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朴茨茅斯,2019年9月9日 – Harwin为答谢其伙伴在过去12个月中所做的出色工作,再次为长期渠道合作伙伴Avnet Abacus颁发了销售卓越奖。 Harwin管理团队表示,此次颁奖基于以下核心要素:首先,Avnet Abacus持续提升EMEA地区客户数量的能力,特别是其在工业、国防、机器人和航空航天等关键领域获得的新客户数量。此外,经销商非常成功地对不断扩展的Harwin产品组合进行技术支持 - 从Gecko和Datamate等高可靠性连接器到EMI屏蔽。 Harwin常务董事Andrew McQuilken表示,“自2018年Avnet Abacus获得该奖项后,团队在新一年的努力付出和源源不断的成果,再一次为我们留下深刻印象。销售和工程人员努力实现更长远目标的精神,是对Harwin持续的EMEA销售收入增长至关重要的。正因如此,才使得客户对Harwin相关技术更加了解,并在全行业更具竞争力。” “连续两年获得此奖是一项非常令人激动的殊荣,”Avnet Abacus营销副总裁Alan Jermyn补充表示, “通过在应用和地区上不断探索新市场,也正在优化我们所提供的客户服务和技术建议,加快了对需求的创造力,明年我们将争取继续获此项荣誉。“ 图片:Avnet Abacus营销副总裁Alan Jermyn(左中)获得Harwin董事总经理Andrew McQuilken颁发的奖项。
今年,华为的芯片部署越来越完善,对芯片平台的打造也十分激进。比如Arm架构的鲲鹏芯片,和我们熟知的手机芯片不同,鲲鹏芯片是服务器的核心处理器,用于数据中心等B端的业务,而云化、数字化转型就离不开数据中心。 同时,华为还推出基于鲲鹏920的TaiShan系列服务器产品,其野心不可谓不大。 在服务器芯片这个领域中,英特尔在x86架构的基础上一直一家独大,占据了9成以上的市场。这么多年来,其挑战者不断,暗流一直汹涌,只是成功者几乎没有,如今,华为正在高调入局。 在人工智能的世界中,三个关键要素就是算力、算法和大数据。其中,算力的指标主要由芯片的性能承担。 因此,各巨头在构筑智能世界的路途中,都集中精力提升芯片的计算能力。华为也不例外,此前,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就在内部讲话中表示,华为还需要在计算力上发力。 在服务器芯片这个领域中,英特尔在x86架构的基础上一直一家独大,占据了9成以上的市场。这么多年来,其挑战者不断,暗流一直汹涌,只是成功者几乎没有,如今,华为正在高调入局。 鲲鹏生态布局提速 近期,华为对于鲲鹏的布局正在加速,在全国布局鲲鹏基地,包括成都、厦门、深圳、上海、南京等地。 9月初,华为和成都市政府达成合作,建设华为鲲鹏生态基地;在近日的2019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华为和上海市政府启动了鲲鹏产业生态创新中心。 9月2日,深圳市政府与华为签署了联合打造深圳鲲鹏产业生态基地战略合作协议。华为公司在签约仪式上表示,计划在五年内投资30亿元发展鲲鹏产业生态。双方具体合作领域包括:搭建平台载体,建设鲲鹏产业源头创新中心、共建鲲鹏开放实验室、打造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和制造业创新中心等。 更早一点,华为联合重庆高校和相关教育单位正式启动了“Cloud for Good:鲲鹏新生态 华为重庆鲲鹏凌云人才培养计划”。这项计划将覆盖华为全生态领域,全面对接重庆市产业体系。华为计划用三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培养百万鲲鹏工程师,建立创新人才中心、智能联合创新实验室和智慧人才培训基地,并与高校合作开发鲲鹏课程。 再比如,华为已经跟厦门市政府合作,为首个鲲鹏生态基地及超算中心正式落户厦门。据了解,超算中心依托华为自主研发的产品和服务能力,采用以华为鲲鹏CPU为核心的泰山服务器,同时引入国产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等,为政府、国有大中型企业等核心领域和厦门重点产业提供端到端的计算能力。超算中心项目预计总规模达15亿元左右。华为还与南京江北新区签订深度合作协议,华为江苏鲲鹏生态产业基地落户新区。 那么到底何为鲲鹏?根据华为方面的介绍,今年发布的鲲鹏920能以更低功耗为数据中心提供更强性能。参数上,鲲鹏920主频可达2.6GHz,单芯片可支持64核。该芯片集成8通道DDR4,集成100G RoCE以太网卡功能,提高了系统集成度。而Hi1620是华为首款7nm 数据中心ARM处理器,8通道内存,支持PCIe 4.0与CCIX。 因为现在的服务器芯片市场上,现在依旧是英特尔x86架构的主场,并且英特尔不对外授权。除了x86,主流的服务器芯片架构还包括MIPS、Power和ARM。其中ARM的生态最为成熟,是不可忽视的势力。 加码算力和人工智能 随着摩尔定律越来越难维持,在华为看来,人工智能面临着四大挑战。分别是算力供应严重不平衡,稀缺而且昂贵;比如很多传统行业对部署的场景要求高,环境恶劣多变;云边的数据无法协同和互通;专业技术要求门槛高,专业人才短缺。 因此,目前人工智能只在少数几个行业得到普及,比如互联网、公共安全等,而企业的AI渗透率只有4%。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华为的答案是,通过芯片来提升算力,通过工程能力进行部署,云边协同实现数据互通,然后通过一体化解决方案来降低人工智能使用的门槛,建设AI生态。 其中鲲鹏芯片的生态就是重要的一部分。近日的一场发布会上,华为董事、战略研究院院长徐文伟就对包括21世纪经济报道在内的记者表示,在服务器芯片领域中,鲲鹏芯片是一种补充,未来的计算是包括x86、ARM在内的异构计算,而鲲鹏的应用需要建立生态,需要产业的支持,这是华为近期落地多个鲲鹏生态基地的原因所在。 那么ARM的优势在哪里?此前邱隆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说道:“ARM最适应的是什么?我们手机全部用ARM,手机对应云端的游戏应用开发,用ARM自然比X86更好,所以说对ARM的应用,它会找到一些最适合、最高性价比的场景,比如说发挥它综合的特性,发挥它低能效的特性。” 中信建投研报指出,鲲鹏生态涉及到的合作领域众多,包括:服务器与部件、虚拟化、存储、数据库、中间件、大数据平台、云服务、管理服务、行业应用9大领域。其中服务器与部件以及行业应用两大领域市场空间最大。 从服务器与部件领域来看,市场空间在4000亿以上。服务器是任何IT产业发展的基础,虽然服务器已经实现了国产化,但是服务器中最核心、成本最高的CPU基本来自海外厂商。中信建设认为,华为与服务器厂商的合作不仅能降低国内服务器厂商的成本(预计鲲鹏芯片比Intel便宜),而且能提高服务器的国产化率从而实现服务器完全自主可控。 更重要的是,华为不仅只有鲲鹏,8月,华为的AI芯片昇腾910开始商用落地,昇腾910同样用于数据中心。因此,华为不仅仅有服务器的处理器,还有专门用于提升AI性能的芯片,也就是说同时拥有大脑和智能加速器。两者也可以搭配使用,且均由华为自研,也只用于华为的产品,从而完善人工智能生态。 多年来,高通、英伟达、三星等大厂均尝试建立ARM生态,但都没有成功。同时,不少企业依旧在坚持自研ARM芯片,比如亚马逊、华为、华芯通等。背靠中国巨大的市场,大家也对华为的表现拭目以待。
