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代人”已经成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主流趋势,而工业机器人作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将大力推动工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早日实现,为智能制造的全面普及奠定基础。
近年来,为了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和经济不景气的挑战以及新一轮工业革命带来的机遇,西方发达国家纷纷提出了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国家战略,其中美国于2012年2月发布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在2013年4月推出了《德国工业4.0战略》,英国也于2013年10月推出了《英国工业2050战略》。
到2019年,上海工业互联网发展生态体系初步形成,全市基于互联互通的智能制造能力、基于数据驱动的创新发展能力以及基于组织创新的资源动态配置能力实现总体提升,力争成为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创新示范城市。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中国青年报对200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1.5%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制造和10年前相比进步非常大。当下最被受访者认可的中国制造产品是手机等通讯设备,有65.1%的受访者认可;航天航空设备有55.4%的受访者认可;和高铁等交通设备有54.1%的受访者认可。
为细化落实《中国制造2025》,着力突破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和短板,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启动了“1+X”规划体系的编制工作。
2016年,国家政策强力支持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大企业“双创”热潮涌现,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模式创新不断,分享工厂雏形初现,工业大数据分析平台正成为龙头企业布局方向,工业“新四基”建设不断加快。展望2017年,制造业与互联网全面融合步伐将加快,制造业“双创”生态将加快形成,一批智能工厂新典范即将涌现,协同化、个性化、服务化将成为制造业发展主流方向,制造分享经济将成为融合发展新形态,工业发展基础支撑能力将不断增强。
据介绍,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贯穿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各个环节,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等功能的先进制造系统的总称。
没有一支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即使从发达国家引进了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仍难以迅速提升制造业水平。
日本作为“机器人大国”将机器人布局的触角伸向了世界各地。近年来,日本在中美欧等机器人需求大国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从我国来看,日本大型机械厂商正在增强机械零部件和机器人等的生产体制。不难看出,我国工厂的自动化商机引不少日本厂商垂涎。
实体经济是中国经济的本钱。振兴实体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主战场在制造业。
当前,国内机器人产业已出现投资过剩、产品低端化等现象,2017年政府要加快调整工业机器人的相关财政补助制度,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效果,带动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
在世界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过半的情况下,全球信息化基本已进入一个成熟阶段,未来信息化的发展,也开始逐步进入过去的蒸汽机动力普及、内燃机动力普及,以及电力普及之后的缓慢稳定增长阶段。
研究显示,综合大陆相关法规政策目标与支持方式,预估,十三五规划期间,无论晶圆代工或封装测试,大陆IC制造产能将大幅成长,结合“物联网+”与“中国制造2025”概念,处理器、现场可程式化闸阵列(FPGA)、物联网(IoT)与信息安全相关芯片、存储器等IC设计企业也将获得政策大力支持。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已经悄然开始,工业转型已经成为各国应对新一轮全球竞争的重点。《中国制造2025》、德国工业4.0、日本工业创新3.0等战略,都希望在新一轮全球制造业的分工和竞争中抢得先机。
国际金融危机后,许多国家对制造业在推动贸易增长、提高研发和创新水平和促进就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有了新的认识,纷纷提出制造业国家战略,如美国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的“工业4.0计划”和日本的《制造业白皮书》等。
智能制造,作为《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五大工程之一,已然成为面临经济增长乏力、转型升级压力的中国制造业最受关注的焦点。据悉,自2015年6月工信部联合财政部启动智能制造专项以来,国家支持的重点项目已达到226个,投入资金超过20亿元。
2016-2017年,笔者分析多家第三方机构数据发现,中国工业机器人正在支撑我国打造制造业竞争新优势。从中可以得出两个结论: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的趋势明显;协作型机器人将在中小企业领域实现更广泛的应用。
工业是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一个国家强大竞争力背后的力量支撑。而我国工业目前的现状是,位居世界第一,但却大而不强。
谈起智能制造,很多人就会想到提出工业4.0概念的德国。德国政府2013年将工业4.0纳入国家战略,为此提出了建构信息物理系统网络、重新成为世界领先的供应商并主导市场策略,要求实现工业产业之间的横向集成、纵向集成与端到端的继承等一揽子行动计划。
如果说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脊梁,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那么高端装备制造业则是高端制造业的主要部分,是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因此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必须高度重视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加快推进重点行业结构调整,力争在若干关键领域实现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