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当李非(化名)加入一家总部设在北京的芯片设计公司时,这位从业于芯片设计的工程师对自己和公司的前途几乎没有任何怀疑。理由很简单,作为国内少有的高端芯片设计公司,李所在的公司拥有独立的知识产权和技术。而对于市场的前景,无论是老板和员工都相当乐观。 但是现在,他却不知道自己还能继续工作多长时间。“谁知道我们这家公司还能挺多久”,李有些感慨的说,“现在的收入虽然不是太低,但公司的发展情况确实让人难以乐观。”尽管公司自主研发的高端芯片,属于国内独有,但在产业化上,公司却一直没有更多的突破,公司靠自有产品发展的希望越来越小,前途渺茫。在透露了目前的状况后,李甚至自嘲的称,自己将离开芯片设计的工作,去开一家饭馆。 有着这种想法的芯片设计人绝不止是李非。实际上,在北京的很多芯片设计公司中,心存困惑者大有人在。与外企的大富大贵不同,那些国内兴起的芯片设计公司普遍存在着生存问题。 盈利手段差 目前国内IC设计公司的主要盈利方式还是靠政府采购、行业用户。国内做高端的IC设计企业基本没有盈利的。盈利的企业主要盈利方式还是依赖消费类产品的订单。 而李非所在的公司开发出的高端芯片,尽管从产品上来看,填补了国家的空白。但在进入市场时,却屡屡碰壁。 “技术上的劣势显而易见。而成本上,许多人都认为国内企业有一定的优势,但实际上国内企业唯一拥有的成本优势就是人力成本,在采购成本、设计技术、质量水平的差异下,国内造的东西未必比国外便宜。我们公司的产品拿到市场上,连国内相关厂商都不愿采购。他们更愿意用国外的。”李非说。 李非告诉记者:事实上国内多数从事高端研发的IC设计公司在开发高端产品时,基本不做市场调研。而最普遍做法是先有产品,而后去找市场。这种违反市场规律做法的出现,源头在于许多IC设计公司的取巧心理。当IC设计公司开发高端产品时,公司一般先将自己的产品定位于“中国芯片”,并大肆炒做自己填补国内某种空白,之后便以此为筹码向政府寻求从资金到采购各方面的扶持。 这种做法实际上也是无奈之举,并从另一个方面也反映了从事高端IC设计的公司生存的艰辛,在没有政府扶持的情况下很难生存。如果仅将产品投入市场竞争,无论从技术上和成本上难有胜算。 而信产部电子研究院高级顾问杨学明对记者称:对研发出的国产高端芯片来说,在国内的产业中,更多意义是解决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技术落后 真正能在IC设计市场上盈利的更多的是从事低端设计的公司。消费类产品的订单是国内IC设计公司追逐的目标,但消费类产品的技术含量往往不高。 而事实上,国内近年来尽管在高端产品如CPU取得了一些突破。但技术含量仍然有限。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尽管目前CPU产品在国内已经出现,但作为设计的工具,所使用的主要的技术,MIPS指令集是一项公开的产品。同时在开发工具上也是普遍使用国外的产品。 在国产CPU的开发过程中,国内的设计很多采用了国外的参考设计,甚至一些公开的原程序设计。国内设计更多是做了部分功能管理和后端设计的工作。 同时半导体专家杨学明告诉记者:虽然目前国内的设计公司数量不少,但大多数公司仍处在作坊阶段,同时许多公司热衷于追逐热门行业,产品的雷同很大;从开始电子产品设计的到后来的通讯行业芯片,再到现在逐渐热高清电视芯片。许多芯片企业扎堆现象严重。 产业规模期待加强 伴随近年来中国造芯运动的躁动,从南到北,一条条国内芯片制造生产线不断上马。而中芯国际的扩张、台积电的落地更是使这种制造风潮一时达到顶峰。国内芯片制造火爆的同时刺激着作为芯片产业链的前端的IC设计,几年来,国内半导体设计业开始高速增长。2000年国内注册的企业仅有57家,而2000年后猛增至300多家。而时至今日国内IC设计企业的数量已经达到了600家左右。 根据此前CCID的数字,2000年中国有96家IC设计公司,2001年底增加到200家,目前该数字可能至少已翻了一倍,2002年销售额为3.16亿美元,2003年上升到6.56亿美元。而对2004年这一数字的估计将达75亿美元,而根据预测这一数字到2008年再增长三倍。 但从产业规模来说,目前处于100人以下的IC设计公司仍占8成以上,而从业人员也仅有2万人左右。 目前国内真正的大IC设计公司仍然是国际公司的后花园,英特尔在国内的实验室,员工数量就是其它公司的几十倍。而即使是国际公司,也鲜有将国外大的研发中心设在中国。而仅有的几个,如国内熟知的摩托罗拉等公司的研发中心,所做的工作也仅是将国外设计好的模块,进行测试。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事实上在国内众多的芯片设计公司中,许多仅仅是几个人而已的小作坊。