这次从4G到5G的代际升级中,华为的策略是用最快的速度整体打通从5G芯片,手机,5G核心网,再到基站全体系,每一次代际变革时,手机厂商在芯片上的壁垒有多高,决定了能占据多大先机。 头部手机厂商的竞争已经打到了指甲盖面积的芯片上。 9月6日,华为发布了其首款集成了5G基带处理器的SoC手机芯片,麒麟990 5G。一周多后,它将被搭载到新一代旗舰机Mate 30上。 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称,麒麟990 5G采用的是业界目前最小的 7nm制程,只有指甲盖的大小。这颗芯片集成了超过100亿个晶体管,工艺复杂程度极高。 不过,就在两日前,三星宣称也带来了首款集成5G SoC芯片Exynos 980。再往前,另外两家芯片巨头,高通、联发科都已针对5G推出过SoC的芯片。 余承东称,麒麟990 5G的不同在于,把过去分离的AP(应用处理器)和BP(基带处理器),封装在了一颗芯片中。这样一来,手机不仅面积变得更小,信号更稳,还不会发热。业内普遍认为,这种集成SoC芯片是5G手机大规模商用的前提,是真正意义上的5G手机芯片。 尽管各巨头在谁首发了集成5G芯片这件事情上争执不休,不过,真正把集成5G芯片放到手机上的,华为是第一家。 华为Fellow艾伟对《财经》记者表示,5G时代,华为的首要问题是能用多快的时间让4G的用户全部迁移到5G。芯片决定了手机的性能。凭借打通从5G芯片,手机,5G核心网,再到基站的整个体系,华为比对手快了一步。 不过,其他芯片巨头,比如高通、三星在5G上同样擅长。这种技术先发优势究竟能为华为带来多大的竞争壁垒,目前还是未知数。 技术壁垒有多高? 硬件创新的乏善可陈,已导致用户换机周期越来越长。换机周期则决定了市场规模。3G时代,手机用户的平均换机周期为18个月,到了4G后,周期延长至24个月,后果便是市场整体规模缩小了四分之一。 有业内人士向《财经》记者预计,当换机周期变成两年半时,市场规模还将同比例收缩。到时会更考验手机厂商的创新能力,创新越快,越有机会扩大品牌市场份额。 芯片是手机算力的核心,也是创新环节的基础。艾伟认为,只有半导体能力才能将众多技术集成在一起,同时把芯片的面积、成本、功耗压缩住,提升手机的整体竞争力。 这也是不断有手机厂商希望入局芯片领域的原因。小米、OPPO、vivo都曾在芯片端发力。不过芯片是高技术门槛行业,短期内很难有起色。 以小米为例,2017年小米曾发布28nm制程的SoC芯片“澎湃S1”。但搭载这款芯片的小米5C性能表现并不理想,第二代芯片也遭遇流片成功率低问题,此后再无下文。 工程技术难度大,资金难以形成回流一直是芯片领域的难题。4G 时代曾出现多家基带芯片厂商,小米也是其中之一。但目前能做5G芯片的只剩下五家,分别是高通,华为,三星,联发科以及展锐。 市场考验的是,厂商能否拿出越来越小,又越来越强劲的芯片。高通是4G时代的芯片霸主,经历了数代更迭,才将4G基带与处理器芯片整合在了一起。 而进入5G,这个工程的难度翻倍。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吴军宁对《财经》表示,功耗控制是集成的核心问题。5G时代对手机通信、AI以及GPU等能力的要求更高。这样一来,吞吐率上涨,信号处理更为复杂,功耗必然大增。 没有用户希望自己的5G手机既笨重又费电。因此,研发麒麟 990 5G时,华为面对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在更小的面积和功耗约束下进一步提升性能。 艾伟对《财经》表示,为了更好的控制功耗,麒麟 990 5G采用了自研的达芬奇架构NPU,并通过大核和微核的组合来完成不同的工作。 “有些任务的功耗重,有些轻,如果一直用大核进行处理,相当于用一辆大卡车来运载所有的货物,功耗自然高。”他说。 功耗既是芯片技术的问题,也是终端跟网络协议配合优化的过程。在不需要高带宽时,手机厂商可以跟运营商协调,降下带宽,以节约功耗。这个过程通常繁琐而漫长。 华为是全球第一大电信设备商,跟运营商基站联系紧密。这是其他所有厂商都不具备的天然优势。艾伟表示,从去年到现在,华为已经基本跑通了所有的5G通信协议,优化了不少功耗问题,目前已达到与4G同样的水平。 而大部分手机厂商与运营商的适配工作还在缓慢进行。今年2月,高通发布了5G SoC 功能平台,预计要到2020年上半年,其他厂商才能推出搭载集成SoC芯片的手机。 市场先机有多大? 换机潮来临之际,谁能更快的把4G用户转到5G,谁就抓住了先机。凭借打通从5G芯片,手机,5G核心网,再到基站的整个体系,华为比对手快了一步。 有业内人士指出,5G 集成芯片让华为领先了行业6到8个月。但这种技术先发优势能否为华为构筑起足够强的竞争壁垒,还很难说。 吴军宁认为,与华为相比,在7nm的芯片制程上,三星及高通具备相当的能力。连接技术一直是高通的强项,在5G网络的支持上,高通有巨大的研发投入。全球超过40%的手机搭载高通的芯片方案。 这些厂商在5G技术上也采取了激进姿态,在高通5G芯片研发早期就介入了合作。纷纷根据自身产品,不断优化各项性能。“光是芯片上的堆叠,就需要做很多版,最后很多都被废掉。”一位国内手机巨头公司的5G技术专家对《财经》说。 此外,5G的组网速度较慢,按照目前运营商的规划,大规模的5G换机潮将在2022年。到时行业集成5G芯片的技术也会趋向于成熟。华为能否持续领先,取决于能否不断推出领先性的产品。 毕竟衡量手机厂商未来的竞争力,除了技术,还有商业和市场。 艾伟称,麒麟990 5G重点加强了三方面的能力,一是大带宽、低时延。二是AI能力。三是能让拍照、视频更加清楚的基础传感器能力。明年推出的新品一定会与今年不同。 不过,普通用户并不关心芯片的具体参数,他们更加关心芯片能够带来什么样的体验创新。 多家国内手机巨头认为,随着5G大规模商用,技术间的差距可能不大,究竟能给消费者提供什么服务和体验,将是厂商竞争的一个关键点。而这需要厂商与运营商网络、应用层厂商一起,开发基于5G的创新应用场景。 据《财经》记者了解,大部分头部厂商从去年起,就开始引入应用厂商及运营商,共同商讨5G时代可能的应用场景平台。 但截止目前并没有出现颠覆4G的5G杀手级应用。只有当网络、终端都准备好,应用才会大规模的开花。而真正AI上的能力体现,要等到有了场景之后。 历数全球前三大手机厂商三星、华为和苹果,无一例外都具备自己的芯片能力。三星、苹果均有自成一体的芯片平台,靠全产业链的布局,掌握每一个环节,封杀竞争对手。到时,全方位的竞争才会真正开始。
昨天,“中国芯”再传喜讯,历经3年准备2年研发,华为推出了多项指标世界领先的麒麟990 5G一体化芯片。众所周知,麒麟950在2015年全球首家选择了最先进的16纳米工艺。也正是从950开始,麒麟芯片第一次站在业界工艺选择的最前沿。随后的麒麟970和麒麟980分别实现了10纳米和7纳米的全球首家商用。 记者获悉,本月伴随苹果新机发售的A13预计还是4G芯片,至于被高通寄予厚望的5G集成芯片骁龙865可能到明年初才能量产。这次华为推出的麒麟990芯片已将5G基带集成在内,成为全球首款5G一体化芯片。 巨头暗战5G芯片 步入5G时代,手机用户对芯片的AI和5G能力日益看重。虽然联发科和紫光也会发布5G芯片,但其产品普遍应用于低端手机中。在华为、高通和苹果的中高端手机三国杀中,麒麟990 5G芯片首个面市量产。 不仅如此,麒麟990 5G还在全球率先支持5G双卡,一卡5G上网时另一卡仍可通话。它还是业内最小的5G手机芯片,采用了业界最先进的极紫外光刻技术,拥有全球最快的2.3Gbps峰值下载速率和1.25Gbps上行峰值速率。本月,内置麒麟990 5G的华为Mate 30就会正式发布,麒麟990 5G也将商用。 硬件上麒麟990 5G有着史上最强CPU,用了两个大核,两个中核,四个小核,兼顾了性能和能效。在彰显软实力的芯片架构上,麒麟990搭载了达芬奇架构实现了行业领先的AI计算能力。 大家普遍认为PC性能强,但华为院士艾伟表示,目前已没有任何一款PC处理器芯片的AI处理能力可达到麒麟990 5G的水平。通过达芬奇架构,麒麟990 5G可以采用大核和小核处理器分别完成不同工作。而小核的好处就是极致低功耗,可以降低5G手机发热问题。例如大核可以处理视频和游戏,小核能进行人脸识别,避免了大马拉小车的难题。 采用全球最前沿芯片工艺 基于7纳米工艺,麒麟990 5G成了全球首款晶体管数超过100亿的移动终端芯片。