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kV配电线路末端低电压现象是配网运行中的常见问题 。为解决10 kV配电线路末端低电压问题 ,研制了一种移 动式10 kV配电线路低电压补偿装置 。该装置采集10 kV配电线路的三相线电压数据 ,并将所采集的线电压数据与标准的10 kV电压数据进行对比 ,计算出补偿电压的结果 , 最终依据补偿电压利用柴油发电机进行发电 ,并调节补偿用降压变压器模块的变比 ,使装置输出的电压与10 kV配电线路的实际电压进行拟合 ,从而实现对10 kV配电线路电压水平的动态调节 ,使10 kV配电线路末端的电压水平趋近于标准电压 , 改善10 kV配电线路末端的低电压问题。
近年来 ,矿区余热利用技术朝着多种余热资源、综合规划利用方向发展 ,并进一步朝着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其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直冷式深烩取热乏风热泵技术 、矿井乏风取热技术、高温热泵技术等 。 目前 ,单矿区单一余热资源已不能满 足矿区的替代锅炉供热需求 , 必须对煤矿生产区域内的所有余热资源进行整体规划 ,并根据不同用热单位对供热要求的不同 , 进行有序规划 ,根据余热资源品质分级利用 ,分区供热 , 实现余热资源和供热需求的优化组合 , 以达到系统供热的最高效率 , 降低单位能耗 ,减少碳排放 , 同时降低运行费用 。鉴于此 , 以陕西小保当矿业公司实际项目为例 , 阐述直冷式乏风热泵技术的应用实践的有效性、先进性 ,对以后直冷式乏风热泵技术应用有借鉴意义。
印制板鼓包是造成印制电路板(PCB)产品报废的常见缺陷之一 , 会对产品的功能、性能造成一定的影响 。现结合印制板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鼓包问题进行实例分析 , 通过对产生印制板鼓包问题的各个因素进行追踪和技术分析 , 定位产生原因 ,研究出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 , 通过试验验证 ,取得了明显的改进效果 ,并落实到具体的生产过程中 ,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和经济效益。
在铁路货车超偏载装置的运行过程中 , 由于产品质量 、安装条件 、日常管理和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 可能会出现多种故障 。根据相关规定 ,结合具体故障情况 ,对超偏载装置发生的几例典型故障进行了详细分析 ,并提出了判断及解决方案。
详细介绍了某电厂励磁系统#1整流柜风冷回路的优化改造 , 旨在提升励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针对原整流柜风冷回路存在的设计问题 ,通过技术分析和实验验证 ,提出了一套综合优化改造方案。在实施过程中 , 首先对现有整流柜风冷回 路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性能评估和故障分析 , 然后根据现场实际情况 ,提出了改造方案。 改造措施的实施经过精心计划和周密管 理最终成功完成 ,且通过后期的运行测试验证了改造效果。 改造后的整流柜风冷回路系统可靠性显著提高 ,整流柜内部温度得到有效控制。此次成功优化改造经验对于同类型电厂励磁系统整流柜的优化改造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目前在用的一种气动静电喷漆设备受限于轴承支撑 , 喷碟转速不快 ,加之结构不尽合理 , 雾化不够均匀 , 喷漆效果不理想 。鉴于此 ,通过重新设计 , 改进了主盖、轴承套、喷头、喷碟的设计 ,使得喷碟旋转更快 , 喷出来的静电雾滴更细更均匀 ,解决了喷涂不均匀、黏附性不好的问题 ,且降低了涂料的损耗。
基于仿真软件在车辆开发初期的优势 ,在平台车型的试验数据标定仿真模型基础上 ,开展了动力总成匹配研究 ,利 用CRUISE软件开展多种速比方案的动力性和经济性计算 ,得到了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相关的曲线 , 以满足性能目标为前提 , 筛 选出了符合性能目标的速比方案 ,可为新车型的动力总成匹配研发提供参考。
以填充工质为25%的平板微热管为研究对象,实验研究了微热管整体倾斜角度、冷凝段弯折角度对平板微热管性能 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平板微热管水平放置以逆时针角度变化的过程中,当倾斜角度从0°变化到10°时,平板微热管的性能有很 好的改善,当倾斜角度大于10°时,倾角的改变对平板微热管性能的改善无显著作用,倾斜角度大于10°时平板微热管的热性能 明显好于0°时,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微热管阵列倾斜角度应大于10°使用;平板微热管垂直放置,冷凝段弯折角度为15°时,平板微 热管具有较好的均温性和传热性,当平板微热管冷凝段的弯折角度大于15°时,平板微热管的平均轴向温差和平均热阻均大于 冷凝段弯折角度小于15°时的平均温差和热阻,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平板微热管冷凝段的弯折角度应小于15°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