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外媒体报道,日本佳能表示该公司将裁减芯片设备部门大约700名员工。佳能此举反映了芯片设备业的黯淡前景。全球经济危机迫使芯片制造商削减资本开支。 佳能是全球第三大芯片步进机制造商,仅次于ASML和尼康。该公司表示大部分受影响的员工是日本员工,且这些员工将被转移安置到佳能的其他部门。 一台步进机往往价值数百万美元。这种机器用于在半导体和液晶面板上蚀刻电路。 佳能发言人Makoto Sugimoto拒绝透露芯片步进机部门有多少名员工。不过根据《日经产业新闻》的报道,700名员工相当于该部门员工总数的30%左右。 佳能是全球第一大数码相机制造商,并同施乐和理光在打印机和复印机市场上竞争。 该公司预计其生产微芯片和液晶步进机的光学产品部门在2012年前都无法恢复盈利,并预计该部门在2009年将发生274亿日元(2.85亿美元)的营运亏损。
2009年6月24日,恒忆(Numonyx)与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宣布将共同开发制定相变存储器(Phase Change Memory,PCM)产品的市场规格,两大存储器厂商的携手再次印证了“商场上没有永远的对手”。 韩国三星电子称霸存储器行业已有多时,其DRAM市场近30%、闪存市场近40%的份额长期无可撼动。而恒忆作为存储器行业的新宠,其正式成立距今不过一年左右的时间。它的主要业务是整合NOR、NAND及内置RAM,并利用新型PCM技术,为存储器市场开发、提供创新的存储器解决方案。 从存储器产业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NOR Flash的地盘正在被NAND闪存蚕食,而NAND Flash本身也正面临着节点缩小、制造技术亟待进步的挑战。诸如FeRAM(铁电随机存储器)、MRAM(磁阻式随机存储器)和PCM(相变存储器)等热门接班者渐渐浮出水面,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其中尤以PCM的关注度最高。 在PCM中,材料由非晶体状态变成晶体,再变回非晶体的过程中,其非晶体和晶体状态呈现不同的反光特性和电阻特性,因此可以利用非晶态和晶态分别代表0和1来存储数据。只要在上面施加少量的复位电流就能触发这两个状态的切换。PCM具有存储单元小、非挥发性、循环寿命长、稳定性好、功耗低和可嵌入功能强等优点,业界认为当Flash遭遇尺寸缩小限制时,PCM在65nm以后的优势将逐渐凸显出来。 事实上,自从经济衰退波及芯片制造业以来,存储器厂商的生存一直处于风头浪尖上。奇梦达的破产、Spansion的倒下、TMC的成立,种种新闻无不彰显着存储器产业的焦躁不安。三星作为存储器制造的领头羊,自然深谙“做大做强”的道理。除技术摇摇领先外,也投入了大笔资金进行生产扩张,以期扩大市场份额。 而恒忆采取的是更为积极灵活的制造模式:通过代工解决短期的市场需求波动,通过合作获得RAM/NAND制造规模,而无需承担产量责任;当需求有确定时,进行内部产能投资,并通过提高内部工厂的开工率,来提高内部供货的成本效益。恒忆从创立伊始即与众多业内同行展开灵活的合作:与Hynix共同投资成立了位于无锡的一条8寸DRAM以及12寸NAND闪存生产线,恒忆在该合资公司的持股比例为16.7%;与Elpida签署了一项协议,将一部分产品外包给后者。此次与三星在PCM领域的合作再次贯彻了其独特性。 恒忆与三星共同合作制定针对PCM产品的通用软硬件兼容标准,将有效简化设计流程并缩短产品开发时间,使制造商能在短时间内采用这两家公司推出的高性能、低功耗PCM存储产品。共通规格可有效协助芯片组厂商及整个产业体系中的其他厂商达成产品标准化,并且有助催生新一代的存储技术,使手机OEM、嵌入式系统、高级运算装置厂商和他们的客户从中受益。 三星希望PCM成为公司存储产品的新主力,并有助于提升公司其它移动存储解决方案的性能,进一步提高三星在业界的领导地位。恒忆虽然目前仍以NOR和NAND闪存制造为主,但也期望借此番合作在PCM方面有所作为,扩大其盈利能力。 