麒麟980芯片曾以不到一平方厘米装下69亿个晶体管而震惊世界。这次的990却以几乎同样大小放下了103亿个晶体管。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990采用了业界最先进的极紫外光刻技术,工艺的进步让华为能把晶体管越做越小,管间连线也越来越细。”艾伟说,“华为对每颗芯片都精雕细琢,就像做一个工艺品。” 在这颗不到一平方厘米的芯片背后,是华为历经的3年准备与2年研发,以及至少超过3000名工程师的持续攻关。“下一代芯片华为已经在紧锣密鼓的研发中,最快明年大家就能见到它。”艾伟告诉记者。 多数人对芯片工艺没有任何概念,然而工艺水平却直接关系到你我手机的性能和能效。换言之,工艺不好您的手机很快就会变成“暖宝宝”,续航也大受影响。当年高通被吐槽为“火龙”的骁龙810就采用了落后的20纳米工艺,结果芯片一发热就降频,一降频就卡顿,HTC、三星、LG等手机受累流失了不少用户。 然而最先进的工艺,也意味着最难的技术挑战。2015年面临工艺选择的十字路口,这是华为未来究竟要走高端还是低端的决定性时刻。“每次芯片产品换代都会遇到工程技术上的巨大挑战,我们能走过来真有九死一生的感觉。”艾伟说。 5G芯片累计研发投入10亿美元 记者近日试用某品牌5G手机发现,在高速行车中伴随着4G与5G网络频繁切换,在线音乐软件频繁出现声音断续无法正常播放的问题。 “搭载了麒麟990 5G的手机可不会出现这个问题。”华为海思品牌总监林江艳说。她解释,针对高速移动和弱信号场景,麒麟990 5G做了专门优化。即便在每小时120公里时速的情况下,麒麟990 5G因为有基于机器学习的信道模型匹配技术,可达到更好的速率,提升下行速度,这些功能在5G时代初期信号覆盖不好的情况下尤其必要。 据艾伟披露,迄今为止华为在5G相关芯片研发的累计投入上已超过10亿美元。 用户对性能永无止境的追求,让芯片领域迎来了巅峰对决。硬件再好,用户最在意的还是体验感受。
英国伦敦,2019年9月5日 – Imagination Technologies今日宣布:公司正在不断扩展业务,推出用于设计和验证的定制化咨询、代管和部署服务,该服务称为IMG Edge。 通过使用Imagination的数据中心、工具、方法学、虚拟平台和硬件加速器,再结合定制化的、覆盖广泛的领域专业知识,客户将节省上千万美元和数月的项目时间。 IMG Edge由平台、咨询和方法三个主要领域的元素组成。它包括最先进的设计、验证和确认解决方案,以咨询和Imagination的端到端设计和验证专业知识为后盾,这些专业知识涉及从最低级硬件组件到复杂消费设备的所有内容。 IMG Edge是完全个性化的,以满足客户及其关键市场(如汽车、消费、工业、移动和安全)的个性化需求。 在IMG Edge的方案中解答了一个过去无人能解的难题——就是当以计算为中心的、位于面向关键市场的产品核心位置的SoC使用数据路径繁复的设计时,如何在这些设计中同时快速验证复杂的控制逻辑和数学运算逻辑。该方法可以处理复杂的64位算术逻辑单元(ALU),同时提供绝对的数据一致性验证。IMG Edge包含几种先进的方法,但并非所有方法都已公开披露。 图1 所有主要供应商使用和未使用IMG Edge进行设计的结果对比 Imagination验证平台副总裁Colin McKellar表示:“我们相信IMG Edge可以改变游戏规则,支持用户在验证过程的早期就消除深层漏洞,从而为企业节省时间并大幅降低成本。它是同类产品中最全面的产品,基于我们超过25年、历经10代SoC开发的丰富经验而打造。这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系统知识和一整套拥有专利的流程,让我们知道如何实现关键的业务成果。我们的专业知识和独特的方法学结合在一起,意味着IMG Edge可以加快我们客户进入市场的进程,并为他们节省数百万美元的预生产成本。”
5G商用大幕逐步开启,5G+VR,5G+8K视频,5G+自动驾驶……5G为不同行业的发展增添了新动力。众所周知,4G时代没有NSA、SA组网选择的困扰。但当时也面临着跟5G现在同样的问题,因为4G的通信标准有TDD、FDD这些通信制式标准。 而对于普通用户,感知最强烈的还是手握5G手机,体验高速网络,而这当然少不了5G手机的幕后英雄——5G手机芯片企业。 目前,紫光展锐是中国大陆唯一一家面向公开市场的手机芯片企业,具有多方面的独特性。今年年初,紫光展锐也带来了首款5G芯片,并且计划明年提交科创板上市申请。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了紫光展锐高级副总裁周晨,周晨在通信、半导体领域从业19年,历任华为海思半导体无线终端BD总监、海思半导体无线终端规划总监。2018年周晨加入紫光展锐,全面负责紫光展锐产品管理、技术规划、生态建设及全球业务拓展工作。 对于OPPO、vivo等企业开始想要进入手机芯片行业,周晨认为,芯片是手机企业逃避不了的事情,想要提高掌控力,必须从自研做起,但这条路是漫长的。在周晨看来,全球移动通信事业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4G仍然有长足的机会,但想要壮大自己的5G芯片产品,中国无疑是最佳主战场。 不惧手机企业高薪挖角 NBD:最近有消息称,OPPO、vivo也开始大规模招聘芯片人才,或将涉足自研芯片,您怎么看待手机企业开始重视自我芯片研发? 周晨:ICT(信息和通信技术)产业发展到今天,不光是手机,(在)可穿戴设备等众多智能硬件领域,核心芯片在其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在产品最终体验上,芯片往往成了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对于手机厂商来说,芯片是逃避不了的事情,苹果、华为、三星等都有自己做芯片。手机企业如果对芯片没有一定的掌控度的话,实际上在手机企业的竞争中,它就始终处于劣势。芯片是竞争的基本因素,OPPO、vivo有这种想法,我觉得是合理的。另一方面,自研手机芯片也是艰难的,需要十几年的积累。 NBD:如果OPPO、vivo都来高薪“挖角”紫光展锐的员工,你会觉得有压力吗? 周晨:员工被高薪挖角,这在每个企业应该都存在,我们并不会有太大的压力。芯片行业里,其实更表现为一个个员工“头脑”的竞争,是一个知识和智力的竞争。另一方面,紫光展锐在芯片人才,特别是工程师人才上积累许久,这些员工的价值也越来越体现出来。 以前手机厂商,可能更多的就是依靠芯片供应商,现在的5G时代,更多的手机企业希望自己能够去做。但他们原先的技术储备其实是不够的,挖角芯片企业工程师成为为数不多的选择,当然这也说明紫光展锐员工具有吸引力。但要做好芯片,不历经几代通信技术的积累,光靠挖人显然是不够的。 NBD:紫光展锐近来表现出明显积极的品牌、市场策略,这是基于什么考量? 周晨:很多消费者在选择手机时,芯片是一个重要的参考项,紫光展锐虽然做着B端手机企业的生意,但实质越来越多地面向消费者。这让我们想要更多地直接与用户进行沟通,紫光展锐在图像技术、AI技术等方面也有自己的特点与优势,这也需要更多地展示给用户。 中国将占5G芯片一半份额 NBD:紫光展锐5G手机芯片的商用计划是怎么样的? 周晨:紫光展锐今年底有虎贲T710加春藤510的5G芯片解决方案,类似于华为麒麟980与巴龙5000的组合,单芯片的5G手机SOC(系统级芯片)大概在明年的第四季度左右进行量产。 搭载紫光展锐5G芯片解决方案的手机,年底就会入网销售,为5G商用的第一波产品。此外,紫光展锐5G芯片以SA(独立组网)为优先,更加适合国内的5G手机市场。 NBD:在5G初期,高通等开始强调自己手机芯片支撑手游运行的能力,这个现象您是如何看待的? 周晨:手机芯片更多的是通用能力,手机芯片中并不会有太多针对游戏的设计,芯片企业这样做,更多的是品牌竞争差异化的打法。基带芯片之外,影像技术才是手机芯片的主要功能,包括显示、拍照等等,这也是用户的主要需要。