而这种企业往往只有一两个人掌握一定的芯片相关技术。 “这种小作坊的多数上是一些IC设计的从业人员,在积累一定的经验和资源后,拿到一个或几个单子,开始自立山头的产物。这样的小公司,你很难想象会有什么发展,和业务的延续性,很多就是干一票就散了。对整个产业的规模化没有太多帮助。”业内人士表示。 对于这样现象,半导体业内资深人士实际早有认识。早在2002年的一次半导体会议上,半导体协会副理事长王芹生就曾提出:打造一亿美元规模的中国集成电路设计公司。 但一切谈何容易。一亿美元的年收益规模对于国内的IC设计公司好似天文数字,时至今日,能够接近这一数字的国内IC设计企业也不过大唐电子等寥寥几家。 对创业初期的IC企业来说,另一个发展的瓶颈是资金。尽管许多在国内的IC设计公司在起步时得到了外资的帮助。但根据一些分析机构的数字,注入IC设计企业的投资在整个国内半导体产业投资中所占的比例相当低,更多的国外金融机构青睐于将资本投向资本密集型的芯片制造企业之中,而非芯片设计。 针对国内IC设计企业的现状,早在去年年底,北美华人半导体协会的总裁Greg Ye称:将有90%以上的中国初创的IC设计公司将会消失。而很多业内人士对此预言表示认同,但业内专家表示:即使真的有90%IC设计企业倒闭,也不会对IC设计产业产生太多负面影响,而市场竞争的自然选择将会有利于国内IC设计企业整合出更大的规模。
因遭调查而连续炮轰台积电、中芯国际等“宿敌”的联电主席曹兴诚似乎还未能平息怨愤———在近日于新加坡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他不仅用言词和手势贬低了对手一把,更放言联电“永远不会与台积电合作”,令业界对这两家芯片巨头的对立有了新认识。 据联合早报报道,联电与英飞凌(Infineon)在新加坡白沙晶片园合资投建的12英寸芯片项目近日启动,正处在联电事件漩涡中的曹为此特地赶赴新加坡举行记者会。由于台积电与飞利浦合资的项目两年前已落户当地,且位置正对联电项目,当地媒体遂向曹求解对“联电与台积电在新加坡之战”的看法。对此,曹兴诚不以为然地表示:“对面那家厂是飞利浦所有,台积电只占小小的股份。”而在提到这“小小的股份”时,他还比了个“微不足道”的手势。 当记者询问“联电是否可能有与台积电合作的一天”时,曹脱口而出:“绝对不会!”,其激烈反应和直接回答让现场记者感到“震惊”和“难以置信”。当记者追问“完全不可能吗?”,他再次回答:“永远不会!” 早报记者随后获悉,台积电与联电的积怨历时已久,不仅在于两者同为芯片业竞争对手,且分属行业老大、老二,还和曹本人与台积电董事长张仲谋的个人矛盾不无关联———由于两人经营理念、思维方式等反差很大,加上中芯国际“搅局”,积怨愈深。 尽管如此,业内专家、上海浦东台湾经济研究中心秘书长盛九元却预测,台积电与联电在未来很可能被迫走上合作之路,合并也未必没有可能。“首先,美国IC业界预测在2010年后的全球晶圆市场,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只有三星。欧洲的英飞凌也非常有实力,而大陆的909、908项目会整合,中芯和宏力也会走向合作,目前行业领先的台积电、联电则会逐渐丧失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依靠合作才能生存,且绝不是一般的合作:包括市场、技术以及策略等方面都可能形成联盟。” “第二点原因来自台湾当局的主导力量。”他告诉早报记者,台积电与联电都有深厚的政府背景。出于提升台湾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考虑,台湾当局可能在未来整合这两家芯片大厂。 “第三个原因则是台积电与联电本身有很多技术重叠,也为合作乃至合并创造了条件。”盛最后说。
“联电案”引起蝴蝶效应,台湾IC代工业界再为投资大陆造声势,有关限制政策将放宽的消息也逐渐清晰。 7日,台湾“政策研究基金会”举办“开放半导体晶圆厂赴大陆投资”座谈会,联电遭遇闪电彻查以及台湾限制高科技产业投资大陆政策再度成为业界焦点。研究人士指出,台湾当局开放的步调已赶不上厂商的需求,应该有更积极的作为。 茂德科技公司投资处长林育中指出,大陆逐渐成为世界制造工厂,并非阻止台商投资大陆就可改变这股潮流,因此台湾当局应尽快解除限制。 针对“将导致失业率上升的说法”,力晶半导体总裁特别助理林士然强调,台湾的高科技产业人才匮乏已经持续多年,人才需求远超过供给量,在两岸未能“三通”的限制下,高科技业为解决人才荒,不得不到大陆投资。林士然表示,台湾科技大厂彼此竞争激烈,也并未发生机密遭窃情况。只要策略正确,厂商可以获利并继续延揽人才就业,不存在留不留台湾的问题。 