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遇到问题到处喊救命
很多程序员,一旦出现问题,比如程序死了不动,甚至编译不过,他的第一反应是找高手去问,去求证。也有的稍微debug了一下之后,就开始寻求帮助,比如转向公司的高手,转向各种各样的微信群,转向找高手帮他指点一条明路。这是让自己成功失业的良好习惯。
如果你不能在知识的广度上面成就自己,每天盯着自己的几行代码,甚至基本的平台知识都不具备,一旦你从事的领域不再热门,这个时候,就可能面对就业市场紧缩的痛苦,而你别无他途,这样,35岁成功迷茫,危机四伏的概率就较高。
反之,如果你在Linux里面写Qt应用,但是不断充电弄清楚Linux系统层面的知识,比如进程、内存、I/O,系统瓶颈和调优等,形成较硬的基础和较广的知识面,那么,我们就比较难保证您工作10年后能力平平。切记切记!
兢兢业业地做一个螺丝钉,而且只钉一种木头,是您成功被后辈超越的催化剂。
螺丝钉固然光荣,资本家最喜欢螺丝钉,偶尔你螺丝钉做地又勤奋又认真,还赏你几句夸奖。但是螺丝钉也容易生锈,一旦你老了,加班也加不动,你的UART问题,再也没有了,或者年青人比你更加能加班,这样的锈螺丝钉,老板肯定是无情地抛弃。
反之,哪怕你就是搞一个UART驱动,但是你会尝试去理清里面所有的同步互斥,理清这一层软件和上一层软件的关系,理清app如何系统调用到你的代码,甚至领悟出软件设计的高内聚和低耦合,这个时候,你虽然是个螺丝钉,但是你时刻在把自己培养为金刚钻。那么,我们就比较难保证你在工作10年后能力平平。
最后,本文用表格总结上述3条原则各自的优点,它们各自对35岁能力平平从而陷入四面楚歌的促进作用。
遇到问题到处喊救命
|
限制了你思维的深度,很难培养深入探索一个知识领域的思维习惯;
|
与当前工作职业无关的知识一概不理会
|
限制了你思维的广度,无法形成完备的知识体系支撑;
|
日复一日地低水平重复做一件细小的工作
|
耗费了您的青春,同时限制了深度和广度,成功地让您成为生锈的螺丝钉
|
“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我是大龄码农,所以没人要”,这是借口,不是理由。从来让我们危机四伏的,只有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