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多数大陆OGS触摸屏厂商还未量产的时候,台湾OGS厂商却已经走到了“薄利多销”的阶段。价格战的苗头逐渐显现,这样的环境更是让大陆OGS厂商的生存难题陡增。除了产能过剩的风险之外,In-cell和on-cell等触控技术正在
OGS(Oneglasssolution)即全贴合触控技术,是将触控感测层(TouchSensor)与保护玻璃(CoverGlass)结合,触控模组的结构可简化成一片玻璃;然后在保护玻璃内层镀上含X及Y轴感测电极,减少玻璃材料成本,并降低贴合
内嵌式(In-cell)与单片玻璃方案(OGS)触控面板市场渗透率急速扩大。全球主要智慧型手机品牌商皆已计划于今年扩大导入In-cell和OGS触控面板,以迎合智慧型手机更轻薄化的发展趋势,导致双片玻璃(G/G)与双层氧化铟锡(IT
近日,国内最大的两家触控屏企业TPK威鸿光学、牧东光电,分别关停了部分生产线和工厂并出售旗下设备和相关业务。另有一批中小触屏企业由于产能过剩、库存满仓等原因,在恶性价格战中被淘汰出局,触屏行业内开始了新一
内嵌式触控面板的概念提出时间甚早,过去台厂友达也曾经量产,而该技术更成为韩厂三星显示器(SamsungDisplay)AMOLED技术的主要亮点;但应用在TFTLCD却始终困于干扰问题及良率不佳,直到2012年苹果iPhone5及SonyXperi
【导读】在智能手机领域,触控技术几乎已成标配。据调研机构ABI Research报告称,2006年仅7%的智能手机采用触摸屏,而到2016年97%的智能手机将采用触摸屏。随着Phablet和超极本的份额扩展,大尺寸触摸屏的需求也将不
第一财经日报报导,iPhone 5比iPhone 4S更长,但重量却更轻,苹果公司在触控萤幕方面用到的in-cell技术(内嵌式触控技术)对此功不可没。大陆中小面板龙头深天马A(000050.SZ)则因為投入研发该技术而受到市场关注,股价
回顾整个2013年,各行各业中,最为动荡、始终处于变局中的行业非触摸屏行业莫属。行业内传出企业间的并购、转售、倒闭、扩产/缩产等信息不断。触摸屏产业犹如一泓湖水,新入者、出局者以及兼并者正激荡着行业不断地发
北京时间02月20日消息,中国触摸屏网讯,根据日本市调机构富士经济(FujiKeizai)近日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拜智能型手机、平板计算机急速普及提振,2012年全球触控面板市场规模年增46.5%至11.2395亿片,以金额换算为
智慧型手机、平板电脑的界线越来越模糊,主流智慧型手机的应用屏幕正持续加大尺寸,主流产品已经到达5寸以上,6~7寸接近平板电脑尺寸的产品也陆续问市。此一趋势造成手机要求的薄化设计更高,必须导入更薄或架构更精
华映内嵌式(In-cell)触控面板将延至2013年投产。华映与剑扬原本预定将于2012年第三季联手量产业界最大尺寸In-cell触控面板,抢攻Windows 8一体成型(AIO)个人电脑(PC)市场商机,然囿于剑扬第二代光学式In-cell触控IC须
触控面板目前的主要四种技术可分为面板厂主导的on-cell、in-cell技术,以及触控厂研发的G/F、TOL/OGS技术。全球目前能够量产In-cell屏幕的厂商为,Sharp、LGDisplay、JapanDisplay,三家业者均掌握了In-cell技术。不
关于屏幕概念的炒作,从之前的IPS、AMOLED、SLCD的面板之争,到现在清一色标榜自己是OGS全贴合屏幕,如何如何轻薄、透光、图像“浮现”在屏幕上,苹果则貌似更为“高端”,传出了In-cell/On-cel
在SEMI全球2000余家国际会员企业中,有超过60%的会员从事平板显示/触摸屏相关的产品开发,这是SEMI中国作为FPD China展览和中国平板显示/亚洲信息显示会议CFC/ASID主办方,7月18-19日在深圳举办“SEMI中国触摸屏产业
剑扬将于年底前携手中国大陆面板供应商投产光学式In-cell面板。继华映之后,两家中国大陆面板厂亦将与剑扬合作开发中大尺寸光学式In-cell触控面板,并预定于2013年底前正式导入量产,准备大举抢食Windows 8一体成型(
触控面板产业在2013年杀声震天,主要系因多元触控解决方案并陈,并且越来越多竞争者投入,市场大饼被激烈分割。展望2014年,如果就台面上几个主要触控解决方案来看,中小尺寸应用市场可能仍将由薄膜结构触控技术当道
据台湾媒体DigiTimes报道,由于iPhone 5和iPad都采用全新的触控传感器系统,这已经使得触控面板供应链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次调查来自DisplaySearch。支持in-cell技术 的触控屏已经从2012年占有手机出货量的7.3%上升
2013年In-cell、SITO触控方案将在手机市场大放异彩。其中,SITO因用料精省,已吸引大量中低价手机业者青睐,今年市场渗透率将上看七成;至于In-cell则因能达成最轻薄的设计,加上良率与可靠度明显攀升,亦可望站稳高
苹果在iPhone 5导入内嵌式(In-Cell)触控技术,对触控模组产业造成冲击,因为in-cell直接将触控线路整合于液晶面板生产制程当中,除了达到薄化产品效果,也简化生产流程与零组件数量的目的。工研院IEK分析指出,这波
触控IC厂敦泰7日宣布,在本月成功量产上市的中国大陆手机品牌厂闻尚VSUN i1精英版,采用该公司的In-cell技术,这是继苹果iPhone5之后,全球第一款采用真实In-cell技术量产的产品。法人预估,若敦泰的In-cell芯片热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