一台湾政策研究人士直接指出,应以双赢的态度看待台湾IC产业投资大陆,现在台湾当局开放的步调已赶不上厂商的需求,应该有更积极的作为。 从暗助“友商”和舰科技的台联电,到苦等两年8寸厂始得登陆的台积电,台湾IC厂商投资大陆的步伐从未停止。然而,由于芯片产业是台湾的支柱产业,台湾当局担心完全放宽到大陆投资的限制将会导致本地资金、先进技术以及工作机会的流失,因此对半导体等电子企业到大陆投资进行了诸多限制。 这种限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投资额和技术。依《在大陆地区投资晶厂审查及监督作业要点》规定,台湾目前仅向自身拥有已量产12英寸芯片厂的企业开放8英寸芯片、0.25微米以上工艺赴大陆投资。 苦于台湾当局重重限制政策,众多厂商只能在大陆庞大市场外围挣扎。随着封测巨头日月光1月公布投资重庆,业界纷纷预测台湾当局对台湾IC业投资祖国大陆的“禁令”将瓦解。 “台湾企业凭借工艺技术优势,最有实力耕耘大陆市场且进一步扩大全球竞争力。”“台湾工研院”董事长林信义日前也再次强调,IC产业赴大陆投资开放过晚将不利厂商竞争,呼吁有关部门尽早放宽限制。 据悉,“台湾工研院”早在2002年就曾出台《8英寸厂开放赴大陆投资评估报告》,指出尽早开放8英寸厂赴大陆设厂有助于提升台湾IC业产值,并将加速台湾12英寸厂的尽快投产。 此前有消息说,除封装测试业有望开外,台湾有关部门已计划更改IC代工厂西进投资标准,将工艺限制由0.25微米放宽至0.18微米。 “有关部门已经在做修改案的最后准备。”消息人士透露,相关限制的放宽政策将在近期出台。 印证这一说法的最新事实是,争取8英寸厂西进席位的力晶、茂德正在提交修改投资案申请,希望能直接以补交文件的方式,争取将生产线更改为0.18微米工艺。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3月9日消息,在从美国进出口银行贷款受阻之后,中芯国际表示有可能转而从日本进口价值数十亿美元的芯片生产设备。 中芯国际首席运营长马可-莫拉(Marco Mora)上月在写给美国进出口银行的一封信中表示,对于该行不愿为中芯国际从美国购买价值8.7亿美元的设备提供贷款一事件表示不满。信中还透露,中芯国际已经通过中国政府同其它国家取得了联系,其中包括日本。 信中称,中芯国际同日本厂商和政府建立合作关系后,今后再从美国方面购买设备将十分困难。从长远来看,这将会给美国设备厂商带来超过50亿美元的营收损失。美国进出口银行的主要业务是为美国厂商出口提供低息贷款,但该银行前不久却搁置了美国应用材料公司要求其拒绝为中芯国际进口设备提供贷款的请求。尽管美国进出口银行并没有正式拒绝中芯国际的贷款请求,但却一直没有公布讨论日期。 据国外媒体报道,中芯国际此次贷款受阻可能同美光科技从中作梗有关。美光科技是一家位于美国爱达荷州的芯片厂商,该公司资助的一位议员目前在国会全权负责美国进出口银行的业务。到目前为止,中芯国际和莫拉本人还没有就这封信发表评论。 据悉,中芯国际计划从美国应用材料公司购买绝大部分高科技设备,由花旗银行领衔的一个财团提供贷款帮助,不过这一交易需要获得美国商务部的批准。花旗银行领衔的财团将为中芯国际提供绝大部分的信贷,但一旦中芯国际转向日本厂商,该财团也就失去了这项业务。目前花旗银行也还没有就此发表评论。(飞仙)
3月7日,在日本爱知县世界博览会的接待处,一名人形机器人现身新闻发布会。它由日本的科科罗机器人公司研制,能识别用日语,汉语,韩国语或英语讲的四万句短语。展示技术和创新成果的日本爱知世界博览会将于3月25日到9月25日举行
创维集团在深圳正式宣布首期投资2.4亿元,开展6英寸半导体晶圆项目。该项目的产品方向为功率半导体器件,主要应用于绿色照明、充电器和家用电器领域。 据创维集团发展部黄志刚介绍:该项目得到深圳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市府办公会议已同意将南山高新区3.6万平方米工业用地安排给创维用于项目建设。目前该项目的厂房设计、设备选型等工作已展开。 根据工作进度安排,创维将在今年第二季度办理用地手续并开始设计,三季度开始基础建设,2006年下半年试产。项目设计产能6英寸晶圆48万片,年产值4.3亿,年利税1.2亿。 创维主席王殿甫亲自主抓这个新项目。他在接受咨询时说:这是创维首次涉足原器件产业的投资,该项目的完成,将有助于创维完善数字家电终端的垂直产业链,为企业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促进我国半导体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带动珠三角地区相关产业发展。 