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神州数码关于智慧城市的定义,分为三大块,一块是面向市民的服务,一块是面向企业的服务,一块是面向城市运营的服务。生物识别技术在整个智慧城市里的框架,更多的是跟市民的身份识别的融合。跟市民身份的
据报道,说起虹膜识别这个名词,大家都不会陌生,因为这种技术早就是许多间谍电影中的老梗了。此外,现在的各种重大考试也都要求我们录入虹膜信息,有些单位甚至上下班打卡都要使用此类识别系统。 很
近日,第13届中国国际社会公共安全产品博览会在北京圆满落下帷幕。在本届北京安博会上汇集了入侵报警、视频监控、出入口控制、实体防护、防爆安检等社会公共安全各个领域的最新安防应用技术与产品,盛况空前
全球电子商务及移动支付应用渐趋普及,加速生物识别技术商品化,目前除了指纹识别在智能型手机应用市场渗透率快速拉升,脸部及虹膜识别技术亦相继导入应用市场,台系LED业者陆续将识别应用的红外线LED(
拜好莱坞所赐,如下场景早已被视作未来理所当然的一部分:某Boss级人物神色淡定或慌张地进入实验室等神秘部门,他只需要“看一眼”屏幕即可来去自如——不过,时至今日,倘若你还认为科幻中的虹膜识别遥不
虹膜识别是一种利用人体眼球内虹膜特征来验证身份的技术。在好莱坞大片中,通过扫描眼睛视网膜开启保密房间或保险箱的炫酷场景,让人记忆犹新。在智能手机行业,已经有大量的公司引入了虹膜识别,其中包括三星
“全面屏全面来袭。”无论是三星推出的18.5:9的Galaxy S8,还是传说中也会使用全面屏的Apple iPhone8,都吸引不少用户的目光。 目前,不仅两大巨头苹果和三星在全面屏上
自从三星正式发布Note系列的全新产品GALAXY Note7,虹膜识别就成为了科技界的“红人”。虹膜识别相比于其他生物识别技术优势明显。生物识别技术主要是指通过指纹、人脸、虹膜、掌纹、步态等人
随着移动智能设备和应用的迅速发展,由于支付等特殊需求对安全的要求提高,联网设备呈爆发式增长。而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如指纹、虹膜等)和行为特征(如笔迹、声音等)来进行个人身份鉴定的生物识别技术
“雷声大雨点小”一直是虹膜识别市场的诟病,时至如今,虹膜识别在智能手机市场的普及率远远不及指纹识别。从终端市场来看,据数据显示,2016 年全球企业级虹膜识别终端出货量1070万台,预计到202
根据韩媒报导,三星预计2019年将在新的Galaxy S10及 Galaxy A系列的智能手机上采用ToF 3D面部识别技术,并极有可能砍掉虹膜识别。 ToF为Time of Fligh
8月10日消息,人体可以被用来当作“密码”的部分远不止指纹,面部识别就正在日益普及起来。银行、证券、金融社保、交通、教育、电子商务等场景应用频频刷屏,热度居高不下。2015年,支付宝就曾向公众展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也没有相同的人,生物识别技术的用武之地非常多。 三点机遇让生物识别技术成为智能手机新宠 生物识别并不是什么新技术,它是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征来
在现代生活中,安全意识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相比于传统的核验手段,生物识别技术有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作为当前社会最有发展潜力的技术之一,未来的生物识别将呈现何种态势?能否在安全与隐私方面创造新价值
根据美国咨询机构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的预计,全球生物识别技术市场规模将从2015年的112.4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233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速为15.7%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身份认证与辨别的方式也不断进步。特别是在安全形势日渐多变的情况下,利用科技手段来助力身份识别成为主流趋势。以往,鉴别身份一般通过长相、声音、笔迹或是身份证件来实现,而现在,生
生物识别的广泛应用前景 移动互联时代,手机已经成为人们工作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随身伴侣,其私密程度和安全的重要性也随之水涨船高。 不过在确保安全的同时,人们对于轻松便捷的应用体验
近日,相关媒体对2018年国内十大突破技术进行了归纳总结,其中,虹星科技的远距离虹膜识别技术光荣上榜。 虹膜识别是除DNA以外最可靠的生物识别技术,唯一、防伪。最开始虹膜识别要
人工智能的火爆掀起了新一波的互联网技术浪潮,无数技术人转移阵地、投身其中。在人工智能热潮影响下,生物识别技术持续加快升级,以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等为代表的落地应用成为诸多科研院所、创投圈
“对于提升用户生物特征识别的交互体验,我认为单纯优化某个技术环节无法提升整体表现。比如,用户信息采集到识别整个过程要在两秒内完成,如果你只是单方面提升某个环节的技术,最终获得的效果往往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