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全国信标委智慧城市标准工作组智慧园区专题组组织编写的《零碳智慧园区白皮书(2022)》(以下简称“白皮书”)正式发布。白皮书由紫光股份旗下新华三集团、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牵头,联合20余家产学研用单位共同编写。白皮书梳理和总结了当前园区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的有关政策及实践成果,提出了零碳智慧园区的关键发展趋势和面临的主要挑战,并且进一步明确了零碳智慧园区愿景和建设思路,为零碳智慧园区从概念走向落地谋划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创新之路。
在全球变暖、地球环境状况日益严峻的当下,绿色、节能、减排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当前,我国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发展目标,数据中心作为支撑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和公共基础设施,能耗问题再次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国家经济再攀新高,数字经济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同时,全球都在围绕《巴黎气候协定》争相推进绿色产业发展,实现“碳中和”必然将是未来发达国家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我国在践行人类命运可持续发展的事业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顶层国策着手不断明确目标、细化路径,充分彰显我国力争将其执行到底的决心。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进一步确定“新生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特高压不仅能有效支撑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同时还可提高东中部地区电力供应保障能力。此外,特高压投资规模大、产业链长,建设特高压项目能够有效拉动上下游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在与诺华的合作中,施耐德电气碳中和服务涵盖“从咨询到落地”全面解决方案,帮助诺华上海及苏州的研发园区全面审视运维状态、挖掘减碳空间、全面提升能效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碳中和、碳达峰将会是未来10~20年各行各业的主旋律之一,主要涉及到能源结构的改革和整体效率的提升。如何在各个环节和节点上,帮助客户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速实现碳中和是MathWorks关注的重点,当前也已经有各种不同类型客户使用MathWorks提供的方案实现了升级转型。MathWorks将如何助力碳中和实现?针对这一话题,MathWorks中国区行业市场经理李靖远进行了分享。
智慧城市是实现绿色城市的重要途径,浪潮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骨干企业、智慧城市产品和解决方案服务商,正以城市大脑为核心,通过智慧物联感知平台和产品,构建城市物联感知体系,推动智慧灯杆落地等低碳项目,积极助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
有机构预测,2021年全球将钻探约5.4万口油井,比2020年增加12%。而预计2022年,钻井数量将进一步增加,比2021年增长19%,这对于2020年遭受巨大打击的全球钻井市场来说,无疑迎来了走出低谷、实现全面复苏的曙光。
罗克韦尔自动化与TUV莱茵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先进的能源管理咨询服务和解决方案,助力“双碳”战略
一场360度智能智造盛宴,罗克韦尔自动化携多款创新解决方案重磅亮相
自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列为重点工作之一以来,如何实现“碳中和”目标也成为了传感器圈内热议的话题。碳中和第一步,确认碳排放量, 二氧化碳传感器必不可少。
2021年中秋前夕,就在全国人民还沉浸在中秋的喜悦中的时候,全国各地十余个省份的供电部门陆续对生产企业发出了限电通知,截止目前,共计16个省份下发了限电通知。究竟政府是何用意?现如今中国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企业的路在何方?请各位跟我一探究竟。
中国是世界上产值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在众多技术改进中,变频调速技术的改进,也能为产品节能减耗和质量提升,贡献力量。
共同把握“双碳”机遇,支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面对“3060”双碳目标对企业发展提出的全新要求,施耐德电气发布的碳中和服务成果,为客户提供了从顶层规划到落地执行的全面解决方案。
中国移动针对电动自行车充电便捷及安全问题,自主研发了一套智能化、可运营、“互联网+”的城市级安全充电解决方案——和易充,可广泛适用于共享充电、智慧社区、智慧城市、工厂园区等场景和领域,为广大电动车主提供更安全、更智能、更便捷的充电服务,加快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进程。
首批交付的氢动力商用车,全部搭载了合资公司的氢动力系统。该系统采用了博世的先进电堆、氢气供给模块、电子空压机以及系列传感器,具有高经济性、高环境适应性、高安全性,高智能化等特点。
此次TCL共有10款电视机产品获得了碳标签评价证书。
安森美以智能电源和感知技术赋能可持续的生态系统,并承诺在2040年前实现碳中和
当前,发展绿色经济,降低碳排放,已成为全球共识。在国家“30·60”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愿景下,改变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促进能源体系向清洁低碳转型,是大势所趋和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