据介绍:目前全球半导体产业已走出2000年前后的发展低谷,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据美国半导体工业协会(SIA)预测,2004年全球半导体营业额将达到2138亿美元,比上年增加38.5%,2004年-2007年平均增长率预计达到11.8%,到2007年营业额将达到3340亿美元。 国内半导体市场的发展速度也是相当迅速。据赛迪顾问(CCID)的统计,我国半导体产值将从2002年的258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364亿元。年增长达38%左右。专家预测到2010年,中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半导体市场。 国内分立器件市场中,进口产品依然占据了绝对多数,国内产品市场份额不足一成,需求缺口很大。国内半导体产业布局基本上以上海和江浙为中心,集中了全国约70%的生产能力。珠三角半导体使用量居国内首位,但能生产晶圆的企业却屈指可数,国内有晶片制造能力又有封装能力的企业也就十来家。市场需求给实力企业进入半导体制造领域提供了较好的机会。因此,创维十分看好这个项目的前景。
艾睿亚洲(Arrow)和凌特科技(Linear)于3月7日正式签署代理分销协议,艾睿将成为Linear公司亚洲主要代理商。艾睿是世界第二大的代理商,在中国大陆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有18个销售代表处和分公司。
长期合作的美国进出口银行今年宣布搁置中芯国际采购贷款担保申请 2月10日对于中芯国际来说,是一个黑色的星期四。 是日,美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菲利普.梅里尔正式对中芯国际的贷款担保申请表态,称该银行将“搁置中芯国际的贷款担保申请”,随后该银行发言人透露,对于中芯的贷款担保申请,美国进出口银行“下周也不会讨论,在任何时候也不准备讨论”。 和大多数资金密集型企业一样,中芯国际的融资渠道主要建立在美国的金融机构中,其中包括美国进出口银行,在过去几年,该银行一直扮演着中芯国际向美国本土厂商采购设备的“资金中介机构”的角色。美国进出口银行的“翻脸”,直接导致中芯国际原定的7亿美元采购计划搁浅。据了解,中芯国际此次贷款的目的是购买原材料,该公司2005年原材料采购支出计划为10亿美元。 中芯国际有关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证实了有关消息,虽然中芯国际有关人士表示,美国进出口银行担保暂被搁置一事,不影响今年的资本开支计划,已就此事制定了相应的对策,至于如何解决投资难题,有关人士坦言,中芯国际不得不调整今年全球采购计划的有关部分。中芯国际不得不寻求不同的融资方法,“包括来自内地和国际的银行贷款”。 7.69亿美元贷款泡汤 中芯国际每年都会从北美等地的厂商处采购大量设备,用于芯片生产和制造。根据惯例,为满足如此庞大的资金需求,一般都是由当地银行提供贷款担保。美国进出口银行在过去几年内一直是中芯国际向美国本土厂商采购设备时的“资金中介机构”。据了解,美国进出口银行由美国国会组建,主要职能是向那些计划购买美国产品的外国公司提供资金援助,从而最终达到增加美国出口量的目的。 按照中芯国际的描述,历年来的合作非常顺利,双方早已相互知根知底。根据中芯国际早前的规划,中芯国际计划从美国应用材料公司进口芯片生产设备。 在业务洽谈达成相关协议后,中芯向美国进出口银行提出贷款申请,要求该银行为这一出口业务提供7.69亿美元的贷款担保。但这一次,知底的美国进出口银行并没有像以往一样愉快地伸出援手,中芯国际在2月10日得到的答复让中芯的采购计划不得不暂时进入“无限期搁置”状态。 受该决定影响,美国应用材料公司因此无法完成与中芯国际的采购交易。该公司发言人表示:“美国进出口银行作出这样的决定,实际上与美国政府提倡加强出口的政策相违背。因为即使中芯国际无法从美国进口芯片制造设备,它照样可以从日本、韩国或欧洲找到相应的设备提供商,对于中芯来说不会有本质的影响。而失去这张定单,对美国本土的企业却是非常不利的。如果美国政府想认真履行其与国外公平竞争的承诺,我们认为此类贷款担保就应该被允许得到实施。” 应用材料公司发言人还评论说,美国进出口银行的主要职责应该是通过提供一般商业渠道所不能获得的信贷支持,以促进美国商品及服务的出口,并以此来推动美国经济的增长达到增加就业的目的。如果美国政府真心愿意提高美国高科技企业的海外竞争力,那么这项交易就应该被允许继续进行。 据公开数据,仅仅去年一年,美国进出口银行为美国企业出口提供的资金担保便高达178亿美元。