手机高、中、低档位的划分,也是依据芯片影像能力的差别来区分的。 NBD:以往4G时代,运营商、芯片企业会不会面临一个NSA(非独立组网)、SA的选择,还是说这仅仅是5G时代才出现的争论? 业界的人都很清楚,NSA是一种过渡方案,NSA组网下的5G网络,虽然上网带宽更大一点,但仍然是在4G的控制面上,更多地表现为4G的扩展或者增强版。我们所说的改变世界的5G,一定是基于SA组网的5G网络。 欧洲地区等运营商需要为频谱付费买单,这要求他们必须从成本考虑,驱使他们在前期以NSA组网方式进行5G网络的建设,但未来如果他们切换成SA方式的5G网络,仍需要花费高昂的成本,这样总成本其实更高了。中国运营商初期就以SA为目标,原因(之一)是因为不需要为频谱成本付费。 NBD:5G成为主流,4G的重要性开始慢慢减弱。那么紫光展锐什么时候会停止发布新的4G手机芯片? 周晨:其实对于紫光展锐来讲,八成的芯片出货是在海外。目前海外移动通信处于什么状态?非洲现在还在2G转3G,然后4G开始起步的阶段,他们发展到5G还有很长的路。考虑到海外的整体情况,紫光展锐目前会帮助很多地区完成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2G、3G转网到4G。 实际上,紫光展锐在做产品规划时有着两条线,海外与国内。接下来的两年里,中国将占据全球一半的5G芯片(市场)份额,中国市场基本后面全是5G了,想要做大5G芯片,国内市场是紫光展锐最好的机会。 现在紫光展锐所做的并不是说纯粹的品牌行为,是希望真实展示紫光手机芯片产品能力,提高公信力,让客户和消费者都有信心。紫光展锐所从事的手机芯片是一个不可替代的领域,如果紫光展锐在这个领域能持续做好,其实是中国半导体领域的一个重要利基点。
全球知名威士忌品牌Old Kempton Distillery (OKD)酿酒厂位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小镇肯普顿,OKD威士忌一直以来都是在本地实现生产、蒸馏、陈放和装瓶,是澳洲最为上等的单一麦芽威士忌。 挑战 众所周知,灰市交易活跃、造假盛行将导致一个品牌销量下降,并影响客户体验,最终对品牌利益造成严重损害。因此,如何防范假货是目前全球各行各业正在面临的挑战。如今,一个品牌是否足够成功的衡量标准之一反应在造假者仿制该品牌的用心和精细程度上。 “全球各行业造假问题严重,威士忌行业尤其如此。”Old Kempton Distillery业务经理兼品牌大使 Robbie Gilligan 表示,“酿酒业作为塔斯马尼亚州的重要产业,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措施来保护我们倾力打造的威士忌品牌,严厉打击造假势力。” 除了销售下降、商誉受损和客户体验不佳外,造假还会导致潜在的安全问题,美国化学学会援引了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和中国等地出现的假酒导致死亡的相关事件,称假冒酒类可能含有有毒污染物。 因此,OKD酿酒厂一直在寻找既能防范灰市交易,又能让客户在购买阶段就可以鉴别产品真伪的解决方案。同时,还想利用新的解决方案,推动与消费者在购买行为后的个性化的持续互动。 我们的首要目标是创造一种全新的体验,不但能与客户进行持续互动,并由此进一步加深双方关系。” Gilligan 表示,“消费者可以根据过去的购买行为,获得唯一链接,搜索我们的网站。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全新体验,让消费者更容易与我们保持联系。” 解决方案 塔斯马尼亚州 的Old Kempton Distillery (OKD)酿酒厂最终选择了与当地集成商 AusNFC和 HID Global 的 IoT 解决方案——HID Trusted Tag® Services合作,部署了强大的云产品认证服务,帮助酿酒厂消除假冒、防范灰市交易,并且让客户在购买时就能够鉴别产品真伪。 运行方式 该品牌保护解决方案将HID Trusted Tag® Services与AusNFC网络应用整合,以增强消费者在手机端的移动体验。 • 产自该酿酒厂的每一瓶威士忌,其酒瓶标签上均被嵌入HID 加密保护的近场通信 (NFC)标签,可以使消费者链接到 HID 的云认证服务。 • 客户只需用 iPhone 或 Android 手机靠近酒瓶,就可启动安全通信通道,鉴别该酒产品的起源地,并追溯到实际酒瓶编号。 • 手机每次靠近皆会生成唯一的URL,防止造假者复制、假冒或篡改 URL 用于虚假验证。 Gilligan 表示:“该解决方案的绝妙之处在于,客户只需在购买时用手机靠近酒瓶,即可通过安全加密通信通道收到认证信息,由此鉴定这瓶威士忌的出处,甚至追溯到酒瓶编号。” 与二维码不同的是,消费者每次用手机靠近酒瓶都能生成唯一且无法被克隆的URL,只有消费者自己才能查看验证信息,造假者无法假冒、篡改或使用 URL编造虚假验证,从而达到保护品牌的目的。 实施效果 HID Trusted Tag® Services 解决方案带来的最大益处是保护品牌利益,方便消费者验证每瓶 Old Kempton 威士忌的真假。Gilligan 补充道:“我们一直在寻找卓越的品牌保护技术,并且也在寻找有助于我们在产品售出后,能长期与客户进行互动的解决方案。HIDTrusted Tag Services 结合AusNFC提供的网络应用支持完美地满足了我们的需求。” 除了防伪功能外,HID和AusNFC的联合解决方案为OKD酿酒厂打开了与消费者保持直接沟通的强有力的新通道。通过个性化的直接沟通方式帮助酿酒厂在隐私保护的封闭环境中打造品牌忠诚度。“我们认为 HID物联网解决方案适用于众多不同行业。”AusNFC CEOLarry Hower表示,“HID Trusted Tag Services 不仅改变了鉴别品牌真伪的游戏规则,还使得通过移动体验与买家保持联系变成现实。” 该解决方案还加强了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的原产地名称注册管理,因为这需要酿酒厂配备能够确认产地的系统,并成为售后阶段客户互动的有效途径。 “塔斯马尼亚州集合了世界级的大麦麦芽、水资源以及适合生产全球一等酒品的气候条件,凭借天时地利,我们打造了在全球范围内屡获殊荣的香浓威士忌,并由此确立了世界一流品牌的地位。”Gilligan 表示,“HID 和 AusNFC 提供的品牌保护解决方案,对我们保持威士忌的独特性和防范造假大有裨益。”
行业产能过剩、库存高企、企业利润下滑甚至亏损……2018年下半年以来,LED芯片行业步入困境。高库存、价格大幅下滑成了LED芯片行业共同的问题。为何行业步入如此困境?行业何时才能触底反弹,而企业又应如何应对困局? 业内人士认为,除了减产清库存外,企业还要加大研发投入以提高技术水平,抢占新型显示领域先机。 减产的困境 “已经有企业在半价销售了。”8月29日,高工LED董事长张小飞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而华灿光电在今年半年报中曾经提到,当前公司LED芯片的总体毛利率已经为负。 张小飞分析称,过去几年,生产外延片的设备(即MOCVD)国产化以后,LED芯片平均生产成本大幅下滑,大家纷纷增加投入以提高产能。 LED芯片产能大幅增加的同时,市场规模增加却未能与之相匹配。张小光认为,目前LED芯片大部分应用于照明领域,但这一市场增长非常少:一方面,照明产品使用寿命长,暂时难现大规模迭代:另一方面,目前的芯片越切越小。打个比方,原来一块芯片可以做1万个灯,现在可以做1.5万个灯。这也对有限的市场增长有抵消作用。 华灿光电在2019年半年报中称:“LED照明市场尤其是低端白光照明芯片市场已步入成熟期,价格下跌幅度较大。” 在如此情况下,企业应该如何应对?“库存大了,企业资金有压力,只能慢慢消库存。”张小飞认为,当前企业肯定需要减产。不过,对于企业来说,减产也并不容易。