一个要保持巩固自己的“江湖老大”地位,一个要以灵活的姿态玩转存储器领域。竞争永存,合作无限,祝他们好运!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FutureHorizon发布的最新报告,4月份全球半导体销售额较上月份成长了15.6%,是自1955年4月以来最佳的月成长率表现;而3月份半导体销售额则是衰退了7.6%。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FutureHorizon发布的最新报告,4月份全球半导体销售额较上月份成长了15.6%,是自1955年4月以来最佳的月成长率表现;而3月份半导体销售额则是衰退了7.6%。 但该报告也强调,全球性的经济衰退状况未除,此成长率表现并非直接反映终端需求的成长,纯粹是对08年第四季到09年第一季库存量锐减的回补效应。这也意味着市场显然对08年9月份的经济风暴过度反应,以致于供应链干涸,并造成目前回补库存的均衡化时期。 以历史趋势来看,FutureHorizon认为库存回补效应将持续到今年第三季末:“之后的产业成长率则将取决于终端市场的基本需求状况。” 目前市场对于景气复苏迹象是否已经出现,以及此次经济衰退的曲线模式(是U型、V型还是W型?)等议题众说纷纭,对此FutureHorizon表示,产业界应该更认真注意的是基本的趋势发展。 该机构还上修了对第二季半导体产业前景的预测,将原先(一月份)的衰退2%,调高为成长4%~5%。“如果实际情况如此,我们对2009年全年度产业预测数据,也将由原先的衰退28%,修正为衰退21%,并意味今年下半年将按照预期发展,大多数的负面风险也可排除。” 全球经济衰退加上首季淡季效应,今年第一季对半导体产业界来说并不好过,不仅是一记重拳,而可说是双重打击。整体电子设备销售额在09年第一季较去年同期衰退了12%之多。 根据FutureHorizons的数据,除了政府/军事(Government/Military)应用市场呈现成长,几乎所有的产品领域与区域市场都呈现衰退,其中又以日本、台湾、中国等地受创最深。而好消息是,这些地方也将会首先感受到景气回温。 FutureHorizons指出,关键的手机与PC产业都受到沉重打击,主要的原因是消费者支出大幅减少;与08年第一季相较,今年首季手机与PC销售量分别减少了16%与20%。 而由于衰退是全面性的,涵盖所有的市场、应用领域、地理区域,以及消费者与企业在内的所有客户,因此安然度过第一季的电子产业、芯片市场,其体质相对来说是很不错;但该报告也强调:“这并不是说未来就此一帆风顺,还早得很;产业界已经撑过最坏的时期,虽伤痕累累却未倒下。”
国外媒体今天撰文称,作为美国高新技术心脏的硅谷正在失血。由于美国移民政策环境严峻,大批外籍高新技术学生纷纷离去,专家表示,长远看来这可能削弱美国高科技产业的竞争力。 海外看似更加美好的就业前景和美国本地经济的恶化正在驱使留学生们纷纷归国。这种情景正导致被誉为全球高科技创新摇篮的硅谷无法补充新鲜血液,以维持其在高新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 “我们需要通过创新度过眼前的经济难关,”加州民主党人、美国众议院移民司法委员会主席Zoe Lofgren说,“这意味着别把那些希望成为美国公民的创新人才拒之门外。”Lofgren将于本周与奥巴马总统会面讨论这一问题。 根据杜克大学教授Vivek Wadhwa在2007年的一份调查,1995年-2005年间,新诞生硅谷企业中有超过一半的创始人都出生在美国以外。但现在,许多外籍人才必须等上很久才能获得永久居留权,而且他们越来越相信,这个问题永远不会得到解决。 美籍技术人才匮乏 专门向创新企业提供贷款的硅谷银行总裁Ken Wilcox指出,帮助技术人才留在美国已经是当务之急。“相对来说,我们从本土人群中培养出的工程师和科学家数量已经不够多了……你必须从国外引进人才。” 根据众议院移民委员会数据,在美国大学电子工程类学位获得者中,硕士有一半是外籍学生,博士的外籍生比例则占到71%。但此类人才的流失速度正变得越来越快。 “美国正在经历人才外流,而很少人明白这到底意味着什么,”Wadhwa说。 他指出,相比对美国绿卡的似乎永无止尽的等待,中国和印度正在变得越来越好的职业环境和前景已经让大多数毕业生重新考虑自己的出路。 今年Wadhwa共计帮助培训了120人担任企业管理人员,其中65名外国工程师中的60人去了印度、中国和土耳其。通过在Facebook上的调查,他发现这种情况在全美都普遍存在。 游说团体移民之声(Immigration Voice)的负责人Aman Kapoor指出,有越来越多的人离开是因为他们开始相信美国国会不会解决这个问题。“人们正在放弃……久而久之,硅谷将不再是位于北加州的那个地方了。”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FutureHorizon发布的最新报告,4月份全球半导体销售额较上月份成长了15.6%,是自1955年4月以来最佳的月成长率表现;而3月份半导体销售额则是衰退了7.6%。 但该报告也强调,全球性的经济衰退状况未除,此成长率表现并非直接反映终端需求的成长,纯粹是对08年第四季到09年第一季库存量锐减的回补效应。这也意味着市场显然对08年9月份的经济风暴过度反应,以致于供应链干涸,并造成目前回补库存的均衡化时期。 以历史趋势来看,FutureHorizon认为库存回补效应将持续到今年第三季末:“之后的产业成长率则将取决于终端市场的基本需求状况。” 目前市场对于景气复甦迹象是否已经出现,以及此次经济衰退的曲线模式(是U型、V型还是W型?)等议题众说纷纭,对此FutureHorizon表示,产业界应该更认真注意的是基本的趋势发展。 该机构亦上修了对第二季半导体产业前景的预测,将原先(一月份)的衰退2%,调高为成长4%~5%。“如果实际情况如此,我们对2009年全年度产业预测数据,也将由原先的衰退28%,修正为衰退21%,并意味今年下半年将按照预期发展,大多数的负面风险也可排除。” 全球经济衰退加上首季淡季效应,今年第一季对半导体产业界来说并不好过,不仅是一记重拳,而可说是双重打击。整体电子设备销售额在09年第一季较去年同期衰退了12%之多。 根据FutureHorizons的数据,除了政府/军事(Government/Military)应用市场呈现成长,几乎所有的产品领域与区域市场都呈现衰退,其中又以日本、台湾、中国等地受创最深。而好消息是,这些地方也将会首先感受到景气回温。 FutureHorizons指出,关键的手机与PC产业都受到沉重打击,主要的原因是消费者支出大幅减少;与08年第一季相较,今年首季手机与PC销售量分别减少了16%与20%。 而由于衰退是全面性的,涵盖所有的市场、应用领域、地理区域,以及消费者与企业在内的所有客户,因此安然度过第一季的电子产业、晶片市场,其体质相对来说是很不错;但该报告也强调:“这并不是说未来就此一帆风顺,还早得很;产业界已经撑过最坏的时期,虽伤痕累累却未倒下。”
兴业证券发布报告指出,全球半导体市场正在稳步复苏。一方面全球半导体销售收入继续环比增长,北美半导体设备订单出货比(BB值)连续反弹,另一方面全球半导体产能利用率也显著回升,这些都表明半导体市场正在稳步复苏之中。不过,国内半导体行业股票估值已经较高,依然维持对半导体行业“中性”的投资评级。 根据SIA数据,全球半导体市场4月份销售额为156亿美元,环比上升6.3%,连续第二月环比上升,但同比仍然下降了25.3%。PC与手机市场占半导体芯片总量的60%,PC与手机的市场需求好于今年早些时候的预期。半导体销售额连续两个月环比增长表明部分细分市场趋于稳定,半导体市场抵抗力增强。 5月份北美半导体设备订单出货比为0.74,连续四个月反弹。根据SEMI的数据,5月北美半导体设备订单额为2.89亿美元,环比大幅上升16%,但同比减少72%;出货额为3.92亿美元,环比上升1%,终止了连续13个月下滑的趋势,但同比还是减少了72%。订单出货比为0.74,是连续第4个月反弹。 行业产能利用率逐季回升,市场稳定复苏。根据iSuppli的预计,今年2季度全球半导体产能利用率将升至60%,1季度仅为49%。危机来临时,全球半导体制造企业共同减产,并使过剩产能下线。这些措施产生了积极效果,一方面推动半导体产能利用率提高,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稳定半导体芯片的价格。分析师认为产能利用率与产品价格齐升表明全球半导体市场稳定复苏。iSuppli预计今年第三季度的情况会进一步好转,产能利用率将升至75%,四季度会因季节性原因而温和下降,明年一季度保持稳定,随后几个季度产能利用率将持续增长,但还不能恢复到89%的高水平。