有媒体披露,就在该银行宣布“搁置”中芯贷款担保请求的数天后,该银行董事会便批准了另外一项初步承诺,决定向美国核电设备生产巨擘西屋公司提供贷款担保和直接贷款,以支持它向中国出口核电站设备。担保承诺的金额高达近50亿美元。 美光被指从中作梗 美国进出口银行为什么会搁置中芯国际的贷款申请呢?有舆论将矛头指向美光科技公司。美光科技实际在主业方面和中芯国际并不存在直接的冲突,主要致力于DRAM芯片制造。 据海外媒体报道,在去年早些时候,美光科技发言人在公开场合多次表示,美国政府不应该帮助海外竞争者提高生产规模,尤其是在目前芯片市场供大于求的背景下,美国政府更有义务这么做。美光发言人戴维.帕克甚至表示,由于竞争的加剧和市场的萎缩,美光已经被迫进行裁员,甚至将一家芯片加工工厂改为测试中心。 “国外芯片制造行业在美国政府的帮助和扶持下正在产业的各个环节内与美国公司竞争。”该发言人声称,“我们认为,美国政府不应该用纳税人的钱来促进美国的半导体就业职位转往中国。” 电子业国际分工一直是国际舆论的一个敏感话题,虽然早前由于并没有企业力量牵头,中芯国际等中国芯片厂商也一直没有遭遇到来自美国方面的太多政策阻力。但一直以来都有部分美国人士认为,美国不应该向中国芯片制造行业提供帮助,理由是“中国的芯片制造行业正处于发展时期,假以时日将对美国的相关行业造成压力”。 成立于2000年的中芯国际代表着中国半导体和芯片制造行业的最高水平,甚至更多地被理解为中国IC的一面旗帜。短短几年间,中芯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芯片代工厂商,全球多数巨头性企业都是其客户。 美光科技不只是从舆论上批评贷款给中芯国际的行为,据海外媒体报道,美光随后多次通过院外游说等方式向美国有关部门施加压力,最终迫使美国政府干预此事并敦促美国进出口银行作出拒绝为中芯国际提供贷款担保。 “这也由于芯片工业一直被各国政府作为战略性产业来对待,很多相对单纯的经济问题原则并不能在该领域内得到印证的原因。”业内人士评论说,“政府对待该行业的态度和政策,往往要受到很多潜在因素的影响。” 对此,中芯国际发言人认为,美国进出口银行的拒绝担保会直接影响到芯片制造设备商的出口,但在“美国所公布的中美贸易顺差是中国公布数据的两倍”的背景下,这样的决策也很容易理解。“有人在刻意夸大中美的贸易顺差,以保证其自身的利益。” 根据公开报道,更早的时候,时任Intel总裁的贝瑞特曾暗示说,德洲仪器在中芯国际下单90纳米芯片有违反美国法律嫌疑,并暗示说德州仪器在某些关键性的制造技术环节和中芯国际存在往来,有技术支持的嫌疑,曾建议美国政府介入调查。但中芯国际发言人随后称,是因为中芯国际先拥有了90纳米芯片的制造工艺和技术,才有德州仪器在中芯下单的事实,同时也否认了贝瑞特的猜测。 尴尬的中芯国际 “事情都有两面性,芯片工业的国家战略性一方面导致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一方面也使中芯国际在国内获得良好的发展环境。”中芯国际发言人说,“任何一国的政府都不会坐视国内骨干网全是基于进口芯片的尴尬情况,这是很正常的态度。只是这样的底线却往往被某些企业因自身利益而加以利用,并实现其打击竞争对手做大自己的商业目的。” 总部设在上海张江开发区的中芯国际在成立之初曾得到了上海实业和张江高科的大力支持,因此被业内广泛认为具有深厚的中国政府背景。而在中芯的逐渐做大过程中也带动了整个张江开发区的发展,并最终成就了上海如今“中国IC产业中心”的地位。 可是在中芯迅速膨胀的这几年却让很多西方投资人很难理解。此前曾有外电质疑说,以中芯国际为代表的中国芯片制产业在过去的几年内保持着“令人嫉妒”的增长速度,而整个全球半导体产业的下滑和萎缩却是“几乎让人绝望的”,这样的反差让人怀疑在中芯国际的增长背后是否存在大量的泡沫。受这样的论调左右,中芯国际自上市之后虽然不断在财报中披露正的现金流和高额的利润,但股价始终未能高于发行价。 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是,中芯国际的快速增长是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的。“从目前的情况看来,在中芯国际被拒一事上,美光已得到了一些美国国会议员的支持。”有消息人士分析说。 有媒体披露说,正是由于美光就此在美国国会进行了大力游说,得到一些国会人士的支持,其中就包括监管进出口银行的国会小组委员会主席、俄亥俄州参议员迈克尔.克拉泼。克拉泼的发言人苏珊.惠勒就此表示,在关于这一贷款担保对美国经济是利是害还没有一致看法的情况下,进出口银行的决定是合适的。但同时有业内人士也认为,美国有关方面其实从某种程度上夸大了中国芯片制造业对美国的威胁。 