因为LED芯片生产设备维护成本较高,减产就意味着平均成本增加。“这是个悖论:不扩大产能,价格下不来;产能加大了,结果产能过剩。” 对此,华灿光电也在半年报中有提及,公司称相应调整了竞争策略和生产战略,主动降低了中低端产品的排产量,使得公司上半年LED芯片的产能利用率降至62.5%,相应影响了报告期内的单片成本,体现为平均单片成本升高。以上综合使得报告期的毛利率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也有企业选择直接关闭工厂。2018年12月,*ST德豪管理层拟定了关闭LED芯片工厂的计划。结合2019年的经营情况,2019年7月,*ST德豪董事会最终同意并授权管理层按计划稳妥实施以“关停并转”为手段尽快处理芯片制造业务,争取在2019年第三季度完成。 企业竞相布局新型显示领域 部分企业已经减产或者关闭工厂,那么行业何时才能好转?张小飞表示暂时“看不到”。至于2019年能否触底反弹,张小飞认为可能性不大,“产能摆在那里,但需求端增量小甚至不增长”。 对于企业来说,还有哪些突破口?多家公司提到了Mini LED与Micro LED等新型显示领域。 8月29日,三安光电工作人员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未来LED技术发展中,现在的热门Mini LED与Micro LED,效率很高,也很节能;LED农业照明也是一大热门,UVC深紫外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还有激光照明的市场也在不断增长。这些都是三安光电重点布局的技术与产业。 华灿光电则在半年报中表示,下一阶段将与终端客户深度配合,对Mini LED产品性能、可靠性和良率持续提升优化,并进一步降低成本,力争加速推动Mini LED市场的爆发。Micro LED方面,公司从外延到芯片端都已经进行了相应的技术研究及储备。 不过,三安光电也承认,Mini LED与Micro LED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张小飞也认为新型显示领域未来有很大增长空间,但仍存在巨量转移等技术难点。 一位长期关注LED芯片的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这是芯片行业未来脱困的一个方向。但他进一步提出疑问,在Mini LED和Micro LED技术方面,国内企业是不是有优势?突破点在哪里? 虽然对Mini LED和Micro LED领域均存在疑问,但张小明和上述业内人士均表示,对于LED企业而言,最关键的还是鼓励研发投入和培养人才——研发是长效工作,企业需要做长期的技术积累。 根据财报,三安光电今年上半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达4.24亿元,而公司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83亿元;华灿光电今年上半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达1.18亿元,而公司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5.32亿元。 上述业内人士还提出,可以对当前的政府补贴机制进行完善,以改变LED芯片行业产能过剩的现状。上述人士表示,国外也有补贴,但补贴方式和国内不太一样。国内是补贴在上游,国外很多补贴在消费端,补贴在基础技术。 对于上述问题,张小明认为,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的差距并不明显。“目前都处于研发阶段。”张小飞表示,主要还是看应用放量后谁比较占优势。
有过网贷申请经历的人对于“点点头”“摇摇头”“张张嘴”之类的动作也许并不陌生。近日,一款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换脸”APP走红网络。使用者只要上传自己的高清照片,即可将本人面孔与大量影视片段中的明星面孔置换。 既可以自己过明星瘾,又可与心爱偶像“同框”出演,大量年轻用户选择将自己面孔上传网络,“换脸”娱乐。 新华社记者发现,如此“换脸”,用户面部生物特征信息被盗或失控的“丢脸”风险不小。该款APP用户协议中载明:用户一旦上传自己的照片进行视频“换脸”,将在全球范围内完全免费、不可撤销地将包括人脸照片在内的肖像资料授权给该公司和其关联公司。虽然此后相关企业在舆论压力下,对其用户协议进行了部分修改,但风险依然存在。 一旦“丢脸”,我们将面临哪些风险?漏洞又该如何堵上?新华社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风险一:“丢脸”能导致“丢钱” 当前,大部分银行等金融机构开设了人脸识别登陆APP功能。“刷脸”支付甚至是远程签约等场景也越来越多见。如果用户的“脸”不安全,“钱”也将面临莫大风险。 企业通过用户协议等手段取得的用户面部识别信息面临被泄露风险。据记者了解,今年2月,国内某面部识别公司的数据库发生信息安全事故,数百万条个人信息被泄露;8月,欧洲一家公司发生大规模信息泄露事件,数百万人面部识别信息被泄露……公众面部信息被滥用风险增大。 记者在一些知名网购平台输入“人脸面具”“硅胶头套”等关键词,发现有不少商户出售“人脸头套式面具”,其中一些甚至可以按客户提供照片定制。记者获知,通过3D打印等技术,“人脸面具”可以获得较高仿真度,且面部识别数据越详实仿真度越高,对以面部识别信息作为密码账户的突破力就越强。此前已有人使用3D打印面具通过某知名网络支付平台面部验证。 “贸然将自己的清晰正面照上传并授权他人进行存储或另作他用,关乎‘钱袋子’安全。”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认为,目前法律对“AI换脸技术”规范不足,因此保护好自己的面部信息在当下十分必要。他建议,有关部门应加快推广相关技术规范落地应用。 记者从多家已启用人脸识别功能的金融机构处了解到:当前金融机构设置的人脸识别安全等级高于智能手机相关功能,但由于不少交易场景中识别标准并不统一,因此风险仍在。多名专家建议,用户将面部识别设置为财产账户密码时,应同时设置其他验证办法,减小风险。 风险二:“丢脸”能导致“丢清白” 当前,“换脸”技术被用在一些涉嫌违法犯罪领域的情况已不少见。记者发现一些网站用“AI换脸”“换脸视频”等方式提供用知名艺人“面孔”“嫁接”出的视频。这些视频往往涉嫌色情淫秽,且难辨真假。另外,记者在QQ群和百度贴吧中以“换脸”和“换脸视频”为关键词检索发现,有不少社交群组打着“技术交流”幌子兜售此类“明星换脸”视频。 知情人告诉记者,除贩卖“换脸”非法音视频产品牟利外,一些不法分子还利用手中掌握的贷款人人脸信息,以此类技术进行非法催收活动,直接侵害贷款人人格权、名誉权,甚至滋生出敲诈勒索等其他严重犯罪活动。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法治国际中心执行主任吴沈括认为,AI“换脸”法律风险点多,从现实案例看,名誉侵权是高发问题。尤其是恶意拼接制作侮辱性、污蔑性视图素材或者予以非法传播、利用的,将对受害人造成的伤害难以及时发觉且极难有效救济,需要有关部门高度关注、积极预防。他建议,由于该领域技术性强,相关企业众多,规模大小不一,应强化职能部门监管力度,杜绝选择性事后执法,建立全行业全流程公平监管,依法严惩违法违规主体,打造稳定、良性的可预期市场环境。 风险三:“丢脸”能导致“被贷款” 借贷者在录入身份信息后,网贷机构会对申请人进行“活体检测”,以确保放款对象为本人,把关借贷安全。但记者发现,一些基于相关技术的修图APP能够“起死回生”,让静态面部照片模仿生物活体“动”起来。 