6月24日,意法半导体全资子公司Portland Group®宣布与英伟达公司(NVIDIA)达成合作开发协议,两家公司计划为CUDA图形处理器(GPU)开发新的Fortran语言编译器。 NVIDIA® CUDA™架构让开发人员能够卸载计算机内核承担的繁重计算任务,把图形处理任务转交给并行性能出色的图形处理器。通过函数调用和语言扩展,CUDA架构能够让开发人员绝对控制通用计算内核到图形处理器的映射,以及数据在x64位处理器与图形处理器之间的配置和移动。英伟达CUDA C编译器已经为C语言程序员提供了这个功能。CUDA Fortran编译器将在PGI的本机Fortran语言环境内提供相同的控制水平和优化功能。 “CUDA图形处理器Fortran语言编译器是对现有的PGI加速器Fortran和C编译器产品蓝图的完美补充,”Portland Group总监Douglas Miles表示,“支持Fortran语言为PGI Fortran和CUDA C两种编程环境之间的互操作性提供可能,还为PGI用户移植和优化Fortran应用程序提供多种选择,以发挥英伟达CUDA图形处理器的强大性能。” “图形处理器计算机开发社区明确表示,为图形处理器提供产品质量级的 Fortran语言编译器解决方案是必要的,”英伟达Tesla GPU计算解决方案部总经理Andy Keane表示, “PGI拥有大量的从事基于x64处理器HPC系统开发的Fortran语言编程员,为我们把科学和工程代码从现有平台迁移到NVIDIA Tesla GPU处理器搭建一个完美的桥梁。” 在本周的德国汉堡国际超级计算机大会上,Portland Group和英伟达将发布CUDA图形处理器Fortran语言规范。拟定2009年11月发行的PGI Fortran编译器生产适用版将增加CUDA Fortran编译器。
昨日记者在“2009(第七届)泛珠三角集成电路创新应用展示暨高峰论坛”获悉,经过几年的迅猛发展,深圳的IC设计产业已逐渐成熟:去年深圳的IC设计产业产值已经超过61亿元,首次跃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位,正式确立了在国内的龙头地位。深圳市科技和信息局昨日上午透露的“深圳IC产业未来五年发展目标”中,更计划把深圳IC设计产业的销售收入提升到200亿元、人均产值100万元以上。 深企“边发财边赶超欧美” 在昨日的嘉宾致辞中,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主任赵玉海一开篇就盛赞深圳:过去的2008年,深圳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给很多人带来了惊喜。深圳集成电路设计行业顶住了全球金融海啸的冲击,不降反升,保持了较高速的增长,产值达到61亿元,首次居国内大中城市第一位。一批像海思半导体、中兴微电子、中兴集成、比亚迪微电子这样的技术创新能力强的企业,一边闷声发财,一边在技术上不断积累,赶超着欧美企业,这是很了不起的成绩。 他认为,与国外企业对比,深圳的优势就是离应用、离市场最近。他评价,深圳IC基地无论在管理、运行、服务及对IC设计产业促进等方面,都是排在第一梯队的国家基地。 