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5G时代的来临,智能汽车技术的不断创新,自动驾驶技术日益成熟,汽车共享等新的商业模式又为智能汽车带来了更广泛的应用前景。十四五"规划指出,我国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要突破新能源汽车高安全动力电池、高效驱动电机和高性能动力系统等关键技术,加快研发智能(网联)汽车基础技术平台及软硬件系统、线控底盘和智能终端等关键部件。掌握自动驾驶总体技术及各项关键技术,建立较完善的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生产配套体系及产业群,基本完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新能源汽车一样,自动驾驶技术及智能网联汽车如今已到达国家战略的高度。
全球汽车发展的唯一方向就是新能源化,或者说是电动化,这已经成为全球各国家和企业的共识。过去,很多国家对这点存在争议和摇摆,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则一直在增长,不断迈上新台阶。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新能源化这个不可逆的态势已基本形成。目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超过10%,即汽车增量当中电动化的比例超过10%,到2025年预计会突破30%。美国、欧洲等国家的渗透率也在增长,特别是北欧,挪威电动汽车的新车销售占比已接近100%。当然,各国电动化的技术路线不一样。中国以纯电为主,欧洲以插电为主,日本则以弱混为主等。
随着全球能源和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是解决中国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关键措施,那么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也就会越来越广泛。对于不同技术的前景,产业界和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全球碳中和愿景下,几乎所有的整车企业、零部件产业都高度关注和依赖供应链的变革,供应链如何实现绿色化、低碳化或者净零排放是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大型汽车企业碳中和的时间表在2035年或2040年前,距今只有10-20年,届时将实现产业全链条的净零排放。这意味着,不仅是整车制造环节,从上游零部件的生产制造到物流运输都要实现净零排放。
汽车革命带动了中国产业发展史上规模空前的技术创新运动。作为国家工业体系的象征,汽车是新技术应用的重要场景。汽车电动化融合了先进材料研发应用与高精尖零部件制造,与电池、电机、电控技术升级相互促进。汽车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的最重要应用场景之一,大量“汽车之外”的技术应用于汽车,一方面成就了汽车的智能化发展,另一方面汽车的智能化成为大量跨界技术的应用舞台,汽车成为牵引其他产业加速创新的重要力量。
中国将成为全球竞争最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以其全球最大汽车增量市场和新能源汽车市场将成为各汽车企业必争之地,跨国汽车企业会加大产品投放,未来5-1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会迎来一次行业大洗牌,一些产品和品牌会被淘汰,市场出清速度明显加速,同时一些自主品牌会进一步发展成为全球电动汽车品牌。
经过近十年的飞速发展,我国新能源装机量和装备制造能力位居世界第一。但新能源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偏低和新能源效率较低的问题逐步凸显,具体表现在消纳矛盾日益突出。随着国家可再生能源补贴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减弱,新能源发电陆续迈入平价甚至低价时代。对新能源企业来说,当前是一个比较艰难的阶段。一是当前国家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补贴政策退坡,支持力度明显减弱;二是新能源发电项目市场化招标竞争加剧,相互竞价压价比较普遍,新能源企业利润空间不断受到挤压。新能源产业是开发新能源的单位和企业所从事的工作的一系列过程。新能源产业主要是源于新能源的发现和应用。新能源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人类的工业化历程,经历了蒸汽时代、内燃机时代、电气化时代,电动汽车现在仍处于电气化时代的后半段,最终目标是社会的全电化。电能替代化石燃料作为动力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必然趋势:首先在铁路运输中,电气机车取代了内燃机车;然后是在无人机领域,电动机代替了内燃机;然后是在汽车领域,同时也在舰船领域;载人航空领域受能量密度和特殊的驱动方式限制,未必会全电化。电动汽车会成为未来汽车的主流。
市场的爆发会激发新一轮汽车技术创新浪潮。过去,困扰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的主要问题是成本。2022年补贴退出后,技术将成为新能源汽车和燃油车竞争的核心因素。技术的进步使新能源汽车已基本具备与同级燃油车竞争的经济优势,真正迎来行业期待的拐点。
国家相关政策号召和鼓励中国汽车生产企业往新能源汽车方向发展,带动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贯彻 落实我国低碳环保的理念。汽车生产厂家是开展低碳经济的当头力量,目前各行各业也都将目光点聚焦到电动汽车上。但是同样低碳经济也时刻面临着变化,新兴汽车产业在改革开放以来推动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发展,所以说中国电动车行业和电动车生产厂家都有十分广阔的增长空间。
内燃机作为交通工具动力来源的历史使命很快就会被终结,这是当前新一轮产业变革和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必然结果。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汽车已经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虽然替换过程中会面临诸多挑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未来前景十分广阔,也获得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与喜爱。
21世纪是能源结构重大变革时期。促进能源绿色化,减少能源消耗造成的环境污染,成为许多国家研究的重要课题。新能源汽车出现和发展是能源绿色化的重要标志,表明汽车领域正在经历着自其诞生以来罕见的全局性变革。在这场变革中,以和欧洲、美国、日本为首的发达地区和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作出比较突出的贡献。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依旧旺盛,产销创新高。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354.5万辆,2022年1-2月,新能源汽车产量达82万辆,同比增长1.6倍。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52.1万辆,2022年1-2月,新能源汽车产量达76.5万辆,同比增长1.5倍。随着国家进一步的政策支持及行业技术的发展,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偏好预计将增加,新能源乘用车的渗透率预计将从2021年的15.5%攀升至2022年的20.20%。
眼下,汽车行业已经由上半场“电动化”的比拼转向下半场“智能化”的较量,新能源汽车也成为未来出行的关键词,在催化新的商业模式诞生,数字化推动新出行领域进一步发展。新的发展机遇到来的同时,疫情对出行市场的冲击仍伴随左右。
培育新能源汽车市场,是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和推动新型消费扩容提质的切实路径,也是坚持新发展理念和落实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举措。壮大新能源汽车市场,对于带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强化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和达成“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汽车工业已然成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重要且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而中国作为全球汽车产销大国,近年来汽车保有量不断攀升,能源消耗压力亦随之加剧,在此背景下,减少交通运输碳排放、布局新能源交通方式成为必然选择。在国家“十四五”整体战略规划中,也将能源与环境列为最重要的目标。今年,国家明确提出的“双碳目标”,更是为绿色发展吹响了冲锋号。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也是“十四五”规划当中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中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