记者使用一款知名修图软件,载入一张包含人物面孔的照片后使用其“3D塑颜”的功能,图片中的人物便能按记者需要完成“上下点头”和“左右摇头”等“动作”。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不少网贷机构进行“活体检测”时仍使用人工审核或技术含量偏低的机器审核,一旦公众的面部识别信息被不法分子掌握,用这些黑科技“活”过来的面孔,很可能以假乱真,让不知情者“被网贷”背上巨额债务。此前“3·15”晚会上就有人演示用“活”照片成功突破某款手机的“刷脸”登陆系统。记者还发现,在苹果和安卓手机商店中有不少利用AI“换脸”类APP供人挑选。 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副院长左晓栋认为,随着AI“换脸”使用场景更丰富,行业和监管部门应当研发相应的“反换脸”检测技术,来筛选相关视频是否由“换脸术”完成。他建议,要加快建立人工智能算法的安全评估制度,对不同场景下AI“换脸”技术进行评估,解决相关技术滥用问题。 在另一款宣传语为“让你的照片活过来”的APP中,只要载入一张包含人物面孔的照片,就可以一键让照片中的人物“开口说话”。记者发现,使用者还能利用该APP决定说话内容,并可对录入声音进行声线处理,调整音色音调,视听感觉十分逼真。
9月2日,紫光集团旗下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宣布,已开始量产基于Xtacking架构的64层256 Gb TLC 3D NAND闪存,以满足固态硬盘、嵌入式存储等主流市场应用需求。长江存储64层3D NAND闪存是全球首款基于Xtacking®架构设计,并实现量产的闪存产品,拥有同代产品中最高的存储密度。 据介绍,Xtacking可实现在两片独立的晶圆上分别加工外围电路和存储单元,这样有利于选择更先进的制造工艺。当两片晶圆各自完工后,创新的Xtacking技术只需一个处理步骤,就可通过数十亿根垂直互联通道(VIA)将两片晶圆键合。相比传统3D NAND闪存架构,Xtacking可带来更快的I/O传输速度、更高的存储密度和更短的产品上市周期。 长江存储计划推出集成64层3D NAND闪存的固态硬盘、UFS等产品,以满足数据中心,以及企业级服务器、个人电脑和移动设备制造商的需求。 程卫华还提到,“随着5G、人工智能和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时代的到来,闪存市场的需求将持续增长。长江存储64层3D NAND闪存产品的量产将为全球存储器市场健康发展注入新动力。” 作为中国首款64层3D NAND(三维闪存)闪存,该产品将亮相IC China 2019紫光集团展台。Xtacking®技术的研发成功和64层3D NAND闪存的批量生产,标志着长江存储已走出了一条高端芯片设计制造之路。 长江存储联席首席技术官、技术研发中心高级副总裁程卫华表示:“通过将Xtacking架构,引入批量生产,能够显著提升产品性能,缩短开发周期和生产制造周期,从而推动高速大容量存储解决方案市场的快速发展。”
众所周知,随着5G时代的到来,OLED产业有望迎来“黄金十年”。不同于3G、4G时代人与人的沟通方式,5G更偏向于以“物”为中心,让任何物体都有可能成为智能终端,这使得OLED的各种应用成为可能。 作为下一代显示技术,OLED自发光、低功耗、可弯曲的特性让它在5G时代的应用有了更多可能,而上游面板商的扩张发力,正推动行业破解产能瓶颈,或引领OLED进入“黄金十年”。 OLED产能扩张加速 全球两大主要面板商三星电子和LG Display正加紧缩减LCD(液晶)面板的产能,并大规模转产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 8月29日,LG Display宣布,位于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8.5代OLED面板生产线正式投产。这是LG Display继2006年建设模组工厂、2012年投建LCD面板工厂后,在中国广州建立的第三条生产线,也是其在韩国本土外建设的首条大尺寸OLED面板生产线。 据介绍,LG Display的广州OLED面板工厂项目总投资高达460亿元人民币,主要生产4K超高清55英寸、65英寸、77英寸等大尺寸电视用OLED面板,初期产能达每月6万片玻璃基板。 LG Display CEO韩相范表示,广州OLED面板工厂将与韩国坡州OLED工厂一起奠定OLED的产业格局,它的建成投产充分显示了LG Display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以及积极加速中国OLED产业链布局,推动高端显示产业发展的决心。 与此同时,另一家面板生产巨头三星电子也在加快OLED面板生产线的建设。据韩国媒体报道,各种迹象显示,三星电子正准备淘汰液晶面板,逐步转向“量子点OLED”显示屏。 市场分析人士表示,随着OLED取代液晶成为下一代显示技术的趋势已越来越明显,三星电子旗下的三星显示器公司也开始积极投资OLED。韩国KB证券公司分析师Kim Dong-won说:“未来几个月,三星显示可能会停止在韩国牙山的第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并分阶段将液晶业务转型为大规模的量子点OLED面板业务。” 目前,全球范围内仅有韩国的两家面板厂商具备OLED面板量产能力,其中LG Display和三星电子分别在OLED的大尺寸和中小尺寸面板中形成了行业垄断:LG Display占据了OLED显示面板70%至80%的专利,生产的面板主要用于高端电视;三星则在小型OLED显示面板上拥有优势,在全球智能手机OLED屏市场,三星电子一家就占据了95%的份额。 除韩国双雄外,目前国内厂商在中小尺寸OLED面板上的产能扩张也很快。日前,武汉华星发布公告称,其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预计2019年第四季量产;深天马(000050.SZ)也宣布,已与厦门市签约建设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总投资不超过480亿元。京东方更是表示,在大尺寸OLED显示面板上取得技术突破,已拥有量产能力。 据全球显示领域的知名资讯机构Display Supply Chain Consultants(DSCC)估计,2018年至2023年期间,中国显示器制造商将斥资297亿美元(约合2043亿元人民币)增加移动OLED显示屏制造产能,占全球制造商增加产能的88%。 液晶面板业迎来寒冬 与OLED生产线的建设热潮截然相反,全球液晶面板产业却陷入了产能过剩的困局中。 8月26日,京东方公布的2019年上半年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京东方营业收入为550.4亿,同比增长了26.6%,净利润16.7亿,同比减少43.92%。 在此之前,华星光电与深天马也相继发布了半年报。财报显示,华星光电今年上半年营收162.8亿元,同比增长33.5%,净利润10.2亿元,同比下降7.8%;深天马今年上半年营收为145.95亿元,同比增4.43%,净利润6.44亿元,同比下降17.68%。 业界认为,国内三大面板厂商均出现利润下降的原因,在于LCD液晶面板的价格持续下跌。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全球液晶电视面板出货规模为1.4亿片,同比增长3.6%;同期,全球液晶电视面板产能同比增长12.2%。出货的增速低于面板产能增长的速度,行业库存逐步走高。 面对这种情况,液晶面板业“关厂减产”的现象开始持续发酵。 8月20日,有业内人士表示,三星显示器公司正在采取措施削减液晶显示屏(LCD)面板的产量,该公司计划本月关闭一条月产能为9万块的LCD生产线,并于下月将另一条生产线减产。