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汽车是一种跨技术、跨产业领域的新体系,是指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且结合现在的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车、路、人、云端等智能信息交换和共享,可以安全上路的无人驾驶汽车,并最终实现可以代替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
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推动了世界机械、能源等工业的进步以及经济、交通等方面的发展,同时也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是,传统的内燃机汽车所固有的消耗能源、污染环境的缺陷也一直影响和困挠着人们的生活及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随着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呼声日益高涨,新一代电动汽车作为无污染、能源可多样化配置的新型交通工具,近些年来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在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电网的双重推动下,电动汽车市场显示了惊人的发展速度,与之配套的充电设施建设的发展也紧跟其后。短期内应该考虑充电设施应以何种方式接入电网,以及配电网中的储能配置等。而为了长远的发展,应着手研究如何提高充电技术与新能源发电的配合利用、如何使充电技术成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是大势所趋,淘汰燃油车是必然的,高度人工智能化是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的唯一导向, 安装的零部件越来越多,中控大屏,随着汽车的发展车载互联网技术,车载电子产品的数量将会增加,未来,每辆移动汽车都将成为车载互联网上的一个节点,人工智能技术有可能继续发展。现在手机已经成为智能化的典范,家电家居智能化,我们可以在汽车上实现真正的无人驾驶,让汽车成为人类生活的必需品,未来一定会高度智能化的。
新能源车是这两年的热门话题,新能源车的发展也有别于传统燃油车,对汽车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线。相对于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的一大特色就是智能化,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将会是主流形式。无论是特斯拉、小鹏、蔚来等造车新势力,还是跨界造车的华为、百度、小米,都在汽车智能软硬件上投入重金。人、车、家互联,甚至是万物互联,汽车不再是工具,而是聪明、具备感知能力的机器人,除了对车主、乘客的体贴入微,还能感知外界的一切。汽车将会是除了家之外的第二空间。
汽车雷达顾名思义是用于汽车或其他地面机动车辆的雷达。因此,它包括基于不同技术(比如激光、超声波、微波)的各种不同雷达,有着不同的功能(比如发现障碍物、预测碰撞、自适应巡航控制),以及运用不同的工作原理(比如脉冲雷达、FMCW雷达、微波冲击雷达)。微波雷达在汽车雷达中有着重要的商业意义。
汽车芯片即车规级芯片,标准要高于工业级和民用级芯片,仅次于军工级芯片。芯片大概有以下四种级别,分别是军工级、汽车级、工业级和民用/商业级。不同等级的芯片的标准不一,考虑到安全性、工作环境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汽车级芯片的制作要求远高于工业级芯片和民用级芯片,因此汽车级芯片的价格也明显处于高位。
汽车自动驾驶的原理是指汽车在驾驶过程中可通过车载传感器接收外界驾驶环境的相关信息,将所探测到的道路、车辆位置和障碍物等信息输入到车载电脑的CPU进行逻辑推理和运算,然后将结果指令输出到执行器,进而通过改变汽车转向、速度等控制车辆的运行,实现汽车在限定或非限定条件下代替人类驾驶员,进行部分自动或全自动安全、可靠地驾驶。研究表明,自动驾驶车辆可通过自主感知交通行驶环境,进行全局轨迹和局部预期轨迹的理想规划,减少驾驶员的驾驶负担,有效提升车辆行驶安全性,降低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另外,还有研究表明,装有自动驾驶技术的汽车,可大幅度提升现有道路车辆的容纳能力,有效减轻道路堵塞状况,缓解环境污染,解决因汽车保有量急剧增加而导致的各类社会和环境问题。
自动驾驶汽车又称无人驾驶汽车、电脑驾驶汽车、轮式移动机器人,是一种通过电脑系统实现无人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汽车依靠人工智能、视觉计算、雷达、监控装置和全球定位系统协同合作,让电脑可以在没有人的主动操作下做到车路协同,自动安全地操作机动车辆。
由于环保政策的推动和相关技术的进步,我国的电动汽车普及率连年上升。不同于传统燃油汽车,电动汽车通过充电补充能量。在充电过程中,交直流电的转换,电能与化学能的转化等现象都会造成不可避免的电能损耗。当下我国电动汽车保有量世界第一,由电动汽车充电损耗造成的能源浪费不可忽视。
我国在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建设还相对落后,先进设施技术缺乏,制约着新能源汽车发展,进而影响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进程。加上投资前景不明朗,盈利模式不明显,很难实现商业化运营。基础设施发展严重滞后,覆盖范围窄,使得新能源汽车发展受到极大阻碍。新能源汽车定价偏高,得不到大规模推广和普及。消费群体缺乏对新能源汽车的认识,也导致了新能源汽车在市面上得不到认可。我国意识到新能源汽车的研宄和推广对改善生态环境和缓解能源危机,也出台了多项政策扶持、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和基础充电模块设施的建设的措施。但要想有突破性发展,仍需要加大扶持力度,并且在各方面都给予更大力度的投入和建设。
交流慢充电桩不需要进行交直流转换,内部结构相对简单。交流充电桩是将电网输入的 220V 的交流电通过核心部件转 换成可供车载充电机 OBC 输入的交流电,因为不涉及 DC/AC 转换,所以不需要变压器等电子元器件,内部结构相对 简单,成本也比较低。 直流快充桩功率大且多采用双枪充电,结构更加复杂。直流快充是将三相交流电经过 AC/DC 模块的转化变成可以直接 为电动车锂电池充电的高压直流电,核心部件就是 AC/DC 转化器、APFC 和整流器等模块。同时由于需要双枪输出, 其内部接触器、熔断器、控制电路等使用量都明显增加,成本大幅高于普通的交流慢充电桩。
当下我国充电桩与新能源汽车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换言之,现在我国的充电桩数量充足,但问题是新能源车主“找不到、用不上、充得慢”。 既然“充电难”现象这么普遍,那么通过多建充电桩的方式缓解这种难题似乎是最直接的方法。但正如“多修路无法从根本上缓解堵车”难题一样,一味地增建充电桩也并非解决充电难的治本之策。 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的预测,2023年中国将新增340万台随车配建充电桩,随车配建充电桩保有量将达到681.2万台。专家预计充电桩未来有望进入加速建设期,远期市场空间超千亿元。“狂野生长”的充电桩,亟须合理规划布局,最大程度发挥不同类型充电桩的功效,才能避免资源浪费,消弭供需之间的矛盾“沟壑”。
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国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目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经过行业上下多年不懈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掌握了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建立涵盖基础材料、零部件、制造装备等全链条产业体系,形成完善的产业生态,为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综合前期开展的调研工作和有关各方意见,预计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