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领域确实存在着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的情况 但会逐步得到消化解决,在各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新能源汽车行业,在部分省市、地方确实存在着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的情况。但是我们认为,这些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随着产业的成长、成熟,这些问题都会逐步得到消化解决。
自2020年疫情暴发以来,芯片供应链屡受冲击,加上“新四化”时代汽车对芯片需求的大幅增加,“缺芯”已经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的常态,也成为了制约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很长一段历史内都没有看到这么大规模‘缺芯’的状况。在电动化和智能化趋势下,汽车对芯片的需求量大幅增加。电动汽车的芯片需求是传统燃油车时代的约两倍,而未来更高阶自动驾驶汽车的新增芯片需求量则可能是传统非智能汽车的8~10倍。
中国市场汽车芯片供应短缺情况虽然已在逐步缓解,但相对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的需求和排产计划来看,目前仍然还有一定的缺口,此外,老技术型号产品或将面临供应紧张的局面。在全球市场层面,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汽车芯片市场需求将不断增长,2022年全球汽车芯片依然会保持紧缺状态,只是由大规模全面缺芯演变为了结构性缺芯,大大小小的汽车制造商仍然受到不同程度的缺芯带来的影响。
中国很早就开始在做战略布局,汽车要求的芯片制程,正在稳步蓄力,汽车用的芯片,不是制程越高就越好,强调性价比比较重要,目前中端车型可以实现体验上的优越感,足够支撑各种智能的体验。任何一个市场刚开始肯定是百花齐放,最后剩下的只会是少数几家。即便能够预测到这个结果,依旧阻挡不了汽车主机厂进入这个市场。
2020年一场新冠疫情绵延至全球并延续至今,在全球经济遭受重创之下,做强做大国内经济是一个重要选项,与此同时,继续保持与西方发达经济体的友好互动,实现部分产能转移,扩大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这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又一个重要引擎。这些举措的实施,形成了国内经济大循环,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就能减少与发达国家进一步升级贸易摩擦的机会,直接做大全球经济汽车产业化总量,有利于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增加发达国家就业机会。
现在全球正掀起了一场新能源汽车革命,连地产商、互联网公司都卷入了这波造车狂潮,看上去新能源汽车行业一片繁荣,可笔者却要为这种盛况泼几盆冷水,国内大部分造车企业都没有核心技术,对外宣称要变革人类的出行方式,其实连量产车都没有,新能源汽车行业将去向何方?造车企业又将何去何从?
我国连续3年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大国和第一大汽车市场,但是大而不强。汽车产品结构趋于合理,基本满足了国内高速增长的消费需求。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与此同时,汽车产业集中度也有所提高。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集中表现为自主品牌市场竞争力不强,尤其是对外技术和品牌的长期依赖削弱了自主品牌创新能力。占轿车产销四分之三的合资企业仍以引进国外技术作为主要途径,未能真正进入自主创新的主战场。
新能源汽车行业蓬勃发展,与之相关的配套设施需求量也不断攀升,尤其为充电桩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充电桩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的重要一环,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作为相辅相成的两大产业,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均已经度过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行业发展初期困境,两者平衡发展、共同促进,经过多年探索,用户习惯已养成,充电桩的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已经初步成熟,行业即将迎来爆发期,发展前景广阔。
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对电动车使用有着很重要的影响,而电池的电量并不是无穷无尽的,它需要在消耗之后进行补充。充电系统为电动汽车运行提供能量补给,是电动汽车的重要基础支撑系统,也是电动汽车商业化、产业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随着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充电技术成为制约行业发展关键因素之一,智能、快速的充电方式成为电动汽车充电技术发展的趋势。
新能源汽车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无外乎各国政府政策的支持,但更大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于环保意识的觉醒。大家都知道燃油车对于环境的危害是巨大的,尤其在如今燃油车数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的出现是汽车行业发展的必然。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最大因素并不是配套设施,设施只要有着资金的投入是可以轻而易举的完成的。最主要的因数在于新能源汽车发展技术以及人们的认可程度,还有新能源汽车是否真的环保,否则发展这一切也就失去了意义。
买新能源汽车,却由于各种原因短期内无法提车,担心车购税免征政策享受不到?继续免征车购税到明年底,让许多准车主和正在看车的消费者吃下“定心丸”。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和绿色低碳发展,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延续实施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至2023年底。这是自2014年中国首次实施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购税政策后第3次延续实施该政策。
中国已经培育出全球最成熟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并构建起了全球最大的补能网络,持续改善新能源汽车的使用环境。各城市要依托全国新能源车加快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优化新能源汽车产能布局,保证新车供给能力,还要持续提高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产品性能,不断提升完善整个供应链。全球碳中和愿景下,几乎所有的整车企业、零部件产业都高度关注和依赖供应链的变革,供应链如何实现绿色化、低碳化或者净零排放是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
经过多年培育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从导入期向成长期转变,逐步从“政策”驱动向“政策+市场”双驱动转变。产业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持续完善政策体系,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等一列顶层设计,坚定了行业信心,明确了发展方向;在创新工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质量发展专项等支持下,电池、电机、电控技术取得长足进步,产业链上下游实现有效贯通,产业发展实现了市场规模、质量效益的双提升;从私人消费试点、示范应用工程到出台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我国新能源汽车逐步由公共领域向私人领域拓展。
当今世界正处在能源枯竭、环境恶化的大背景下,新能源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因此,中国也应顺势而为,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然而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起步较晚,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当今能源控制着科技发展的命脉,时代的发展离不开能源,因此,怎样保证能源能够源源不断的供应成为当今时代最重要的命题之一。现阶段应用最广泛的化石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因此,在开发清洁能源的同时要注意节能减排。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和技术发展的过程中,要想进一步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和科技研发能力,就应该积极打造一支专业素质较高,创新能力较强的人才队伍。首先,对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要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引进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以引领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转型升级。另外,新能源汽车行业对专业售后服务和检修的技术人员需求量较大,新能源汽车企业可与当地的高职院校加强合作,订单式培养所需要的技术工种,以解决新能源汽车专业售后服务和检修的技术人员供不应求的现状。总而言之,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新能源汽车必将是未来汽车产业的重中之重。但是由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和技术的发展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在未来发展的阶段建议强化创新力度,优化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的设计,完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和技术的长远发展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