深圳发展IC设计有6大优势 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于忠厚在致辞中介绍,深圳具有发展IC设计业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是云集在深圳和珠三角地区的整机厂家是IC设计的主要市场,设计企业和整机厂商互动合作,形成了全国范围最好的技术创新环境和产业发展氛围;其次,深圳具有良好的软件环境和物流基础,是IC的重要集散市场,具备成为中国主要IC产业中心的条件;第三,深圳毗邻港澳、IC设计可以更好地贴近应用市场、融合于技术创新环境;第四,深圳从IC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到产品应用整个IC产业链已经完善,是国内发展IC设计产业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第五,深圳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目前IC设计企业数量和产值已占全国份额1/5强,具有进一步做大做强的势能;最后,国家IC设计深圳产业化基地和政府对IC设计产业的大力扶持,也是深圳IC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其实,IC设计产业同时也是深圳增长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深圳市科技和信息局局长刘忠朴昨日用一系列数据描述了深圳IC设计产业的发展现状:自深圳IC基地成立以来,催生出大批IC设计企业并呈现出明显的集聚现象,全市IC设计产业迅猛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呈良性发展态势。 去年,全市IC设计企业及机构有116家,从业人员近8400人。其中:销售额过5000万的企业17家,过亿元的企业8家;设计规模最高达7000万门。许多成长型企业正逐渐走向成熟。 同时,深圳IC设计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也在逐步提升:IC设计企业共申请专利1205件,已授权数295件。 此外,深圳的IC设计水平已经接近欧美领先水平。IC设计产品也已覆盖了产业链的高中低端:包括通信、智能手机、数字电视、移动存储及多媒体、模拟和混合电路、RFID、处理器、信息安全等芯片。 相关链接 深圳IC产业五年发展规划 一、深圳IC设计产业的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新吸引和培养IC专业人才5000人,人均产值达到100万元以上。 二、深圳地区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IC设计企业5家以上,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IC设计企业15家以上,争取出现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的企业。 三、在通讯、数字电视、手机、数字多媒体、信息家电、绿色能源、计算机外设和存储控制等领域,逐步形成配套齐全的系列化IC产品,接合在这些领域较完整的整机产业链,带动2000亿元以上的IT增量产值。 四、以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深圳产业化基地为依托,建成有80~100家设计企业聚集的面积达12万平方米的“深圳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形成产业服务功能完善、配套齐全、技术支撑强大、产业发展氛围良好的“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深圳产业基地”。
