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比亚迪的“王朝”旗舰SUV,唐凭借着年轻时尚的设计、丰富的配置以及出色的加速性能,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市场表现也一直都很不错。今日,@比亚迪汽车 官微晒出了采用全新EV Dragon Face设计的2022款唐EV海报。
贾跃亭5年前在PPT上发布的首款电动车,经过万般曲折,终于来了。2月23日,,@FaradayFuture 官微(法拉第未来)宣布,极智科技奢华FF 91首款准量产车打造完成,FF汉福德工厂迎来第四个生产制造里程碑。在未来几个月内,FF将继续生产制造更多准量产车,用于最终工程验证和认证工作。
近日,小鹏汽车因不按规定日期交付P5车型,被“准车主”在黑猫平台集体投诉,并且近几个月来,全国各地的小鹏P5 460版本的车主,都遭到了被延期交付且无补偿的对待。
对于特斯拉在美国市场的地位,马斯克也是倍感无奈,因为总被美官方忽视,明明特斯拉才是美国的电动车领导者,全球电动车销量最高,但是官方部门却不愿主动提起这样的事实。
时间来到2022年,距离第一辆“自动驾驶”汽车的出现,已经过去了近100年的时间,随着汽车技术的提升,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趋势愈发明显,汽车电子集成化趋势越来越高,众多高级辅助驾驶系统也在汽车上得到了应用,很多传统汽车厂、造车新势力、科技企业也开始入局自动驾驶赛道,但风口如此之盛,自动驾驶汽车好像依然离我们很遥远,是什么让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如此之难?
站在百年不遇之大变局的十字路口,汽车业何去何从?一边是消费者的数字化生存程度越来越高,另一边是人工智能、互联网等高新技术快速迭代,同时还有植入了互联网基因的造车新势力的碾压,迫使汽车业必须加速转型与创新,以应对时代的新挑战。席卷而来的数字化浪潮,恰为汽车业打开了“解题思路”,却又让企业陷入数字化营销的迷雾。
刚拿下2021年新能源汽车全球销量冠军的特斯拉(NASDAQ:TSLA),紧接着又开启了2022年中国市场的首次大规模召回,涉及26047辆汽车。
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是汽车、电子、信息通信、交通运输等行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是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新业态,是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新赛道。车联网产业通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车辆、基础设施、网络、平台、应用等多维度协同发展格局,随着汽车网联能力的日益增强,车联网安全成为摆在产业发展面前的基础。
软件,是智慧的体现,“软件定义”是当前科技革命的新生力量,为产品赋能,提升价值模式,牵动产业的发展,重构了新的产业生态链条。
智能网联汽车是车联网与智能车的有机结合,即通过搭载先进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装置,运用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现车与人、路、云等信息共享互换,具有自动驾驶功能,逐步成为智能移动空间和应用终端的新一代汽车。在汽车行业大变局中,具备电动化、智能化与网联化三大特征的智能网联汽车顺应行业变革趋势,已成为国家重点扶持的新兴产业之一及各整车厂重点发力方向。
智能网联汽车(ICV),突破单一车辆所能达到的性能提升极限,有机地将智能化汽车置于车联网环境,通过车辆搭载的先进的行车载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设备与道路、信号灯等基础设施并融合于现代通信和网络技术,完成车与人、车—车、车—环境和支持平台信息共享,从而高效提升车辆安全性、舒适性、环保性、高性能运行,并发展为完全代替人驾驶的新一代汽车。
近日,德赛西威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披露,公司基于英伟达 Orin 芯片可实现 L4 级别功能的高级自动驾驶域控制器产品 —IPU04,已获得了多个项目定点,目前正在研发过程中,公司将着力推进其快速规模化量产。
今日,广汽官方表示,广汽埃安智能生态工厂二期产能扩建竣工,续航超1000公里的首款新车AION LX Plus正式下线。AION LX Plus已于2022年1月5日正式开卖,一共有4款车型,指导价为28.66-45.96万元。
我们知道,特斯拉早就在海外建厂了,上海的超级工厂就是其中之一。比亚迪也要像特斯拉一样在海外建厂了?这并不是谣言。此前有消息称,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亚迪”)与 UZAVTOSANOAT JSC(以下简称“UzAuto”)签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比亚迪还表示,根据协议要求,双方将合作推广新能源车,促进当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全球化发展。
本周一则市场传闻,引发智能汽车行业的强烈关注。近日,据德国财经媒体《经理人杂志》报道,大众汽车集团正在与华为展开谈判,计划以数十亿欧元收购华为自动驾驶部门。报道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大众集团高层已经就这笔交易磋商了数月时间,其中还涉及到大众并不擅长的技术系统。对此,大众中国和华为方面都未正面回应,分别表示「不予置评」、「不做评论」。关于大众集团和华为的合作,可以往前追溯到 2018 年 7 月。当时,华为和大众集团旗下的奥迪品牌签署备忘录,联合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简单来说,就是华为会向奥迪提供 ADS 自动驾驶技术方案,这也是很多车企采用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