驶的现状与未来,现将圆桌讨论各位嘉宾的观点分享如下:
无人驾驶是技术的集大成者
就技术层面而言,无人驾驶存在哪些壁垒?陈伟认为目前存在两个难点:一是各项技术的无缝整合,感知、分析、通讯、深度学习等越来越多的技术正在涌现,需要将它们在无人驾驶领域内进行整合;二是在深度学习方面,随着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如何让车辆具备人的学习能力,这是需要努力的方向。
宋继强也认为技术需要整合,人工智能应用于无人驾驶领域,单靠深度学习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比如在驾驶安全方面,必须做到百分百安全,需要考虑更多的边界案例,这就需要其他技术进行配合,既需要大数据,也需要小数据。
邓志东则进一步认为,无人驾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大成者,作为一个垂直领域或者说应用领域,它所涉及的五个维度:深度学习、数据、计算、通讯以及整合,正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全部。
科技企业与汽车厂商应携手并进
众多汽车厂商已经布局无人驾驶,开始前沿探索,科技企业如何与汽车厂商携手推动无人驾驶的发展?两者又是何种关系?邓志东认为,科技企业一定要跟传统汽车产业融合发展,无人驾驶汽车并不只是“四个轮子上的计算机”,对安全性、可靠性有着非常高的要求,这些不是以科技企业一己之力可以解决的。但随着无人驾驶的发展,会发生跨界颠覆,科技企业会占据主导地位,传统的汽车厂商可能会逐渐处于边缘位置。
讨论嘉宾包括:新智元创始人杨静;瘾擎传播总经理、《中国汽车画报》出版人兼主编庄鉴韬;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邓志东;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英特尔物联网事业部总经理陈伟
“汽车有一个非常严谨的体系,未来发展应以传统汽车产业为主。”庄鉴韬表示。他同时认为,就转型路径而言,汽车厂商应更多地与科技企业合作,并完成从产品用户端向整体服务行业的转变。
陈伟认为推动无人驾驶发展,科技企业和汽车厂商是平等关系,需要携手共进。而无人驾驶能够催生颠覆性的商业模式,科技企业与汽车厂商不应该排除去挖掘新的合作伙伴,未来最主要的行业是服务业,目前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已经呈现出这一态势。
宋继强认为最重要的是生态合作。汽车厂商都有自己的品牌受众,占据不同的市场,控制了准入门槛,以及它们在法律法规和基础设施方面的优势,这些都不是一日之功,科技企业在对未来发展和商业模式上有更为前沿的理解,打造共同发展的良好生态才是应有之义。
无人驾驶将产生颠覆性影响
无人驾驶究竟有着怎样的未来?“最终的发展是建立共享经济。”邓志东表示,无人驾驶涉及的四个产业:无人驾驶私人服务、无人驾驶汽车本身、车联网与云平台以及IPS,都面临着从制造业向服务业的转型,智能化趋势非常明显,共享经济是大势所趋。
庄鉴韬表示,未来谁能够率先想到把服务做了,谁就离未来的愿景更近,从这个角度理解,科技企业和汽车厂商与未来是等距的,两者目前都还属于制造业,抓住 “服务”这个关键才能走向未来。就现在来看,物流业对无人驾驶的需求最大,并在技术、法律、社会政策等方面起到试验作用。
宋继强从科技的角度分析,未来的技术发展可能很难预测,但科技企业和汽车厂商应合力打造更好的平台,并借此提供更好的服务,掌握服务需求的厂商才是未来的胜利者。
陈伟表示,虽然这个领域内的技术整合还没有实现,但无人驾驶的价值是巨大的,普及之后将改变交通运输的内涵与目的,产生颠覆性影响。
各位嘉宾用一句话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宋继强:科技企业、传统行业、研究机构、政府应合力加速无人驾驶时代的到来。
陈伟:无人驾驶的未来充满无限的想象空间,会为我们的生活带来颠覆性体验,我们今天所能想象到的由无人驾驶驱动的商业模式还很有限。
庄鉴韬:不管科技企业还是汽车厂商都应该把服务作为最重要的探索领域。
邓志东:无人驾驶汽车和智能服务时代一定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