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兴通讯携手Telefonica集团在西班牙马德里未来网络实验室完成5G承载第一期测试。该联合测试的顺利完成,意味着双方已走在5G产业链发展的前沿,也是双方长期以来深度合作的重要成果。
全面屏成为了手机市场追逐的热点设计,各大厂商纷纷推出自家的全面屏产品,那么手机的下一个流行趋势会是什么呢?
如果中国成功在5G专利方面拥有更大份额,美国芯片集团高通将受到冲击,中兴、华为将受益,而中国移动运营商将为此买单。
作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正携迅猛势头加速商用。特别是作为物联网前序技术的NB-IoT,连接数正呈现几何级增长。
中兴通讯在浙江大学举办高管宣讲会,中兴通讯终端CEO程立新作为浙江大学信电学院89届学长发表了“从浙大出发,走向全世界”的主题演讲,并和学弟学妹们进行了交流。结合走出校园后28年的足迹与心路,以及对浙大校歌的真切理解,程立新给即将走出校园的学弟学妹们一些建议,也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到中国企业在世界舞台成长的历程,和中兴对5G时代的了解。
5G一直是通信业关注的热门话题。今年下半年,业界关注的焦点,从5G技术、频谱转向了承载。三大运营商中,中国移动已制定了明确的5G承载商用时间表,中国电信发布了5G承载技术白皮书,中国联通也将加快5G承载的进程。厂商层面,中兴通讯、华为等厂商也推出了各自的5G承载解决方案,大有山雨欲来之势。
中国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在“2017新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论坛(第三届)”上表示,5g将先上马低频段,在2020年前完成5g核心网技术攻坚及商用。
罗德与施瓦茨与中兴成功完成了LTE-A 1Gbps数据解调方案的验证,包括对双载波4*4MIMO和单载波2*2MIMO的256QAM调制方式的下行载波聚合技术的验证。
5G商用,承载先行已成为业界共识,随着5G商用日期的日益临近,5G承载也越来越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日前,中兴通讯5G承载方案总工赵福川接受C114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兴通讯率先发布了5G承载解决方案5G Felxhaul,今年下半年将完成3-4个试商用,受到海内外关注。
中兴通讯近期发布了2017年的半年业绩,1-6月实现营业收入540.11亿元,同比增长13.0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93亿元,同比增长29.8%。
近日,新加坡电信(Singtel)携手中兴通讯在新加坡城市中心滨海湾部署了2.6GHz Pre5GMassive MIMO的实验网,这一解决方案能够及时提升在滨海湾举行的新加坡国庆中的Singtel 4G用户体验,为新加坡国庆献上一份科技大礼。
7月14日上午消息据来自中国联通的官方消息显示,中国联通2017-2018年分组传送设备扩容工程设备采购(中兴扩容部分)项目资金已落实,现已具备采购条件,拟采用单一来源采购方式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英语缩写为5G。与4G相比,5G具有更高的速率、更宽的带宽、更高的可靠性、更低的时延等特征,能够满足未来虚拟现实、超高清视频、智能制造、自动驾驶等用户和行业的应用需求。目前5G还处于规划阶段,概念和技术未形成统一的标准。我国正大力开展5G技术与产业化的前沿布局,在多个领域取得了积极进展,为抢占5G发展先机打下坚实基础。
5G建设,承载先行。2015年,ITU正式定义了5G的三类典型应用场景,包括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大连接物联网(mMTC)和低时延、高可靠通信(uRLLC),5G业务对网络带宽、时延、可靠性、安全的要求,给承载网络带来了严峻挑战。在日前举行的MWC上海展上,多家厂商发布并展示了5G承载网解决方案,为5G商用未雨绸缪。
据路透社报道,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中兴通讯公司(以下简称“中兴”)表示,随着中国加快推动建立世界上最大的第五代移动网络即5G网络,从今年开始,该公司在5G上的研发支出将在原来基础上翻一倍。
2017年6月15日消息,据外媒报道,日本软银集团正式对外宣布他们将与中兴公司进行合作,在东京进行5G通信技术的外场测试。从目前获得的消息来看,5G通信技术的测试将在东京圈内进行,测试的频率为4.5GHz。这次的测试是
近日,中兴通讯携5G全系列产品,全面参与中国5G国家试验第二阶段测试,多项技术方案验证取得新突破。
近日消息,中国移动公布2017年PTN设备(新建)集采结果,中兴、华为两家企业中标。其中,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标份额为不低于70%;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标份额为不高于30%。据悉,本次集采招标规模约为4.18万端。
此前,特朗普就先拿中兴开了刀。华为在中国的主要竞争对手中兴已经在今年3月份承认违反了美国制裁措施并被处于11.9亿美元的巨额罚款。
2017年被认为是物联网商用的元年,万物互联的场景正在不断增多,这也暗示着万物互联的时代已经来临。4月22日,2017中国绿公司年会首场专题论坛“物联网:实体经济助推器”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互联网大咖围绕着物联网基础数据采集和场景化应用相关论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