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联网将掀起新一轮智能交通热潮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我国城市化进程速度飞快,汽车广泛进入家庭本应成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然而,道路交通拥堵却阻碍了人民幸福感的提升,也成为城市交通建设的一大顽疾。
如何有效缓解路面交通拥堵、减少事故发生,除必要时紧急预案外,还应从全局、科学的角度去考虑。以车联网为主要内容的智能交通解决方案正在被管理部门越来越多地提及,这也是未来我国交通发展应该看到的图景。
必然趋势
交通拥挤、交通事故救援、交通管理、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难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毫无例外地承受着这些问题的困扰。
智能交通使人、车、路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新的方式呈现出来,在信息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成为解决城市拥堵问题的最佳方案。
发达国家也有相应的经验可以借鉴。发展智能交通系统确实可以提高交通效率,有效减缓交通压力,降低交通事故率,进而保护了环境、节约了能源。
当然,也有专家理性地指出,在技术、标准以及社会资源的整合层面上,智能交通的发展仍会遭遇诸多瓶颈。不过,这并不能阻挡以车联网为具体内容的智能交通规划的实施,智能交通终将走向成熟。
政策春风
我国早在90年代就已经提出了智能交通和车联网的概念。最初发展阶段是“物联网”,再与智能交通相互融合,即产生了智能交通的新动向——车联网。
车联网项目已被列为国家重大专项中的重要项目。《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的重大专项第三项要求:加快突破移动互联网、宽带集群系统、新一代无线局域网和物联网等核心技术,推动产业应用,促进运营服务创新和知识产权创造,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而车联网项目作为物联网领域的核心应用,第一期资金投入达百亿级别,扶持资金将集中在汽车电子、信息通信及软件解决方案领域。
而《2012-2020年中国智能交通发展战略》也即将出台。智能交通产业投资与发展将掀起新高潮。《战略》称:“到2020年,中国智能交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基本形成适应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要求的智能交通体系,实现跨区域、大规模的智能交通集成应用和协同运行,提供便利的出行服务和高效的物流服务,为本世纪中叶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为实现上述目标,国家也将重点支持交通数据实时获取、交通信息交互、交通数据处理、智能化交通安全智能化组织管控等技术的集成创新。
借力而上
借助国家战略的支持,智能交通的发展已经开始了快速增长期。其中,除了道路信息反馈设施的建设,最突出的体现是驾驶员可以感受到的车载信息互联系统。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经有超过20万用户正在体验车载信息服务,预计到2015年,我国用户规模将达到4000万,到2020年,可控车辆的规模将超过1亿元。
由于我国的政策、资金、技术及支撑的产业链条仍在起步阶段,政府要构建一个博弈环境,引导汽车业、电子业、通讯业等企业协同,共同打造未来车联网价值的增长点,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来参与和开发车联网市场。
车联网不是单一的一个网络或是一个部门,它需要尖端的技术及高效的网络组。首先加强传感器建设,让交通灯、摄像头、拥堵路段报告及天气情况等多方因素链接到一起,实现汽车与道路的融合。这其中,交通部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电信部门加强通信网络的建设责无旁贷。
汽车厂家也需要加强车载信息系统的建设。丰田、通用等世界汽车厂家均已将旗下车载互联系统引入进入中国的车型,中国的汽车厂家上汽也已经开发出了一套类似系统。
不过,现在这些车载产品更多是解决了车与人的关系,还远远没有解决车与车、车与道路等周边环境的问题。中国汽车厂家在此方面的计划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