对于这样的说法,中芯有关发言人未予评价,但中芯国际内部某知情人士对记者解释说,其实丛业务角度出发,主要做OEM业务的中芯和专业的DRAM芯片生产商美光之间不但没有直接竞争关系,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关系。“美光甚至有可能成为中芯国际的客户,向中芯国际下定单。”该人士说,“美光其实只是担心中芯日渐做大,在可能的谈判中掌握更强话语权。同时美光也担心中芯国际与其直接竞争对手的合作会对其产生不利影响。” 中芯国际发言人在评价此事时的官方态度是,中芯国际作为代工厂商,并非美光公司真正意义上的竞争对手,美光不景气的主要原因恐怕更在于竞争对手三星、英飞凌等的发展。压制中芯国际发展,对美光公司没有任何实质意义。美光公司近年在中国市场的业务发展非常迅速,美光或许更应该考虑如何与中芯国际合作。 艰难的贷款计划 贷款被搁浅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对于中芯国际而言,再融资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尽快获得足够的资金购买设备,中芯国际甚至史无前例地向中国银行发出合作邀请。 “中芯国际去年制定的全球采购计划中,声称将花出去10亿美元。”有分析人士认为,“但由于美国进出口银行的这场风波,已经耗费大量精力谈下来的7.69亿美元合同不得不暂时搁浅。根据双方披露的信息,这笔采购主要是生产设备的采购,中芯购进如此大规模的设备很可能是为了充实到现有的生产线中甚至扩建新厂以提高产能。但中国银行的资金能力不足,在短时间要想在本土获得足够的资金是有非常困难的。” 该人士还指出,由于中芯国际OEM的特点,在产能上有非常高的需求,而同时,中国和全球市场所体现出来的状态也是产能不足。就算中芯最终通过别的渠道解决了问题,但所花费的时间成本也势必影响到中芯的发展。中国的芯片制造行业一直处于对资金和技术都有很高需求的状态下,如果长时间出现某一环节的断裂,海外的竞争对手们势必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中芯方面方面对此给出的解释是,由于市场需求的增长,中芯数年来一直在不断地扩大产能,目前的生产规模已经足够完成对市场的供应。但中芯也承认,为了适应市场发展的趋势,中芯必须按计划不断地扩充自己的生产线,因为在市场需求和企业产能之间还远远未到平衡点。 “这件事情不会影响到中芯今年的资本开支计划。”中芯发言人强调说,“中芯有时间也有能力去寻求别的融资途径和解决办法,目前这样的努力也正在进行当中。” 有消息称,中芯国际有关人士正在积极联络中国几家国有银行,希望通过这些银行牵头联合国际资本帮助自己渡过难关。
LSI Logic近日宣布:中国3G移动手机和芯片主要开发商之一、重庆重邮信科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重邮信科,CYIT)获得了ZSP500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内核授权。CYIT最近也获得了ARM926EJ™的授权、他们将会采用ARM和ZSP处理器开发中国国内3G标准——TD-SCDMA芯片。 重邮信科(CYIT)选用ZSP500 内核是由于ZSP500能以独有的高效面积、极低功耗、一流代码密度实现四MAC的性能,这些优点使它成为高带宽3G频带处理和丰富多媒体应用的理想选择。2003年6月,CYIT展示了首款基于TD-SCDMA的移动电话原型。在成功获得ARM9E和ZSP500处理器的授权后,CYIT预计将于2005年第三季度完成商业TD-SCDMA移动电话芯片的开发。
国际整流器公司(International Rectifier,简称IR)日前宣布将参加3月15-17日在沪深等地举行的PCIM China (同期举行包括electronicaChina 2005和ProductronicaChina 2005) 展会。这是全球电子元器件、组件、光电技术领域最富盛名的展会,代表业界最先进的产品技术水平。作为电源转换和功率管理的领导企业,IR今年的参展重点是节能产品。 IR本届参展的iMOTION相关方案正是针对这一需求而推出。iMOTION是一组针对工业和家庭领域变速电机驱动的解决方案,它完全变革了原有的机电控制方式,能显著提升电机效率。推广这类新型驱动方案,可节省约一半的电机能耗,中国则有机会将整体耗能降低10%。更难能可贵的是,iMOTION基本不增加开发成本,还可简化开发难度,缩短开发时间,非常符合制造商的需求。 IR为展会专门调集了一批样品。观众有机会亲自操作内含IR最新节能方案的名牌洗衣机、冰箱、空调和笔记本电脑。
