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2月21日)召开的陕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决定:娄勤俭任陕西省代省长。接受赵正永辞去陕西省省长职务的请求。 娄勤俭同志简历。娄勤俭,男,汉族,1956年12月生,贵州桐梓人,19
赛灵思公司(Xilinx, Inc. )近日宣布推出新型All Programmable解决方案,以应对高级运动控制、实时工业网络、机器视觉以及其它新一代工业自动化应用的挑战。赛灵思以Zynq™-7000 All Programmable SoC为核心的系
赛灵思公司日前宣布推出新型All Programmable解决方案,以应对高级运动控制、实时工业网络、机器视觉以及其它新一代工业自动化应用的挑战。赛灵思以Zynq™-7000 All Programmable SoC为核心的系统开发软/硬件技
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这次会议将判断中国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久的走向。目前,深受严重金融危机重创的世界经济疑难重重。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创下奇迹的中国正在进入转变发展方式、深化改革、
一、现场总线介绍 现场总线技术是计算机,网络通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仪表和测试、过程控制和生产管理等现代高科技迅猛发展的综合产物,主要解决工业现场的智能化仪器仪表、控制器、执行机构等现场设备间的数字
无论是从我国工业化进程来看,还是从提升企业的效益来看,工业自动化都将会成为今后的主流发展。一方面工业自动化可以降低企业对劳动力的依赖,提升专业化程度和精确度,另一方面更符合节能环保要求,能够降低能耗污
以自动化取代人工,来提高效率已经成为众多工业发展的趋势,而机器人也被众多企业所看好。富士康是世界上最大的电脑组件供应商,而近日富士康传出消息要三年内引入100万个机器人取代一些员工,以降低持续增长的劳动力
近日,富士康又冲到了人们眼球前线,备受关注。为什么呢?因为近日富士康的百万“机器人大军”计划正式公布。富士康计划将机器人项目首先置于山西晋城。大规模的机器人投入生产一线,究竟会产生什么影响呢?员工们既
日前,和利时集团研制的安全仪表系统(Hia Guard)通过TÜVRheinland认证,正式取得SIL3认证证书,这标志着国内首套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自动化领域SIL3级安全系统在和利时诞生。HiaGuard系统可应用于ESD(Em
21ic讯 e络盟(element14)日前宣布,在亚太区推出新的机器人、医疗和工业自动化子站。三个全新子站将主要满足亚太区对最新技术的需求,从而为该公司成功运营的子网站注入新鲜血液。公司已推出的子站还包括无线、传感
近年来,中国电子制造业每年都在突飞猛进地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当之无愧的电子制造中心。在新的形势下,技术的迅速发展、整体运营成本的压力尤其是人力成本的不断增加以及生产厂商对设备高效性和灵活性的需求使得“
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快速发展,PLC作为工业自动化发展不可替代的控制手段,也将会随之快速的发展。在未来,PLC要想适应工业的发展必然要具备如下特点:首先,PLC控制系统的功能应该更加丰富。信号采集功能、输出控制功能
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快速发展,PLC作为工业自动化发展不可替代的控制手段,也将会随之快速的发展。在未来,PLC要想适应工业的发展必然要具备如下特点:首先,PLC控制系统的功能应该更加丰富。信号采集功能、输出控制功能
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快速发展,PLC作为工业自动化发展不可替代的控制手段,也将会随之快速的发展,在未来,PLC要想适应工业的发展必然要具备如下特点:首先,PLC控制系统的功能应该更加丰富。信号采集功能、输出控制功能
安富利公司旗下安富利电子元件下属的安富利设计服务5月7日宣布推出低成本的以太网POWERLINK工业网络套件,为工业网络应用提供完整的开发平台。这一基于Spartan-6 FPGA的套件由安富利设计服务与赛灵思和德州仪器携手开
随着工业自动化发展,一些复杂的零件加工已经不再困扰人们,这有赖于数字控制机床的产生。数控机床是一种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机床,能够高自动化、精确的加工复杂零件,是工业自动化发展的重要体现。数控机床在
近年来随着自动化行业的快速发展和自动化应用的深入推进,我国工业传感系统市场取得了快速发展,2011年市场规模达到177亿元,同比增长36.2%。未来几年将保持快速发展。预计2012年-2016年期间,我国工业传感系统市场
三菱电机出席人员三菱电机公司液晶事业统筹部部长蔵田哲之先生三菱电机液晶事业部第一事业部副事业部长小河育夫先生三菱电机机电(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伊藤敏胜先生三菱电机机电(上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谷口丰聪先
传感器技术是现代科技的前沿技术,传感器产业也是国内外公认的具有发展前途的高技术产业,它以其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渗透能力强、市场前景广等特点为世人瞩目。 其中工业传感系统在传感器家族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1993年,浙江大学,几位具有丰富科研经验的老师带领几个学生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开发出具有1:1热冗余技术的分布式控制系统(DCS),一举填补当时的国内空白,开创了中国自主知识产权DCS发展道路,同年,他们成立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