6月23日消息,据台湾媒体报道,继富士康、升技退出主板通路品牌市场后,近期英特尔(Intel)为节约成本,除大幅精简主板研发团队,并首度全数释出研发设计业务。主板业者透露,近期英特尔主板委外模式确立由OEM走向ODM贴牌,代工大单并由富士康一家吃下,此意味富士康专注代工领域效益渐显。 不过,英特尔另一代工伙伴和硕联合,则恐将失去新订单商机。英特尔对此表示,从未发布相关组织调整计划,主板是重要发展项目之一,将持续投资并透过与业界合作,深耕此一领域;和硕联合方面则未予响应。 近年来主板市场难见成长动能,2008年下半又遭逢金融风暴袭击,除华硕、技嘉尚能勉强力守中高阶品牌地位,微星、精英、华擎及映泰等二、三线业者,生存空间持续缩减,其中,富士康、升技更忍痛淡出通路市场。不过,主板市场在平静约半年后,近期再度传出波动,主板业者透露,英特尔近期大幅调整代工模式,为进一步撙节成本,已大幅缩减主板研发团队规模,并首度全数释出设计研发业务,由OEM走向完全ODM贴牌。 值得注意的是,业界估计英特尔1年全球通路主板出货量约400万~500万片,以往OEM订单由富士康及和硕联合2家分食,但近期英特尔在确立ODM委外策略后,已决定首波ODM订单将由富士康一家全拿下,和硕联合并不在新合作伙伴名单中。此外,英特尔亦同步释出戴尔(Dell)、惠普(HP)主板研发设计业务,此部分亦可望由富士康承接。 对于富士康而言,尽管壮士断腕淡出主板品牌市场,但在不少二、三线业者陆续释出委外订单下,接单规模持续扩大,获利表现亦较切入品牌时有所成长。相较之下,和硕联合在华硕持续调高主板委外比重,以及未有新单挹注下,加上近期传出失去英特尔主板百万片订单后,业者估计和硕联合2009年主板出货恐将大幅下滑25~30%。 主板业者表示,英特尔过去为确保市场主导地位,避免新旧平台转换遭台厂操控,不计成本培养研发团队、设计自有品牌主板,但近年来主板市场规模缩减,华硕、技嘉、精英及微星等厂地位难以撼动,英特尔不得不重新思考费用高昂的研发设计团队存在意义,由于现阶段尚无法放弃主板品牌业务,在权衡得失下,采取ODM贴牌并集中下单是最好方式。 主板业者指出,除英特尔外,映泰亦持续扩大委外比重,华硕也降低在和硕联合投单,期能撙节成本,减缓获利下缓速度,预估2009年底应会有2~3家二线业者选择淡出市场,将带来另一波主板产业重组。
太阳只需要照耀沙漠六小时就可以产生全人类一年所用的能源数量。因此,欧洲构想在北非沙漠建设太阳能发电厂为欧洲供电。 太阳只需要照耀沙漠六小时就可以产生全人类一年所用的能源数量。 因此,利用太阳能来解决世界能源问题和全球变暖问题的想法很长时间以来一直都很有吸引力。 是德国宇航局首先列举出这些数字来回答是否收集北非沙漠的能源以供应欧洲是可行的这一问题。 答案是肯定的,但是要花费一定的代价。多达4000亿欧元(337英镑)将花在向北输送巨量电力所需的电网基础设施上,尽管支持者表示无论如何都需要这样一笔投资。 去年,当法国总统尼古拉斯·萨克奇提出沙漠太阳能梦想是新组成的地中海联盟的一个关键部分并下令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时候,这一梦想朝着现实迈进了一步。英国首相戈登·布朗也表示支持。 这一想法也被欧委会的能源研究院看中,该研究院把这一构想看作是全欧可再生能源超级电网的一部分。 这将把整个欧洲大陆的太阳能、风能和波浪能都集中起来,这样就可以总是有电可用,不只是天气好的时候。 世界其他地方也在探索沙漠太阳能构想,特别是美国。
市调机构Displaybank 23日发表研究报告指出,2009年全球太阳能系统安装量将由08年的5.5GW(十亿瓦)年减12%至4.8GW,减幅高于该机构原先于09年2月份预估的6%,主要反应需求缩减幅度增加的因素。Displaybank指出,全球经济衰退的冲击高于预期、太阳能系统主要安装国家的补贴大幅缩水是导致该机构下修预估的主因。 根据报告,目前西班牙的太阳能系统安装量已由08年的2.3GW大幅下降至0.4GW,而美国、日本与中国虽略为扩大补贴计划,但仍不足以克服全球经济衰退的冲击。 此外,由于南韩政府将200MW(百万瓦)电力回购(Feed-in Tariff)补贴分为3年发放,因此预期该国2009年的安装量也料将由08年的278MW大减至78MW,而2010年、2011年的安装量则将分别达115MW、154MW。