新浪科技讯 日前,参加无线局域网国际标准会议的中国代表团公开声明受到不公正待遇并宣布退出,在业界引起广泛关注。美国东部时间3月1日上午,旧金山参加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上,新浪科技专门就此事采访英特尔CEO贝瑞特先生。贝瑞特拒绝对此事直接评价,但是他认为在当前形势下,WAPI成为标准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英特尔态度依旧 “我无法对此事作出评价”贝瑞特直接答道:“因为我能不确定中国代表团的退出,是受到不公正待遇还仅仅是技术上的分歧”。 “我想说的是WIFI的存在是客观事实。”贝瑞特先生并不掩饰自己在无线局域网标准上的一贯态度:“而且在过去的一年里,WIFI与其他国际标准接轨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你们也看到,中国市场销售了几百万台支持WIFI功能的PC和设备。在这种形势下,无论是中国、俄国还是巴西,重新制定一个与WIFI并行存在的独立协议,已经越来越难了。当然我希望中国代表团能和国际标准组织就此事达成某种共识,使这个事情最终得到更好的解决。” 这之后不久,英特尔公司主管数字家庭业务副总裁MacDonald先生就同样问题的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我们的确对WIFI和WAPI这种冲突的情况很无奈。但我们更关注用户的选择,如果用户欢迎一个协议。这个协议的确能够满足用户在国际上不同地方互联通信的需要,我们不是不能考虑支持它。” 事件回放 在此之前, 参加无线局域网国际标准会议的中国代表团透过新浪科技发表一份公开声明说,“鉴于中国国家成员体(CHINESE NATIONAL BODY)的WAPI提案(JTCI EN7506)无法在此次会议上得到公正的对待,为了维护国际标准组织ISO的公平和公正性,以及维护中国国家成员体的利益及地位,中国代表团决定于2月23日上午退出此次法兰克福会议”。 据一位参与本次代表团人士透露,中国代表团表示回国后将通过国家相关部门投诉国际标准化委员会垄断势力的霸权行径。至于今后是否仍然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会议“将视相关部门向国际标准组织投诉后的情况而定”。
美普思科技公司(MIPS)今天宣布进入中国市场,在本地建立 MIPS 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这个新的全资子公司拥有一个研发中心和销售、市场等部门。 MIPS 科技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John Bourgoin 表示:“目前,中国的系统厂商以及软件和半导体公司正在尽力抓住当地涌现的大量市场机会,这促使中国的电子产业出现了迅速增长的局面。MIPS 科技公司很荣幸能为中国电子产业的发展助一臂之力。进入中国市场对我们来说是重要的一步,我们也会给中国客户带来很有用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先进的技术以及宝贵的经验。” MIPS 科技公司亚洲区运营副总裁 James Mac Hale 表示:“MIPS 科技公司已经与超过100多个公司签订了 150 多项许可协议,这些(协作)配套系统公司中包括一些世界级半导体公司和嵌入式软件业精英。MIPS 科技公司、获得我们许可的公司以及我们的战略合作伙伴提供的技术平台,能使中国系统厂商为国内和国际市场开发出功能丰富的产品。北京2008 年奥运会这样的重大活动将在数字电视机、通信等领域引发一轮新产品开发热潮。我们的使命是广泛提供 MIPS 技术,让 MIPS 技术获得中国设计工程师的大力支持,让他们非常容易地采用这种技术。” MIPS 科技公司设计高性能 32 位和 64 位架构及内核并发放其许可,这些架构和内核可实现较小尺寸和较高能量效率的嵌入式处理器。MIPS-BasedTM 平台面向高增长的嵌入式市场,如数字机顶盒、数字电视机、DVD 刻录机、宽带接入设备、数字相机、激光打印机和网络路由器市场。 同时成立的还有MIPS上海研发中心,这个研发中心将设计为中芯国际等当地芯片代工厂而优化的 MIPS 硬内核,以协助缩短 SoC 设计周期,让产品迅速上市。 MIPS在新闻发布会上称,目前已经有中国公司购买了MIPS IP授权,但是没有透露这些公司的名称。据估计这些公司处于数字消费领域和DVD刻录领域。
