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汽车产业深度融合,智能网联汽车正成为各国纷纷抢占的战略制高点。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将之作为解决交通安全、道路拥堵、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的重要手段,带动汽车产业技术变革和加速升级。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坚持创新驱动、完善标准规范、推动测试应用,近年来我国搭建了跨领域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加快了国家标准体系建设,建立了上海、重庆、北京等地的测试示范区,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环境日趋完善,有效地激发了企业动力、市场活力。
经济、环保、智能、时尚……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是未来汽车行业的新“风口”,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积极布局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新赛道”,构筑产业集群,发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产业发展呈现提质、扩量、增效的新格局。
MCU即单片微型计算机,又称微控制器、单片机,通过将CPU、存储、外围功能都整合在单一芯片上,形成具有控制功能的芯片级计算机。对MCU的结构组成而言,MCU主要由CPU、存储器(包括 ROM 和 RAM)、输 入输出 I/O 接口、串行口、定时器等构成。MCU是市场集中度较高的产业,且应用领域越高端,市场集中度就越高;中国MCU市场占全球比例为23%;在高端市场,国内MCU尤其呈现出市场空间大但自给率低的发展格局。高端MCU是一个不易突围的市场,对此,从电表MCU走向超低功耗和工业级MCU,再进入车用MCU。
当汽车作为全新的交通工具登上历史的舞台,那时候的我们还沉浸在盲目的封建自足之中,因此错失了一个时代的浪潮。自此,在往后的百年时间内,尽管中国奋力直追,但始终在传统的燃油车制造领域落后于西方国家,受制于他国技术专利。现如今,独属燃油车的时代逐渐落下帷幕,新能源汽车异军突起,成为下一个时代的焦点。而凭借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的发力,中国车企似乎又燃起了新一轮的斗志,正不断向全球市场开拓,甚至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了“汽车的大本营”。
新冠疫情、原材料涨价、芯片短缺等多重不利因素都对汽车产业带来了重大影响。然而,近期众多汽车企业陆续发布的半年报仍然可圈可点。大部分企业的营收、利润等都取得了较大幅度增长,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表现更为亮眼,成为推进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众多中国汽车企业在技术研发、产品升级方面的努力已经开始显现出市场效果。
总的来说,智能网联汽车融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种变革性技术,推动汽车从单纯交通工具 向移动智能终端、数字空间转变,正日益成为能源、交通、信息通信融合发展的关键节点,以及智慧交通、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基本单元。智能网联汽车不只是一种交通工具,它将成为一张巨大交通网络上的智能终端、一个完全自动行走的机器。它作为一种社会生活、生产工具,影响着人、车、物、路、自然环境等的因素,人们需要考量其安全性要远高于其运输载体的属性。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新技术应用最广泛、最深入的工业领域。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智能网联汽车成为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不仅为汽车产业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大动能,更将带动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城市等领域的深刻变革。
近年来,为进一步践行我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型策略,抢抓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同汽车产业融合发展的重大机遇,国家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引导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与网联化方向发展。具备电动化、智能化与网联化三大特征的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国家重点扶持的新兴产业之一。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正从技术研发与测试验证阶段向示范应用与大规模商业推广的新阶段进发,很多技术距离大范围的推广使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智能网联汽车涉及社会、法规、经济、人和技术五大领域,面临着测试认证的系统性和广义性挑战。充分、规范和全面的测试认证才能进一步推动数据共享、结果互认,真正开启中国高级智能网联汽车市场化的大门。
汽车智能网联时代正在到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对各行各业形成冲击,实体经济将随之发生全新变革,产业、企业、产品的形态和模式都将发生深刻改变与重构。汽车产业是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牵涉面广、关联度大、带动性强,也是实体经济的典型代表,其受到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影响更为明显。同时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激增,能源消耗、环境污染、交通伤亡、城市拥堵等汽车社会问题不断加剧,汽车产业也必须实现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转型升级,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
本系列共3篇文章,旨在介绍如何使用OpticStudio序列模式界面进行操作。本文以单透镜为例,介绍了设计透镜的基本过程,包括构建系统(第1部分)、分析其性能(第2部分),以及根据所需的指标参数和设计约束对其进行优化(第3部分)。
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工业4.0发展的目标,在此背景下,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成为产业发展的必然条件,因此被各个行业所采用。其中,表现最突出的就是汽车制造业,广泛应用到各种智能装备,如工业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兴然崛起,加速该行业向智能制造发展。
智能网联汽车数据治理要多方协同共治。汽车本身的产业链非常长,而智能网联汽车不仅产业链长,产业生态也异常丰富,涉及的利益相关方,除了传统的整车厂商、零部件厂商、运营维护、政府监管部门,还有大量的技术服务提供商、电信运营企业、网约车平台、保险公司等,而车主甚至公众也是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相关主体,也应该参与数据治理,共同提出合理适当的规则。
我们既要发挥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也要努力消除车企与上下游供应商之间的壁垒和隔阂,打通生产要素之间的障碍和堵点,共建智能汽车市场融合畅达的良性生态圈。为新型智驾汽车领域的合作进行深入的交流,包括政策、技术、标准规范等各方面,凝聚新的共识、拓展新的空间、探索新的模式,共同推进汽车产业的绿色低碳和智能化加速,为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注入更多更大的新动能。
随着互联网与智能汽车技术快速发展,二者融合的趋势更加紧密,智能汽车与互联网的融入,使汽车产业有了新的发展方向。从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来看,看清当前我国智能互联汽车技术发展的现状,分析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智能网联汽车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