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磁兼容受关注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投身于电磁兼容的研究,有的企业更是不惜花巨资成立自己的EMC(电磁兼容)实验室。日前,日本村田公司在位于上海的电磁兼容实验中心开始投入使用。业内人士认为,有
在开发液晶电视、手机等各类数码产品,汽车导航设备和汽车电子产品时,由于这些电子设备的数字电路会向空中发射电磁噪声,电路因受到电磁噪声的影响而不能正常工作,因此如何解决EMI(电磁干扰)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
【导读:近些年来,随着通信、汽车、航空航天、医疗等行业在技术上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相关电子产品的功能日益丰富,并不断向微型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电磁兼容问题也更加突出。】电磁兼容(EMC)作为电子产品的一项检测
范围覆盖13个国家的18个地区香港,2010年5月6日-全球整合通信网络和企业服务供应商Orange Business Services(简称Orange)宣布,与全球领先的电磁兼容和电源质量供应商夏弗纳集团(Schaffner)续约五年,并在13个国
一般电子产品都最容易出的问题有:RE--辐射,CE--传导,ESD--静电。 通讯类电子产品不光包括以上三项:RE,CE,ESD,还有Surge--浪涌(雷击,打雷) 医疗器械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ESD--静电,EFT--瞬态脉冲抗干扰,
在2010年4月13至15日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的第十五届国际电磁兼容技术交流展览会上,R&S公司将展示其全面领先的射频微波与电磁兼容的测试解决方案。 罗德与施瓦茨公司作为世界顶级的EMC测试仪器、测试系统及方案
这要从分析形成电磁干扰后果的基本要素出发。由电磁骚扰源发射的电磁能量,经过耦合途径传输到敏感设备,这个过程称为电磁干扰效应。因此,形成电磁干扰后果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e3h安规与电磁兼容网1、电磁骚扰
引言 目前,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成为我国汽车科技创新主攻方向。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动力系统主要由燃料电池发动机,DC/DC变换器,蓄电池,电机控制器(变频器)及电机,整车控制器,数据采集系统及CAN总线组成,如
引言 目前,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成为我国汽车科技创新主攻方向。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动力系统主要由燃料电池发动机,DC/DC变换器,蓄电池,电机控制器(变频器)及电机,整车控制器,数据采集系统及CAN总线组成,如
引言 目前,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成为我国汽车科技创新主攻方向。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动力系统主要由燃料电池发动机,DC/DC变换器,蓄电池,电机控制器(变频器)及电机,整车控制器,数据采集系统及CAN总线组成,如
RFID是射频识别技术的英文(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缩写。射频识别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该技术在世界范围内正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我国,该技术及其应用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存在
电气或电子装置在运作期间,因电磁波所产生的电磁力会干扰其本身和其他装置的正常运作,影响性能,甚至还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危害。这些装置具有电磁干扰(emi)性,它们在完成功率传送和满足对各种各样电能形式变换需要的同
关键字: R&S IMS EMC32 EMI 2009年11月18至20日,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举办的第八届中国上海国际电磁兼容技术与安规认证展览会上,R&S公司将展示其全面领先的电磁兼容测试解决方案。 作为EMC测试仪器、系统及方案提
R&S公司将展出其全系列的EMI测试接收机:R&S?ESU、ESCI、ESPI和ESL,覆盖了20Hz-40GHz 的频率范围, 全部支持最新的CISPR-AV, CISPR-RMS检波方式,从全兼容的军标民标测试到简单的诊断测试,可符合各种不同层次
1 引言 随着变频器的小型化、多功能化和高性能化,尤其是控制手段的全数字化,变频器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在不断增强。因此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在现代工业中,变频器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几乎所
1 引言 随着变频器的小型化、多功能化和高性能化,尤其是控制手段的全数字化,变频器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在不断增强。因此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在现代工业中,变频器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几乎所
本文阐述了电磁兼容的定义,给出典型家用电器的电磁兼容认证标准和检验项目。从典型家用电器的电源开关、电动机、微处理器三个方面,研究了其电磁兼容的共性技术,并结合电动玩具的具体试验数据,提出了常用的静电、电快速瞬变脉冲、浪涌的抗干扰有效措施。
介绍了数字信号处理系统(DSPs)中的干扰来源及其危害;从硬件构成、软件设计及EDA工具辅助设计三个方面详细地描述了抗干扰的方法--以使DSP系统达到电磁兼容的目的;说明了电磁兼容在电气、电子系统中的重要性。
讨论了电磁兼容中的接地技术,包括接地的种类和目的、接地方式、接地电阻的计算以及设备和系统的接地等。其主要目的在于提高电力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