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投资1.2亿元,在本市建设的800M数字集群公网一期工程试验网,近期将投入试商用。至此,国家六大基础电信运营商都在本市开通了电信业务。 目前,国家无线资源短缺,而指挥调度、公用事业、安全保卫、会展、物流物业等企事业单位在集群调度方面又有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根据信息产业部批准,中国卫星通信公司在全国选定三个城市进行试验网建设。天津市作为试验城市,一期工程即建设了覆盖全市各区县的、技术先进的800M集群公网,是目前建设的试验网中最大的,已能覆盖的地区有东丽区、塘沽区、开发区,已经投入使用的有天津港的生产调度,4月底之前50多个基站将全部建设完成,达到全市室外98%、室内82%的覆盖率,今年5月1日中国卫通天津分公司可对外发展用户,一期工程可发展5万用户。 本市目前有不少单位使用集群电话,但大多数是模拟集群系统,频率低、频谱利用率低、业务单一、移动设备体积大、保密性差,而这次开通的800M集群电话采用的是数字系统,不仅克服了模拟系统的缺点,而且还可在公网中为专网用户建设虚拟专网,解决了频率资源与市场需求的矛盾。与此同时,800M终端外型已经与目前使用的移动电话相差无几,使用功能也可与移动电话相媲美,除了目前不能漫游外,可以做到通话、发短信、定位、数据采集等多种功能,为本市增加了一种新的通信手段。
2月23日,信息产业部颁布EVD成为我国电子行业推荐标准,给EVD投入巨资的今典集团董事长张宝全长长出了一口气,“这个标准的意义在于国家已经给了高清碟机一个明确的定义,这并不是说其它格式不能存在,而在于那些格式不能再用“高清碟机”的字眼。”张宝全说。 “今年是EVD重要的战略年。”张宝全说,“数字院线、VOD点播和家庭三种渠道建立的市场优势将使内容商将投入我的怀抱。” 就在2004年7月8日EVD标准文本在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网站上进行公示的当天,今典集团与EVD技术持有者北京阜国成立了合资公司“今典环球”。合资公司主要进行EVD碟片的制作,注册资本2亿元,今典集团占股80%,阜国和三四家好莱坞片商持有剩余20%的股份。 “今典环球就是要变成一个EVD内容的大供应商。”张宝全说,“没想到电影局的领导对数字院线这么重视,这也是借了“要让大多数人看得起电影”的春风,电影局已经在催我们提交先行试点报告。数字院线的启动比我的计划提前了3个月,今年3月底到4月初,四川、山东、河南和湖北四省将先行试点,下半年开始在全国普及,估计年内EVD数字院线将达到2000家。” 张宝全曾给全国EVD数字院线数量定了一个10万的目标。“EVD数字院线会采取统一标识,采取民间加盟的方式运作。”张宝全说。 “正如计划的,今年下半年EVD的VOD点播就可以在全国二十几个城市实施,现在今典有将近200部EVD片子,到年底将有500部EVD版权的电影可供点播,而且,初期的点播费用会很便宜,大概5-6元/部片子。”张宝全说。 做房地产起家的张宝全在社区管理上具有先天优势,据悉,下个月EVD的VOD点播将在张宝全的房地产项目今典花园和苹果社区开始试点。“目前,也有很多房地产商来找我,有50多个小区的VOD点播在商谈中。等EVD的高清电影在VOD上跑起来后,我们还将引入高清游戏等内容。” 除此之外,家庭对EVD盘片的购买也是不容忽视的环节,“我们的竞争策略就是要跟盗版DVD拼,所以,EVD盘片的价格不会高于盗版DVD的价格。” “信息产业部颁布EVD为行业推荐标准后,好莱坞旗下一家电影公司驻中国代表就给我打来电话表示出合作的意向。”张宝全说,“今后,好莱坞可能会对EVD开放片源。
2月28日消息称,韩国信息通信部下属韩国信息通信国际合作中心(ICA)发出警告称,韩国过分依赖半导体和手机出口可能会导致韩国强劲的IT产品出口崩溃。 电子时报称,这篇报告对比了韩国、日本和中国的IT产品出口结构,指出韩国过度依赖半导体和手机出口,一旦这两个IT产品出口的支柱发生问题就会导致韩国的IT产品出口崩溃。中国的IT产品出口是最均衡的,中国将成为韩国IT产品出口的主要威胁。日本高科技产品出口也很广泛,包括各种产品。2004年韩国IT产品出口达到了744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29%,是最近五年来出口额最高的一年。2004年韩国的手机出口额为224亿美元,半导体的出口额为268亿美元,这两项加在一起占韩国IT产品出口额约三分之二。因此,ICA官员表示,韩国应克服中国低价产品的竞争和日本的技术实力,才能够保持自己在全球IT市场的竞争力。要达到这个目标,韩国需要实现IT产品出口的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