富士康亦于近日传出有意出售位于广州增城区的10.5代线的LCD面板厂,该产线于2016年12月宣布投资计划,投资金额高达610亿元人民币,计划于今年10月投入量产。 一边是液晶面板遇冷,另一边却是 OLED“一屏难求”。 当下,液晶面板的技术短板已经愈加凸显,OLED面板却展现出了许多优于液晶面板的优势。首先,OLED面板拥有自身发光的技术,没有背光源组和下部的偏光片,整体结构更加轻薄。其次,OLED面板采用的是全固态结构,可靠性更好,还具备柔性弯曲显示的特性,这决定了它的应用场景更加多元化。另外,相对液晶面板只有80%至90%的标准色域,OLED面板的标准色域可以达到110%左右,而OLED面板自发光特性又带来了更广的可视角度、更好的色彩与画面表现,响应速度也远远快于液晶面板。 如此明显的优势决定了OLED面板不仅仅在电视上,在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VR、AR设备等领域同样具有无穷的潜力,但受限于产能,OLED面板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中国成全球OLED战略基地 三星电子与LG Display两大韩国巨头在OLED面板上发力,无疑加速了OLED的推广和普及。 目前,LG Display韩国坡州工厂的月产能为7万片玻璃基板,加上广州OLED面板工厂9万片玻璃基板的产能,以及韩国坡州未来的10.5代线产能,到2022年,LG Display 的电视用OLED面板年总产能有望超过1000万片。 当然,OLED之所以如此受追捧,不仅仅只是因为其在显示画质上的突破,能与前沿技术和未来场景更好地结合也是一大关键因素。 与此同时,政策层面同样迎来多重利好。 1月29日,国家发改委等10部委联合印发了《进一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稳增长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2019年)》,为OLED高端电视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充沛动力。工信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3月1日印发的《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也指出,要按照“4K先行、兼顾8K”的总体技术路线,大力推进超高清视频产业的发展和相关领域的应用。 LG Display CEO韩相范表示:“LG Display新建成的8.5代OLED面板生产线将进一步助力广州成为OLED产业的发展中心。未来,LG Display会继续携手中国的合作伙伴,打造领先的差异化显示产品,为引领全球OLED市场而不懈努力。”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消费者购买力的增强,OLED电视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青睐。根据市场调研公司IHS Markit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在 15000元以上的高端电视市场,OLED电视的市场占比已超过液晶电视。 正是在消费升级和政策刺激的双轮驱动下,中国正逐步成为全球OLED产业的核心战略基地。
日前,晶圆代工龙头台积电宣布,为了因应业务成长及新制程持续研发的需求,准备大规模招募人才计划。台积电已在新竹举办招募面试会,预估现场会有近300 名求职者参与面谈。台积电7 月份时就已经宣布预计至2019 年底前,将招募逾3,000 名新血加入,职缺包括半导体设备工程师、制程工程师、制程整合工程师、研发工程师、IC 设计工程师等。 台积电近日总共举办了3 场招募面试会,包括8 月25 日已完成台中场的招募面试,9 月1 日举办新竹场,台南场次也将于9 月8 日登场,邀请优秀人才参与面谈。凡是目前在职者在收到聘书40 天内,且在年底前报到加入营运与产品组织的工程师,台积电另会加发2个月薪资作为鼓励。 晶圆厂营运王建光资深副总经理表示,台积电在面对AI 和5G的来临,持续积极投入各种先进及特殊制程的开发,以追求技术领先及卓越制造。面对世界级的竞争,台积电全力以赴,相信只要勇于挑战,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就有成功的机会。台积电提供多元职涯发展的工作环境,欢迎各方好手,带着开创与冒险的精神,加入台积电,成为志同道合的伙伴。 而现场求职者表示,听过很多在台积电任职的朋友分享,台积电给予员工的机会及舞台很大,也有很体贴照顾员工的福利措施。除了追求本业的成长之外,也是一家非常重视企业社会责任与永续经营的公司。为了追求更好的职涯发展,一直希望能够有机会加入台积电,所以特别珍惜这次的面试机会。
最近,长江存储联席首席技术官、技术研发中心高级副总裁程卫华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司已开始量产基于Xtacking架构的64层256 Gb TLC 3D NAND闪存,以满足固态硬盘、嵌入式存储等主流市场应用需求。 对于内存产业,紫光集团早就瞄上了这个市场,早前报道称在投资NAND闪存生产为主的长江存储之前,紫光最初打算就是先做DRAM内存的,不过内存的门槛更高,所需的人才、投资要求也更麻烦一些,所以紫光是先做了闪存,现在才正式进军内存。 程卫华还指出,通过将Xtacking架构引入批量生产,能够显著提升产品性能,缩短开发周期和生产制造周期,从而推动高速大容量存储解决方案市场的快速发展,同时借着5G网络,长江存储64层3D NAND闪存产品的量产将为全球存储器市场健康发展注入新动力。 按照之前公布的消息看,在3D闪存上,长江存储自己研发了Xtacking 3D堆栈技术,今年年底预计正式量产64层堆栈的3D闪存,明年开始逐步提升产能,预计2020年底有望将产能提升至月产6万片晶圆的规模,到了2020年,长江存储将会推出128层堆栈的3D闪存。 目前全球的内存主要控制在韩国三星、SK海力士及美国美光三家公司中,他们占据的内存市场份额高达95%,而且技术也是最先进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公司尚无能与之抗衡的。 但是紫光进军内存市场依然让这些公司产生了警觉,尤其是这一年及未来的一两年内,全球内存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一旦中国公司进入战场,势必会展开价格战,现有的公司非常担心中国公司带来的冲击。
在工业生产的智能化过程中,真正“驱动”工业设备运转的半导体元器件,核心是功率器件,新兴的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器件已进入应用领域。记者从硬创服务平台——世强元件电商获悉,自9月17日开始将会举办一场巡回硬创沙龙,会全面解读最新的半导体功率驱动技术。 在智能工业与制造分论坛,罗姆、力特将会带来最新的SiC产品,核心解决功率密度,提高功率管开关频率,大电流输出的驱动方案,以满足工业应用需求。UMS、宜普电源(EPC)会带来最新的GaN产品,重点关注最新的生产工艺, DC/DC转换能力,以优化电压电流的调节和控制能力。议题剧透如下: • 力特(Littelfuse)全新发布驱动电流高达30A的SiC驱动方案 • 罗姆(Rohm)新一代SiC产品,降低50%开关损耗 • UMS最新一代氮化镓(GaN)工艺GH15强势发布 & 新一代24G多通道收发芯片(1T8R) • 宜普电源转换公司(EPC)GaN技术引领DC/DC转换及激光雷达的技术革新 除此之外,各半导体供应商也将针对5G、IoT和自动驾驶应用,发布最新产品与技术,包含集成 电路、分立器件、阻容感、电子材料、仪器及部件等。 目前,苏州、杭州、青岛、深圳、武汉和重庆站点的部分议题已放出。硬件企业的工程师、采购和企业高管可免费参与,不仅可以获得半导体最新产品的讯息,还可以和原厂资深技术专家进行经验交流。