可编程逻辑电路供货商赛灵思(Xilinx)总裁暨执行长Moshe Gavrielov日前表示,风险基金投资正逐渐短缺,而且就算在经济危机过去之后,恐怕也很难再回到半导体产业中来。 在3月初于美国举行之2009年Semico高峰会的一场演说中,Gavrielov对台下听众表示,由于投资回收的周期超过五年,风险基金公司已经不愿意再投资半导体的新创公司。“我预测半导体领域的VC投资将急遽减少;”他表示:“这类投资案无法满足公司对于利润的要求,因为市场中不断有新的热点产生,他们会转向新的投资标的。” Gavrielov并表示,绿色能源科技和互联网公司现在对于VC来说更具吸引力。而IP供货商Sonics执行长Grant Pierce也同意Gavrielov的观点,并表示对于风险投资公司来说,如果投资的回收时程太长,并不容易得到好的报酬。 资金短缺正在“改变整个电子产业的局面”,Gavrielov表示,若新创公司希望吸引更多的额外金援,就得详细说明他们是如何运用现有的资金。 “没有投资,一家新创业者如何能运作下去?”他指出:“如果你有一个好点子想投资,就必须快速将产品投向市场;这个我们所熟悉的世界已经在改变了。” Gavrielov提出一份由全球半导体联盟(GSA)所提供的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07年,A轮(Round A)风险投资金额下滑了82%;而在2008年前三个季只有两家公司取得A轮融资,总金额仅1,200万美元。 因此Gavrielov预测,新创半导体业者之间将出现大规模的整并;而且根据GSA的数据,自08年10月份以来,已经有74家新创公司倒闭,其中大多数都是小型公司。他并透露最近常接到一些来自其它公司的电话,询问Xilinx是否愿意与他们策略结盟,有的甚至直接向他挑明:“你愿意并购我们吗?”
6月22日消息,市场研究公司The 451 Group的数据显示,4月份是并购交易金额最大的一年。4月份并购交易金额为200亿美元,超过了前4个月的总和——160亿美元。 据国外媒体报道称,今年第二季度科技业出现了612起并购交易,金额为430亿美元,去年同期为90亿美元。其中一些并购交易将对业界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例如甲骨文收购Sun。 受经济危机影响,部分公司身价大跌,对潜在买主非常有吸引力,例如智能手机厂商Palm、开放源代码软件厂商Red Hat、企业软件厂商BMC、游戏发行商艺电、半导体公司Atmel。
信息技术巨头IBM公司和保加利亚政府宣布已签署协议,在纳米科学领域开展合作。 该协议旨在鼓励产业、高校以及保加利亚科学院在纳米科学开展合作。在一份独立的商业协议中,IBM将帮助保加利亚政府建立一座纳米技术研究基地。 “我们现在有机会使产业升级至技术含量更高的水平。这需要我们的努力,与IBM的合作就是我们所做的一部分。”保加利亚财政大臣Plamen Oresharski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太阳能专业网站Solarbuzz最新调查统计指出,6月份全球太阳能模块价格延续走跌趋势,欧洲地区大跌4欧分,来到4.48欧元,续创史上新低。中投顾问能源行业分析师姜谦认为,太阳能模块价格的持续下跌,说明目前全球光伏产业的景气度仍然较低,但6月份价格下跌的具体原因与之前确有不同。除了市场需求仍旧不旺之外,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下跌和政府利好政策的刺激也是主要原因。 此前数据显示,5月份欧洲地区太阳能模块价格延续走跌趋势,下跌2欧分,来到4.52欧元。这是欧洲地区太阳能模块价格连续第7个月下滑。而6月份的再次下跌已经将这一时间增加到8个月。 近年来全球光伏产业年度增长率保持在40%左右,但由于大量公司的涌入,导致市场上太阳能电池板的供大于求,加之金融危机导致的信贷紧缩,限制了很多国家新的太阳能项目的资金投入,极大地恶化了太阳能市场的情况。 中投顾问最新发布的《2009-2012年中国太阳能电池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由于太阳能利用大国西班牙的经费削减以及全球信贷紧缩造成的太阳能新项目开发进度减缓,2009年太阳能电池系统的全球整体导入量或将同比萎缩三成以上,下降至3.5G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