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首颗量子卫星其独特之处在哪里?“墨子号”都承担了哪些科学任务?量子卫星又是如何实现“针尖对麦芒”般的精准定位的?伴随着地面光纤量子通信网络“京沪干线”的建设完成,我国将初步建立起世界上首个广域量子通信体系,人类正在步入量子信息的崭新时代。
还记得这样的场景吗?电影中,主人公走入一扇“任意门”,瞬间就穿越来到另一个空间……在量子世界里,这或许不是幻想。就在今天凌晨,我国发射了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中国准备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专为做量子实验设计的卫星。接下来可能还会有一支带有量子功能的飞船舰队。首先,可能是更多的中国卫星,这将创造一个超级安全的通信网络,潜在地将世界上任一角落里的人联系起来。但是来自
我国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发射在即。如果该卫星成功运行,中国将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并结合地面已有的光纤量子通信网络,初步构建 一个广域量子通信体系。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已安全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即将开展发射场总装和测试工作,它将进行首次空地量子密钥传输试验。
事件催化剂助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大常务副校长潘建伟日前出席“新未来人工智能论坛”时表示,量子通信卫星将按照原定计划在7月份发射。如果此次卫星成功发射,中国将在全球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
量子通信在信息安全领域有着重大的应用价值和前景,不仅可用于军事、国防等领域的国家级保密通信,还可用于涉及秘密数据、票据的政府、电信、证券、保险、银行、工商、地税、财政等领域和部门,而技术又相对成熟,未来应用市场前景广阔。
由中国电子学会主办、ZD至顶网协办的第八届中国云计算大会20日在北京闭幕。量子通信领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光灿20日在大会上透露,量子通信有望在信息安全和传感领域率先突破。中国量子技术发展迅速量子技术是利
从昨天召开的第十届“中华学人与21世纪上海发展”研讨会上了解到,中国首个量子卫星将在今年7月份发射,发射成功后将可以实现全球的高技术通信。另外,京沪干线也正在筹建之中,将在今年下半年交付使用。据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光灿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在量子力学基础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实验室李传锋、许金时研究组与其合作者实验实现了单向量子导引,定量揭示了一类非对称性的量子非局
对于量子通信而言,今年将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今年7月发射,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下半年全线开通。中国用了不到10年时间,由一个不起眼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劲旅——
什么是量子通信呢?通俗的讲:在量子力学里,两个粒子在经过短暂时间彼此耦合后,单独搅扰其中任意一个粒子,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另外一个粒子的性质,就算他们远隔千山万水也能相爱相杀。这就是所谓的量子纠缠,像不像传说中的心电感应?
量子芯片是现今世界上唯一采用微电子技术制造,用以提升人体能量功效、对抗现代科技环境污染、改善因现代生活所引致的病变之最新高科技保健产品。“量子芯片”是未来量子计算机的“大脑”。
据报道,在这无情的网络攻击和全球电子监控时代,世界各国和普通人都在寻找任何可能的办法来保护通信安全。中国即将启动一个可将信息量子化并传入太空的项目,该通信系统可能将无法被破解,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中国的军事网络牢不可破,抵挡任何入侵企图。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院士3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京沪干线大尺度光纤量子通信骨干网将于2016年下半年建成。“这条量子干线连接北京与上海,贯穿山东济南、安徽合肥等地,是
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赵勇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正在推进北京城域量子通信设施建设,随着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国家项目在年内的开通,将会联系更多的城市,让更多人享受到量子保密通信技术服务。”
在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等多个方向上,潘建伟团队都取得了世界领先的科研成果,而“多光子纠缠和干涉度量学”作为核心研究内容之一,贯穿始终。“多光子纠缠”顾名思义就是让多个光子产生纠缠。这是利用光子做量子隐形传态和量子计算的必要前提。
在程序员和工程师眼里只有技术才是信息化社会高速发展的核心概念,比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智慧城市等都还只是技术的产物。例如算法才能让大数据被层层拨开去分析,变得有实用价值,再例如光纤通信,这是实现数
由中国科学家完全自主研发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现已完成关键部件的研制与交付,卫星有望先于欧美在2016年左右发射,在轨设计寿命为2年。 据新华网报道,“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工程常务
我国科学家创造的量子通信安全传输创最新世界纪录:将可以抵御黑客攻击的远程量子密钥分发系统的安全距离扩展至200公里。这一成果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张强、陈腾云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清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