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8月5日公告智能型轨道交通供电系统专用TWLB项目获巨额财政补贴之后,森源电气8月7日再出公告,公司申报的“河南森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化开关产业化项目”再获财政补助,补助金额为2,101万元。公告显
德国能源转型最成功的一点就是:彻底地把电,从传统的工业原料变成了金融商品或者是金融工具,有效地去调节全社会对一次能源的需求。时下,在德国能源领域争论最大也是最火爆的的话题是:德国政府不断出台各种刺激新
随着智能电网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的智能电网建设已经全面启动。在智能电网理念逐步成为业界共识的进程中,政府正成为建设新能源基础设施的主动力量,许多国家都确立了智能电网建设目标、行动路线及投资计划,但鉴于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用电负荷节节攀升,但配电网供电“卡脖子”现象却依然存在,各地频频出现有电不能用以及变压器和线路重载、过载等现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除了电网本身供应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昨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确定了六项重点内容,其中要求加强城市配电网建设,推进电网智能化。工信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袁远对此表示,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建设进程加快,中国电力需求将
按照南网规划,2020—2030年,南网将逐步采用特高压直流输电方案,降低同步电网的规模,同时,将以省区电网为基础,形成2~3个同步电网,通过直流方式互联。至2030年,广东电网将进一步进行割裂,变成两个同步电
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制造业强国转变,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目标,并已经在业内形成了共识。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突破口在哪里呢?就是装备制造业的国际化,推动装备制造业的国际化已经成为振兴制造业的必然趋势。我国进入
由中国电力联合会主办的为期三天的中国国际智能电网技术和设备展览会于7月5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落幕。该展会旨在为中国智能电网与国内外清洁能源行业企业提供产业前沿的新产品、新技术交流和展示平台,展品范围主要
电网发展与经济、能源、环境紧密相关。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国务院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今年以来,我国频繁发生严重雾霾,引起全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高度关注,以及对
电网发展与经济、能源、环境紧密相关。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国务院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今年以来,我国频繁发生严重雾霾,引起全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高度关注,以及对
国家电网公司计划下半年进一步加快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全力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国家电网公司将加快“两交两直”特高压工程建设,皖电东送工程9月底建成;哈密南-郑州工程年底双极投运;溪洛渡-浙西工程年内全线架通;浙北-福
记者从省电力公司获悉,今年甘肃电网有5项330千伏及以上电网建设工程项目被列入甘肃省2013年重大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额为80.2428亿元。据了解,这5个被列入甘肃省2013年重大建设项目计划的电网建设工程项目为750千伏
国家电网公司计划下半年进一步加快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全力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国家电网公司将加快“两交两直”特高压工程建设,皖电东送工程9月底建成;哈密南-郑州工程年底双极投运;溪洛渡-浙西工程年内全线架
欧盟委员会的能源理事会日前提出了截止到目前用于智能电网的资金总额,而到2030年完成这项工作,还需要巨额投入。欧盟委员会发言人Jan Panek 给出了以下信息:• 目前的投资:60亿欧元,其中包括281个研发项目和
今年以来,国网山东电力大力实施特高压和“外电入鲁”发展战略,以全面提高电网建设能力和智能化水平为目标,加快公司电网建设整体步伐,着重解决特高压和配电网“两头薄弱”问题,提升供电&ldq
7月4日17点整,位于隆回县三阁司乡紫河村的邵阳首座220千伏智能变电站受电正式投入运行。它实现了邵阳智能变电站建设零的突破,也标志着邵阳电网建设正式步入智能化时代。220千伏隆回变电站于2012年12月25日动工兴建
用5年半时间,我国走过了美国、欧洲15年的风电发展历程,2012年,我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风电大国,国家电网成为全球风电接入规模最大、风电和太阳能增长速度最快的电网。 然而,我国风资源集中在“三北”地区,规
近年来,云南电网公司依托地理优势、能源优势、技术优势等,成为中国―东盟电力合作的先锋。电力合作不仅打开了云南对外经贸合作的新通道,更让云南与周边国家实现电力互联互通。能源合作打通合作东盟通道,电力成贸
在第三届中国智能电网建设技术与设备展览会上,记者获悉,珠海高新区成立了规模10亿元的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专项扶持珠海智能配电网产业做大做强。珠海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杨川说,在电网建设已有基础上,珠海争取建设成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智能电网在全球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我们认为,没有中国公司参与的国际标准,很难称为国际标准。希望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参与IEEE 标准的制定。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