众所周知,在中国,OLED技术对开发应用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近年来,京东方、华星光电等面板企业开始对OLED领域进行布局。2017年10月26日,京东方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正式量产,主要切割手机用面板。2018年,京东方手机OLED面板出货约1000万片,市场份额约为5%。随着OLED应用范围的扩大,上游产业链也必将会进入一个加速发展的时期。 随着LGDisplay广州工厂的正式投产,将打破77英寸超大型OLED面板仅在韩国生产的局面,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及运输成本。 随着LG Display广州工厂的正式投产,将打破77英寸超大型OLED面板仅在韩国生产的局面,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及运输成本。 8月29日,LG Display在中国广州建设的8.5代OLED面板生产线正式投产,这意味着全球大尺寸OLED产业由单极变为中国和韩国两极发展,产能得到大幅提升,OLED面板目前供不应求困境有望缓解。 当前,“OLED代表了下一个显示时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随着OLED面板在高端显示商用市场及车载市场的不断扩大,OLED产业市场呈现出巨大发展空间。业内预计,全球5G时代的到来将为显示产业的整体生态环境带来改变,更多崭新应用场景应运而生,OLED产业有望迎来发展的“黄金十年”。 而OLED电视更有望成为刺激彩电行业发展新的增长点。近年来,中国彩电市场进入了“寒冬期”,销量下跌、价格探底、创新技术难以突破等一系列问题制约着彩电行业的发展。在此背景下,以OLED技术为依托的新一代电视产品开始出现在公众眼前,并在市场上呈现出逆势而上的发展趋势。 奥维云网(AVC)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市场上OLED电视的销售量为12万台,同比2016年增长2倍,去年OLED电视在国内销量为16.9万台。随着OLED产能的进一步提升,OLED电视能否带领彩电行业度过寒冬,迎来新的发展春天呢? OLED全球产能扩大 去年7月10日,LG Display发布声明表示,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正式通过了其位于广州的8.5代面板生产线的投资计划,批准其在中国新建一座OLED面板制造工厂。该工厂自2017年7月开始动工,投资总额达460亿元,占地19万多平方米,地上9层,总面积达56万平方米。LG Display持股70%,广州高新区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占股30%。 经过两年多的投资建设,广州OLED面板工厂竣工投产。据介绍,广州OLED工厂基板尺寸为2200mm×2500mm,主要生产4K超高清55英寸、65英寸、77英寸等大尺寸电视用OLED面板,初期产能达每月6万片玻璃基板,2021年底最大产能将达到每月9万片玻璃基板。 从OLED的发展阵营来看,日韩两国在技术专利上早已走在了行业前列。LG Display作为目前全球唯一拥有大规模量产大尺寸OLED电视面板技术的企业,一直处于行业垄断地位。此外,三星、索尼在中小尺寸OLED专利、技术、生产设备方面也有较为丰富的经验。日本Tokki集团和Ulvaclnc公司同样为全球领先的OLED沉积设备生产商。 LG Display全球市场推广部门高规荣常务认为:“只有在电视行业创造新的价值,才能引领这个时代的趋势,这就是OLED技术。”市场调查机构IHS预测,全球OLED电视用面板规模2020年达到550万片,2021年达到710万片,2022年将突破1000万片。而LG Display方面也预计,今年大尺寸OLED事业部将首次实现盈利。 此外,除了高端电视市场,近年OLED面板在高端商用领域和车载显示市场正在迅速崛起。LG Display CEO韩相范表示,在商用领域,包括透明橱窗(Show Window)等OLED产品不但具备优秀的画面,同时还具备极高的触控精确度,可应用于服装商场等各类商用空间展示。 彩电行业能否回暖? 现阶段,对于中国彩电市场来说,传统液晶显示创新技术已经见顶,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市场需求持续疲软,市场亟需转型。与传统的LCD/LED液晶及其衍生品相比,OLED电视屏幕更轻薄、响应时间更短,可视角范围更大,在移动端、可穿戴设备、VR、AR设备等领域具有明显优势。 但尽管有如此多优势,OLED电视在中国市场上却表现平平。2018年,OLED电视在中国市场的销量约17万台,与中国电视年销售量4500万台-5000万台的规模相差甚远。 对此,不少业内人士认为,OLED电视销量上不去很大程度上与上游面板供不应求密切相关。由于目前全球仅有LG Display一家厂商能够生产大尺寸OLED面板,而下游却已有包括创维、海信、康佳等数十家电视厂商加入OLED电视的阵营,面板供不应求带来的价格上升无疑加大了OLED电视的成本。 记者注意到,目前市面上的OLED电视价格最便宜约为6666元,中高端级别产品价格约在一万元到一万六千元不等。随着大屏OLED面板产能的进一步释放,有望改善OLED电视售价相对较高局面。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国内营销总部总经理谢思泉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彩电行业总体存量市场达数亿台,但消费者对于彩电行业的认知明显不足。若能激发消费者对彩电的换新欲望,无疑将增大彩电行业的逆转机会。” 据透露,创维电视自今年7月发起“OLED普及风暴”以来,OLED电视销量呈现出井喷式增长,仅在启动“OLED”普及风暴当夜,销量就达到了10330台。今年上半年,创维OLED电视零售量市场占有率达35.5%,零售量位居全国首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随着LG Display广州工厂的正式投产,将打破77英寸超大型OLED面板仅在韩国生产的局面,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及运输成本。 奥维云网预测,在高端市场引领消费潮流的趋势下,中国的OLED电视市场将持续释放活力,未来两年OLED电视的价格门槛将逐步降低,而市场规模将有大幅提升,预计2019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8万台,2020年将激增到80万台。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运营总部总经理李坚表示,随着LG Display 8.5代线的投产,创维电视也会在整机线上有所动作。“在接下来的技术沟通、产品推广上,创维也将第一时间配合LG Display去推向市场。”李坚表示。 作为一种新兴显示技术,OLED的出现更被视为推动中国彩电市场创新转型的重要力量。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白为民认为,OLED技术的出现将促使彩电行业从传统的价格战、促销战,向着高端化、精品化转型升级。